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50.0
本书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后有关社会建设思想的理念和付诸实践的方法。
引论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的意义和问题
一、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二、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的情况与评述
三、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第一章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建构
一、孙中山对中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融合与创新
(一)孙中山对西方社会发展观的吸纳与扬弃
(二)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研究与评析
(三)孙中山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观的批评与继承
二、孙中山对社会发展阶段论的传承与发展
(一)孙中山对社会进化史观的认知与盲点
(二)孙中山社会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三、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变革道路的反思与设想
(一)孙中山对和平变革道路的思考与试验
(二)孙中山激进变革思想的形成与设想
(三)孙中山对大同理想社会的追求
四、孙中山社会发展理论的特色与意义
(一)孙中山激进与温和相统一的社会发展模式
(二)孙中山革命(破坏)为了建设的思想价值
(三)孙中山对立与统一社会发展观的鲜明特色
第二章孙中山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认知与改造
一、孙中山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认知
(一)政治与社会控制的失衡
(二)士农工商阶层的错动
(三)绅商与社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宗族制度对中国基层社会的维系
(五)多元社会调适制衡思想的缺失
二、孙中山人本思想对中国社会改造的指导意义
(一)孙中山治理社会先治人思想的意义
(二)孙中山陶冶中国的国族意识的目的
(三)孙中山改造国民性格思想的影响
三、孙中山治理中国社会的构想
(一)孙中山的富民思想
(二)孙中山的社会救助思想
(三)孙中山的女性观与男女平权思想
(四)孙中山的民族观念与民族平等思想
第三章孙中山的社会政治意识与社会变革
一、孙中山的社会政治概念与新社会政治制度的建设
(一)孙中山的社会政治概念
(二)孙中山的政治与社会建设的依附性观念
(三)《民权初步》与政治启蒙
二、孙中山社会建设的政治基础地方自治理论
(一)孙中山地方自治理论的形成
(二)孙中山地方自治理论的社会理想与目标
(三)孙中山对地方自治实践的重视
三、孙中山建立权力秩序的思想与中国社会变革
(一)孙中山的均权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二)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政治权力秩序的确立
四、孙中山对中国社会管理的政治考量
(一)传统政治、现代政治与社会管理的目标
(二)孙中山对民初社会管理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体的认识
(三)孙中山对社会政治精英革命党的要求和期望
第四章孙中山的经济建设思想与福利社会的追求
一、孙中山经济建设的大方针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孙中山《实业计划》的制订
(二)孙中山发展经济与社会建设的主张
二、孙中山民生社会史观的正确诠释
(一)孙中山民生史观的内涵
(二)学术界对民生史观的误读
(三)孙中山民生史观的当代价值
三、孙中山的城市建设主张
(一)孙中山对现代城市功能的认识
(二)孙中山对现代城市功能建设内涵的界定
(三)孙中山对现代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四、孙中山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认识与改造
(一)孙中山对农业发展道路的设计
(二)孙中山对农村社会建设的思考
(三)孙中山对农民社会意识的批判
五、孙中山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想
(一)孙中山与治水
(二)孙中山与植树
第五章孙中山的科学发展观与社会转型
一、孙中山“建设,必须学问”创新思想的提出
(一)孙中山对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中作用的认识
(二)孙中山科学救国思想解读
二、孙中山将科学与人文精神合一,建构中国社会的理论贡献
(一)孙中山的“人学”理论三种人的定位
(二)孙中山“人心就是立国的大根本”评说
第六章孙中山的宗教精神与对儒学的改造
一、孙中山政治与宗教相互提挈人性观念的实质
(一)孙中山的宗教精神
(二)孙中山关于“政治与宗教互相提挈”的主张
(三)孙中山的宗教精神对中国社会秩序建构的影响
二、孙中山与儒学的改造
(一)孙中山对西学与儒学的调适
(二)孙中山对儒学公私观的诠释
(三)孙中山对儒学中庸思想的继承
三、孙中山的道德观与中国社会新风的树立
(一)孙中山道德观的时代精神
(二)孙中山“为人”思想的人格魅力
(三)孙中山树立“敢开风气之先”新风对社会改造的影响
第七章孙中山的大同理想与社会新秩序的构想
一、孙中山大同理想的提出与世界社会新秩序的构想
(一)孙中山“世界大同”构想的提出及其发展
(二)孙中山“世界大同”思想的内涵
(三)孙中山“世界大同”思想与苏俄样板
(四)孙中山追求“世界大同”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策
(五)孙中山与中国的国家社会主义
二、孙中山的大同理论与平等国家观念的确立
(一)孙中山的国家平等观念
(二)孙中山的国权与民权并重的思想
(三)孙中山的国际主义思想
三、孙中山的“博爱”观与“天下为公”思想的意义
(一)孙中山的“博爱”与爱我中华
(二)孙中山“天下为公”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三)孙中山对中国未来社会的构建
后记
理想社会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反应,也是人类对社会进行理性探索产生的结果。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建设现代化社会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伟大理想。社会越向前发展,问题就越多,深入探索孙中山的社会建设思想,有利于我们深入认识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有利于我们对于社会和谐的条件和社会秩序重构的认识。孙中山的社会建设思想对于社会和谐与社会开放,对于物质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社会的稳定与人的道德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影响。【作者简介】 林家有广东廉江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孙中山研究、近代中国政治与思想史研究。专著有《辛亥革命与少数民族》、《辛亥革命与民族问题》、《孙中山振兴中华思想研究》、《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研究》、《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觉醒》、((史学方法论》、《政治.教育-社会一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考察》、《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新审视》,及其他合著如《宋美龄传》、《民族独立的抗争》等十余种,发表论文近200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6032898 《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广州 | 出版单位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2000 |
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研究是中山大学出版社于2009.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93.0 的主题关于 孙中山(1866~1925)-社会发展-思想评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