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8.0
本书分14个专题,系统讲述了哲学史方法论命题。对中国哲学的反语言学倾向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区别了中西辩证法的生存论差异。对苏格拉底和孔子的言说方式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苏格拉底以追问的方式进行学理式的辩论,而孔子是以圣人的姿态用情感的方式进行辩论,这两种方式决定了中西文化的不同。作者对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实用主义偏向的检讨,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十大文化错位的阐述,其中贯穿了中西比较的方法,切中要害,针针见血,读来时有耳目一新之感。
第一讲绪论
第二讲哲学史方法论新探
第三讲论历史感——现代解释学的启示
第四讲中国哲学中的反语言学倾向
第五讲中西辩证法的生存论差异
第六讲辩证逻辑的本质
第七讲关于道家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
第八讲西方哲学史中的实体主文和非实体主文
第九讲胡塞尔现象学导引
第十讲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思想
第十一讲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吉说方式比较
第十二讲让哲学说汉语——从康德三大批判的翻译说起
第十三讲对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实用主文偏向的检讨
第十四讲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的十大文化错位
后记
再版后记
“哲学史方法论”是武汉大学哲学系三十年来的传统课程,由武汉大学哲学系的老前辈萧萐父、陈修斋、杨祖陶等人创立。该课程的学术信念是,按照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把哲学史和哲学看作是一致的(即历史和逻辑一致),在哲学史中寻求哲学规律,在哲学中奠定哲学史的根基。本书是在邓晓芒先生主讲本课程的录音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原来的课程是十六讲,但由于篇幅、录音设备及其他的原因,此处有两讲内容未能收入,故成“十四讲”。在本课程中,邓晓芒先生对苏格拉底和孔子的言说方式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苏格拉底以追问的方式进行学理式的辩论,而孔子以圣人的姿态用情感的方式进行辩论,并且这两种方式决定了中西文化的不同的观点。作者对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实用主义偏向的检讨,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十大文化错位的阐述,其中贯穿了中西比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