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68.0
本书作者从宗教、文学、雕塑、绘画、音乐及科技等各个角度来审视欧洲文化,将起源于古希腊,吸收多种文明精华的“非欧洲的欧洲文化”呈现给读者;与此同时,作者重点突出世界各地区历史文化的交流互动与传承变迁,通过分析历史而更深刻地认识今日欧洲文化的方方面面,阐明历史在变化中的延续性。本书文字洗练,内容丰富,深刻而不深奥,是一本既全面又具启发性的欧洲文化史概览。
译序 面对大海的断想
导言 在历史中的今日欧洲
第一部 传承与变化:生存的新方式
第一章 欧洲还未命名的时期——朝农业和定居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源自非洲和东地中海地区的、非欧洲起源的欧洲文化
第二节 农业、神殿和国家的兴起
第三节 入侵、征服和变化:第一波
第四节 末次冰川时期后起源的欧洲
第五节 入侵、征服和变化:第二波
第六节 一种边缘文化?以色列宗教和国家的形成
第七节 另一种“边缘”文化?腓尼基的交通和贸易活动
第八节 又一种“边缘”文化?希腊的民主政制和它的局限性
第九节 又一种“边缘”文化?欧洲凯尔特人的部落社会
第十节 “欧洲的诞生”和希腊人的“世界观”;或,如何定义自己的文化?
第十一节 亚历山大大帝的世界
第二章 罗马和它的帝国——文化融合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第一节 在阿尔卑斯与地中海,伊特鲁里亚与古希腊世界之间:早期罗马人的扩张
第二节 由非正式帝国到正式帝国
第三节 罗马文化
第四节 罗马帝国和它以外的世界
第三章 罗马帝国的沦亡和另一个王国的胜利?——基督教和罗马帝国
第一节 在犹太人世界里的演化发展:基督教的诞生
第二节 从犹太人到外邦人到基督徒:拿撒勒人耶稣及其追随者的功绩
第三节 罗马帝国的各种宗教
第四节 下层贱民的一个教派
第五节 一个既是罗马又是基督教的帝国之形成
第六节 公元4、5世纪的罗马及其邻近地区:政治帝国的瓦解和文化帝国的残留
第七节 帝国和语言
第二部 传承与变化:信仰的新形式
第四章 走向一种普世性宗教
第一节 基督教世界观:在基督教和欧洲的环境中幸存的古典文化
第二节 一种普世的宗教:基督教和欧洲的融合
第三节 一个新帝国的兴起:法兰克人的政治体制和基督教会对它的理论维护
第四节 文化与凝聚力:意识形态和教育在加洛林王朝统治下对欧洲的作用;第一次文艺复兴?
第五节 修道院的影响
……
第三部 传承与变化:对人与世界的新看法
第四部 传承与变化:消费和交流的各种新形式
后记 今日欧洲:面向未来
译跋
注释(下册)
图片索引
地图索引
第一版《欧洲文化史》于1988年在荷兰问世,迅即在欧洲传播开来。1998年登陆美国、加拿大,引起强烈反响,多次再版。2006年推出第二版后立即雄踞欧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经久不衰。
《欧洲文化史:全球史视角下的通典(第2版)(套装全2册)》是一本既全面又具启发性的欧洲文化史概览。作者彼得·李伯庚从宗教、文学、雕塑、绘画、音乐及科技等各个角度来审视欧洲文化,将起源于古希腊,吸收多种文明精华的“非欧洲的欧洲文化”完整而全面地呈现给读者;破除了历来这类“欧洲中心论”,把欧洲文化的发展放到和众多国家的相互关系中去考察,将这种传承与变迁娓娓道来;并从细节着手,将大众文化如社会各阶层的不同生活方式等囊括进来,管中窥豹,带给读者更广阔的视野,为人类的历史与文化研究提供了绝佳资料。
从思想的脉络来说,无论是早期占希腊-罗马传统和基督教精神的渗透,形成的“创造性张力”;还是文艺复兴,开辟的启蒙意识,理性主义思潮:抑或是知识分子在欧洲形成自身形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英文化”现象;以及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大众文化,都在书中得到了深刻诠释。
就历史的纵深而论,从公元前17世纪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到1095年的教皇乌尔班二世号召十字军东征:从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印度到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从1538年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巨擘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流行歌手贾斯汀的歌词,全都囊括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