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无线局域网
下一代无线局域网封面图

下一代无线局域网

(美) 佩拉亚 (Perahia,E.) , (美) 斯泰西 (Stacey,R.) , 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65.0

书籍简介:

本书全面描述了802.11n的协议原理、实现细节和关键新功能,对802.11n的数据率、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增强功能(如MIMO技术,40MHz频道,以及数据包合并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给出了与先前版本802.11协议族的兼容问题和互操作性的总结。

书籍目录:

第1章 背景介绍

1.1 IEEE802.11沿革

1.2 高吞吐率与802.11n沿革

1.2.1 高吞吐率研究组

1.2.2 高吞吐率任务组(17Gn)的成立

1.2.3 提案征稿

1.2.4 手持设备

1.2.5 提案合并

1.2.6 802.11n修订草案

1.3 802.11n的环境与应用

1.4 802.11n的主要特性

1.5 各章综览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物理层

第2章 正交频分复用

2.1 背景知识

2.2 与单载波调制的比较

参考文献

第3章 MIM0/SDM基础

3.1 单入单出(802.11a/g)背景知识

3.2 多入多出基础知识

3.3 空分复用基础知识

3.4 MIMO环境

3.5 802.11n传播模型

3.5.1 脉冲响应

3.5.2 天线相关性

3.5.3 多普勒模型

3.5.4 物理层损伤

3.5.5 路径损失

3.6 线性接收机的设计

3.7 最大似然估计

参考文献

附录3.1 802.11n信道模型

第4章 与传统11a/goFDM设备间的PHY互操作性

4.1 802.11a分组结构回顾

4.1.1 短训练字段

4.1.2 长训练字段

4.1.3 信令字段

4.1.4 数据字段

4.1.5 分组编码过程

4.1.6 接收过程

4.2 混合格式高吞吐率分组结构

4.2.1 MF前导码的非HT部分

4.2.2 MF前导码的HT部分

4.2.3 数据字段

4.2.4 HTMF的接收过程

参考文献

附录4.1 20MHz的基本MCS表

第5章 高吞吐率

5.1 40MHz信道

5.1.1 40MHz子载波的设计和频谱掩模

5.1.2 40MHz信道设计

5.1.3 40MHz混合格式前导码

5.1.4 40MHz数据编码

5.1.5 MCS32:高吞吐率复制格式

5.1.6 在物理层20/40MHz与传统的共存

5.1.7 使用40MHz的性能改善

5.2 20MHz的增强:额外数据子载波

5.3 MCS的增强:空间流和码率

5.4 Greenfield(GF)前导码

5.4.1 GF前导码的格式

5.4.2 PHY的效率

5.4.3 GF的问题

5.4.4 前导码自动检测

5.5 短保护间隔

参考文献

附录5.1 信道分配

附录5.2 40MHz的基本MCS表格

附录5.3 物理层波形参数

第6章 强健性

6.1 接收分集

6.1.1 最大比合并基础知识

6.1.2 通过接收分集改善MIMO的性能

6.1.3 选择分集

6.2 空间扩展

6.3 空时块编码

6.3.1 Alamouti方案的

背景知识

6.3.2 额外的STBC天线配置

6.3.3 STBC接收机和均衡

6.3.4 使用STBC的发送和分组编码过程

6.4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6.4.1 LDPC编码过程

6.4.2 有效的码率

6.4.3 LDPC编码增益

参考文献

附录6.1 奇偶校验矩阵

第二部分 媒体接入控制层

第7章 媒体接入控制

7.1 协议分层

7.2 管理功能

7.2.1 信标

7.2.2 扫描

7.2.3 认证

7.2.4 关联

7.2.5 重关联

7.2.6 去关联

7.3 分布式信道接入

7.4 数据/ACK帧交换

7.4.1 分片

7.4.2 重复检测

7.4.3 数据/ACK序列的系统开销与公平性

7.5 隐藏节点问题

7.5.1 网络分配向量

7.5.2 EIFS

7.6 增强分布式信道接入

7.6.1 传输机会

7.6.2 带EDCA的信道接入时序

7.6.3 EDCA的接入参数

7.6.4 再论EIFS

7.6.5 碰撞检测

7.6.6 QoS数据帧

7.7 块确认

参考文献

第8章 MAC吞吐率提升措施

8.1 改进的原因

8.1.1 无MAC改进的吞吐率

8.1.2 MAC吞吐率提升措施

8.1.3 MAC效率增强后的吞吐率

8.2 聚合

8.2.1 聚合MSDU

8.2.2 聚合MPD[J

8.2.3 聚合PSDU

8.3 块确认

8.3.1 立即与延迟块确认

8.3.2 初始化块确认会话

8.3 3块确认会话中的数据传输

8.3.4 终止块确认会话-

8.3.5 非聚合中的正常确认策略

8.3.6 重排序缓冲区操作

8.4 HT立即块确认

8.4.1 聚合中的正常确认策略

8.4.2 压缩块确认

8.4.3 全状态与部分状态块确认

8.4.4 HT立即块确认TXOP序列

8.5 HT延迟块确认

参考文献

第9章 高级信道接入技术

9.1 PCF

9.1.1 建立CFP

9.1.2 CFP期间的NAV

9.1.3 CFP期间的数据传输

9.1.4 PCF的局限

9.2 HCCA

9.2.1 数据流

9.2.2 受控接入相

9.2.3 轮询TXOP

9.2.4 TXOP请求

9.2.5 使用RTS/CTS

9.2.6 HCCA的局限

9.3 逆向协议

9.3.1 逆向帧交换

9.3.2 逆向规则

9.3.3 错误恢复

9.4 PSMP

9.4.1 PSMP恢复

9.4.2 PSMP突发

9.4.3 资源分配

9.4.4 在PSMP下使用块

确认

参考文献

第10章 互操作与共存

10.1 站点与BSS能力

10.1.1 HT站点PHY能力

10.1.2 HT站点MAC能力

10.1.3 BSS能力

10.1.4 高级能力

10.2 站点行为控制

10.3 20MHz与20/40MHz运行

10.3.1 信标发送

10.3.2 213MHzBSS运行

10.3.3 20/40MHzBSS运行

10.3.4 20MHz中的空闲信道评估

10.3.5 40MHz中的空闲信道评估

10.3.6 40MHz传输中的信道接入

10.3.7 20/40MHzBSS中的NAV认定

10.3.8 0BSS扫描要求

10.3.9 “不容许40MHz信令”

10.3.1 0AP上的信道管理

10.4 控制40MHz运行的字段小结

10.5 分相共存运行

10.5.1 基本操作

10.5.2 最小化实时服务中断

10.6 保护

10.6.1 存在802.1 1b站点时的保护措施

10.6.2 存在802.1 1g或者802.1 1a站点时的保护措施

10.6.3 对OBSS传统站点的保护

10.6.4 RIFS突发保护

10.6.5 绿野格式保护

10.6.6 RTS/CTS保护

10.6.7 CTS-to-Self保护措施

10.6.8 使用非HT或带非HT响应的HT混合PPDU的保护

10.6.9 使用HT昆合格式PPDU时的非HT站点后延

10.6.10 L-SIGTXOP保护

参考文献

第11章 MAC帧格式

11.1 帧的一般格式

11.1.1 “帧控制”字段

11.1.2 “时长/ID”字段

11.1.3 “地址”字段

11.1.4 “序列控制”字段

11.1.5 “QoS控制”字段

11.1.6 “HT控制”字段

11.1.7 “帧体”字段

11.1.8 FCS字段

11.2 各种帧类型的格式

11.2.1 控制帧

11.2.2 数据帧

11.2.3 管理帧

11.3 管理帧中的字段

11.3.1 非信息元素的字段

11.3.2 信息元素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传输波束成型

第12章 传输波束成型

12.1 奇异值分解

12.2 使用SVD进行传输波束成型

12.3 特征值分析

12.4 非均衡MCS

12.5 接收机设计

12.6 信道探测

12.7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

12.7.1 隐式反馈

12.7.2 显式反馈

12.8 使用传输波束成型带来的性能改善

12.9 性能下降

12.10 MAC考虑

12.10.1 探测PPDU

12.10.2 隐式反馈波束成型

12.10.3 显式反馈波束成型

12.11 隐式反馈与显式反馈的比较

12.12 快速链路适应

12.12.1 MCS反馈

12.12.2 使用HT控制字段的MCS反馈

参考文献

附录12.1 非均衡MCS

缩略语表

内容摘要:

《下一代无线局域网:802.11n的吞吐率、强健性和可靠性》全面描述了802.11n的协议原理、实现细节和关键新功能,对802.11n的吞吐率、强健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增强功能(如MIMO、40MHz信道以及分组聚合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给出了与先前版本802.11协议族的兼容问题和互操作性的总结。
《下一代无线局域网:802.11n的吞吐率、强健性和可靠性》适合于无线局域网的设计、组网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领域(蜂窝通信系统、城域无线网)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用作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我们使用计算设备的环境与方式在最近10年内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得到广泛普及,在一些用户群体中,甚至超过了人均一部的水平;计算设备多媒体功能的增强使得用户所能接入到的以及网络所能提供的媒体内容量爆炸性地增长;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促进了各种资源的互相连接与融合;主干网和最后一千米部署的光纤把宽带接入家家户户:无论是办公、居家还是旅行,无线都曰益成为用户所追求的体验。所有这些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对802.11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这一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标准不断发展。802.11n的公布就是这一过程中最近的里程碑。
作为绝大部分无线局域网所采用的技术,802.11系统和设备的部署非常广泛。对这样一个标准进行重大的性能升级,而且同时还要保持与传统设备的共存与兼容性,其复杂性和挑战性可想而知。本书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本详细讲解802.11n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层的著作,涵盖对标准文本的权威解读和标准由来的全面讨论。本书首先是读者深入学习了解和管理802.11n网络的参考手册。更重要的是,身为802.11n标准提议、演进和最终定稿的见证人,作者在书中花费了大量篇幅讲解“为什么”、“怎么做”和“哪些没有被选择”这些在协议文本中完全看不到的内容。这对于深入理解一个复杂的标准规范,尤其是802.11n这样的标准大有裨益。本书体现了不可多得的来自最权威作者的观点,有助于读者从系统架构的角度,培养自己思考和参与制定标准的能力。本书对理解和设计目前的许多无线基础设施建设的热门技术,如无线城市、固定移动融合、高速数据终端应用等具有指导意义。书内丰富的网络实例和模拟结果也使它成为一本不可多得的案头必备书。
本书最终得以出版,离不开合作者的专业精神和朋友们的热情帮助。赵利博士对本书物理层部分有关章节的翻译和审阅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黄铭峰协助完成了大量的文字和图表编辑工作。黎家亮对初稿进行了审阅并给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需要感谢的还有彭鹏、李暾、汪腾、钟静、骆佳、胡迪、黄乐知等,谢谢你们!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下一代无线局域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国际先进通信技术译丛
9787115233769
如需购买下载《下一代无线局域网》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邮电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 150 印数 3500

书籍信息归属:

下一代无线局域网是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1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N925 的主题关于 无线电通信-局部网络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