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0.0
本书选取若干重要的视角展开了对技术哲学的探讨,全书共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本体论视域中的技术”,构成技术研究中最为基础性的部分。第二部分为“社会与历史哲学视域中的技术”。第三部分为“人学与元伦理视域中的技术”。
总序
导言
第一篇本体论视域中的技术
第一章技术作为一种存在
一、存在(论)与本质(论)技术本体论的两个维度
1.技术本体论的两个维度及其相互关联
2.区分两个维度的必要性
二、“技术存在”的若干问题
1.“技术的存在”意指什么?
2.技术如何成为存在?
3.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承认技术的存在?
4.什么情况下我们不承认技术的存在?
5.什么情况下我们说不准技术是否存在?
6.为什么要争取技术存在的“身份”?
三、技术的存在与非存在
1.技术的存在与存在感:一种人学的视野
2.技术的非存在感:一种人性的追求
3.现代技术与后现代技术:存在感的对比
第二章技术作为一种实在
一、技术实在:概念、类型与复杂性
1.问题的提出
2.技术的实体实在与功能实在
3.技术实在的解释柔性
4.第二种技术实在及其与科学实在的关系
5.关于技艺的实在性
二、虚拟实在:技术实在的新境遇
1.作为一种“存在”的虚拟实在,究竟是一种什么存在?
2.作为一种实在的虚拟实在:对现实实在和意识现象的双重否定
3.从实在到实在感:两种实在感的区别
4.从虚拟实在到虚拟实在论:是强化还是弱化了实在论?
5.从虚拟实在本体论到认识论:是增强了还是降低了对实在的可知性?
6.从虚拟实在本体论和认识论到虚拟实在价值论:人愿不愿意成为一种虚拟实在?
三、关于“伪技术”
1.伪技术的界定
2.伪技术的主要类型
3.分析伪技术的意义
第三章物化进程中的技术
一、什么是人工制品?
1.一般的界定
2.“人工制品”概念中的若干问题
3.不同意义上的人工制品
4.人工制品作为建构物与进化物的对照
5.建构物(人工制品)与进化物在现代实践中的互渗
二、“造物”的语义分析
1.“造物”中“造”的含义是什么?
2.对物在什么意义上才是施加了“造”的作用?
3.造物中的“人工性”如何界定?
4.不合目的地形成人造物是不是造物?
5.人工环境中自然地生成物是人工的造物活动吗?
6.造物的结果是否一定要有及物性?
7.造物的限度与限制是什么?
三、技术(发明)与工程(建造)之间
1.从技术到工程
2.技术(发明)与工程(建造)的相互交织
3.不同语境下两者的关系
第二篇社会与历史哲学视域中的技术
第四章社会形成中的技术技术作为一种社会建构
一、技术的社会哲学技术哲学的第三种传统
1.什么是技术的社会哲学?
2.技术的社会哲学面对的主要问题
二、SST视野中的技术
1.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的SST
2.SST的主要理论倾向
三、技术的社会形成
1.技术本质的社会形成
2.技术特征的社会形成
3.技术价值的社会形成
4.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成
5.技术认识的社会形成
6.技术的社会形成观之简要启示
第五章历史中生成与演进的技术
一、技术的起源
1.技术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
2.技术的起源与工程的起源
二、技术的历史演进
1.史前(原始)技术时期
2.古代技术时期
3.现代技术时期
4.当代技术时期
三、技术发展的多维视角
1.器物视角
2.活动与技艺视角
3.思想与社会视角
4.总体进程
四、技术的“进化”
1.从进化论看技术的演变
2.走向有差别的借鉴
第三篇人学与元伦理视域中的技术
第六章人文世界中的技术
一、技术的人文评价
1.对技术的道德批判
2.对技术人文评价的其他维度
3.对人文评价的评价
二、技术的人文建构
1.人文文化背景对技术发展的制约
2.人文素质对技术发展的制约作用
三、技术的返魅
1.从科学的返魅到技术的返魅
2.技术本体的返魅
3.技术观的返魅
4.技术价值的返魅
四、技术可能世界
1.作为科学范畴的技术可能世界
2.作为人文范畴的技术可能世界
3.作为哲学范畴的技术可能世界
五、技术、人文与幸福感
1.技术手段对于获取幸福感的可能性
2.技术手段对于获取幸福感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3.两种手段的互补
第七章从元伦理看技术
一、关于技术的元伦理
1.什么是以及为什么需要技术元伦理学?
2.技术的“善恶”
3.技术的“责任”
4.技术的“公正”
5.技术的“代价”
二、从元伦理看技术的善恶
1.技术的种种善恶含义
2.技术善恶的性质
3.如何评价技术的善恶?
4.人的善恶与技术手段之间
三、两种技术善之间的伦理选择
1.技术的两种善:避苦与增福
2.实现技术善:避苦重于增福
3.选择的复杂性
主要参考文献
本书是科学技术哲学前沿丛书之一,从哲学的角度对技术进行了多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技术的本体论、社会历史哲学和元伦理学的研究,各个层面又包含了若干独特的分析视角,力求通过对这些基础性和前沿性问题的深入分析,来展示技术问题的哲学深度和广度。 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对技术进行了多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技术的本体论、社会历史哲学和元伦理学的研究,各个层面又包含了若干独特的分析视角,如本体论中关于技术的存在论视角、社会历史哲学中关于技术的社会形成视角、元伦理中关于技术的善恶及其实现方式选择的视角等,力求通过对这些基础性和前沿性问题的深入分析,来展示技术问题的哲学深度和广度。作者简介: 1956年生,重庆人,博士,现为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已出版专著《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成》、《高技术时代的人文忧患》、《现代科技与社会》、《论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等10部,合译《21世纪的人道主义》、《马克思的生态学》等8部,另有合著1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得过8项科研成果奖。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哲学视阈中的技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科技哲学前沿丛书 | ||
9787010061771 《哲学视阈中的技术》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4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