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42.0
本书从行动者的视角出发,借助新制度主义分析范式中的“制度约束下的选择”作为理论视角,对父母们在上海某公园相亲角这个新型的择偶平台,代替子女进行的择偶行动及择偶策略展开分析。在65宗访谈个案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作为一种新型的择偶模式,相亲角“人气旺”与“效率低”现象共生背后的社会根源,揭示了市场化过程对于择偶标准的影响,以及“白发相亲”的一系列行动策略所贯穿的择偶过程中独特的权力与规则。研究从结构和文化两个层面勾勒了中国大陆市场转型对个人和家庭的巨大影响。
序
引言
一 “中国式焦虑”
二 问题的缘起
三 谁在“白发相亲”?
四 为谁“白发相亲”?
第一章 文献回顾
一 有关择偶标准的理论
(一) 社会学理论
(二) 心理学理论
二 有关择偶过程的理论
(一) 筛选理论
(二) 婚姻市场理论
(三) 选择交换理论
三 关于择偶的实证研究
序
引言
一 “中国式焦虑”
二 问题的缘起
三 谁在“白发相亲”?
四 为谁“白发相亲”?
第一章 文献回顾
一 有关择偶标准的理论
(一) 社会学理论
(二) 心理学理论
二 有关择偶过程的理论
(一) 筛选理论
(二) 婚姻市场理论
(三) 选择交换理论
三 关于择偶的实证研究
(一) 国外学者的研究
(二) 国内学者的研究
四 有关“白发相亲”现象的研究
五 研究问题与理论视角
六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第二章 制度与情境:相亲角是一个新型的择偶平台
一 相亲角:一种宏观的制度分析
二 相亲角:一个微观场域的情境分析
(一)“欲望”相亲角
(二)“实力”相亲角
(三)“市场”相亲角
(四)相亲角的情感结构
第三章 冲突与斗争:相亲角为何效率低?
一 择偶标准:行动者及其博弈
(一)相亲角部分群体的择偶标准
(二)相亲角普遍的择偶标准
二 行动策略:“白发相亲”的择偶行为
(一)择偶步骤
(二)择偶策略
三 相亲角效率低下的子女因素
(一)成材容易,成家难,曾经的优势如何变成今日之劣势?
(二)是主动单身、被动单身还是被动前提下的主动单身?
(三)地位提升、观念维续与现代女性的择偶困境
(四)现代性对待婚群体人性的挤压
(五)相亲角为何缺乏西方意义上的“约会文化”?
第四章 合作与协调:相亲角为何人气旺?
一 相亲角的路径依赖
二 相亲角的比较优势
三 相亲角的潜功能
(一)知青一代父母的社会交往与情感交流的新途径
(二)知青一代父母交流日常生活信息的新平台
(三)单身老人择偶的“鹊桥会”
(四)外地父母建构居住地认同的一个认识性资源
(五)相亲为两代人的情感交流提供新话题
(六)周末相亲成为部分待婚者的一种新型的
社交方式
四 相亲角的异化
五 相亲角的契约
(一)合作
(二)协调
六 知青一代父母的怕与爱
第五章 中国式焦虑:谁来娶我的女JD?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被访者基本情况表1
附录二 被访者基本情况表2
附录三 相亲角掠影 显示部分信息
每逢周末和法定节日,上海市HP区NJ路附近某公园的北角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群中老年人三三两两,或立或坐,以品评的目光相互打量。这些人或是拿着写满信息的纸牌四处游走,或是站在自己的“摊位”前面。这里就是上海相亲角,一个特殊的公共聚会场所。
相亲角中上演的并非是“剩男剩女”的戏码,真正的主角是他们的父母
——当年的知青一代。知青一代在婚恋大事上曾经被“党疼”“国爱”,而今他们的子女要解决婚姻问题时,国家却早已从私人情感领域退出。市场化对日常生活的入侵,以及国家对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性领域的改制,迫使城市居民凡事依靠自己的程度达到了1949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父母们的集体性焦虑在相亲角中展露无遗。
白发苍苍的他们为何要瞒着子女跑到公园来代理相亲?为什么明知子女的婚事要由子女决定,却乐此不疲地奔波于各大公园的相亲角?为什么相亲角的婚配效率基本为零,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气,日均人流量过万次?《谁来娶我的女儿(上海相亲角与白发相亲)》将为您揭开上海相亲角的神秘面纱。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谁来娶我的女儿?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17613 如需购买下载《谁来娶我的女儿?》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谁来娶我的女儿?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2.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69.1 的主题关于 婚姻问题-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