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20.0
本书精选了2006年中国杂文作品。
"拒绝复制
――2006年《中国杂文精选》序
“天灵盖”是怎样成为武器的?
贾宝玉歪念《南华经》
零拨款下的公民零权利
《新闻联播》换不换主播无所谓
解读“高薪的哥”神话
刘备冒充高干子弟
八卦大学精英学院MBA扩招简章
听疯子说话
“哭穷”与“装穷”
忽然想到
没什么大不了的
让坏事不要更坏
喜儿,你怎么能扎红头绳?
荒谬的苦难哲学
篱笆工后人看孔子
不能独清
“叟言无忌”
“记忆”中的历史与“老舍之死”
比论文格式化更可怕的是思维格式化
我为什么要批评《品三国》
“金书”与“国礼”
从首钢优待秘鲁员工谈起
“指鹿为马”的学术问题
“让人民有罢免我的权力”
子非鬼,安知鬼不乐也
建筑的方言
“狗拿耗子”的权利
白日梦
熄灭的“霹雳火”
骂腐败
“恨的教育”
我竟然如此懦弱
“国学大师”是“选”出来的吗?
再说无爱的婚姻
――《无穷动》观后
一道咒语
安全套论争背后隐藏的是什么逻辑
文学中的官场与江湖
爱情导师
匿名网络是公民大学
关乎权利无关贞操
做一只“守身如玉”的小狗
过度自尊就是缺乏自信
关于某大学与餐馆之比较研究
鲁迅介入了我的生活
萤火虫对城市的尸谏
你算优质人还是劣质人
我成了“诺贝尔”候选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鹰与鸡
小说五章”
值得庆幸的N个“居然”
削减可以削减的竞争
一颗青盐招来杀身之祸
新解三十六计
怎忍心幽他一默
向死者致哀向生者致敬
齐步走
绝望的自爆与救济的断裂
工会的样子
希特勒的伎俩
回归自然,难!
城市无权让边缘人走开
“观点错误”不等于“无耻”
领导的稿酬
千古奇拍
李煜这个人
一只被拴在树上的狗
风在吼,“驴”在叫?
知识精英的“网络恐惧症”
鲁迅的这一个“我也”
文化圈里的概念性消费
“哭穷”亦有道
我为何反对棒喝“超女纪念碑”
“越轨八卦”为何前赴后继?
无处不宝贝
世人岂能由你反
比“武装到牙齿”更重要的
“让公务员买得起私车”何错之有?
像老地主那样“敬惜字纸”
异哉所谓“允许GDP负增长”论者
必须向孩子们道歉
当代社会需要文化理想
不必吞枪自尽
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回到鲁迅
麦卡锡主义为何会破产
年度现代化报告可以休矣
儒者还是疯子?
砸你的饭碗
“打造人格魅力”vs“打造人造美女”
“服务”的权利与拒绝的权利
汉武帝的爱才
说“统一”
有人愿打败仗
富士康案“和”而未“解”
行乞与行骗的双重标准
“耻化”教育看袁克文写他爹
物极必反
我们与欧洲不是一回事
读克尔恺郭尔的哲学寓言
查清官员子女留学资金
听一听他们的声音
向华盛顿致敬的后果
抵制“风情译名”
胡适苏俄情结的变迁
从道德到权利
打贼
杂书杂说(三则)
无法安宁
“汉服运动”弥漫出霉味
奇怪的“中立”
没有一个人反对
餐馆里的顿悟
群鸡争虫而已
又是一年。人过三十,时间就会像马挨了鞭子一样跑,何况我已经四十,似乎就是几个人恶搞了一把,一年就过去了。如果要寻找一个年度主题词,我能够找到的就是恶搞。这一年从恶搞走红开始,到不许恶搞而终。这当然只是我的一种想法。换了别人,可能会为这一年找到别的主题词,例如纪念,例如青藏铁路,例如水旱,例如朝鲜核试等等,还有人可能会说这一年的主题词乃是和谐。这表明不同的人对世相的感觉能够呈现很不相同的印象。简单看来,这些各不相同的印象构成了一种纷纷扰扰的状态。但这些不同的印象,是心灵世界丰富性的一个证明,也是大脑活力的一个证明,终究而言,大家会喜欢这种看上去有些纷扰的状态,而不会喜欢每个人的年度总结像听了命令似的整齐一律。是的,没有人愿意整齐划一,哪怕只是外在的整齐划一。比如穿衣只是外表,你仍然要告别“蓝蚂蚁时代”,另外,纵使衣服不代表思想,“蓝蚂蚁”也不能说只是单调一点,而是代表着思维的齐一。文章亦然。2003年编辑年选时,我思考过时评兴盛状态下的杂文写作,那时,我较多地考虑到“据报载”写作对写作与真实感受造成的割裂,写作的时间竞赛所造成的思维浅表化,以及言说过程中对许可限度的内在认同所造成的意志服从。现在,这些问题依然存在漫天飞舞的时评文章之中,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厌烦时评在形式上的整齐划一了。毫不夸张地说,言论界的写作状态正在呈现电子复制时代的数字工业特性。常见的情况是,一篇文章被大量拷贝,通过电子信件邮发到几乎每一个编辑的信箱,这为阅读的“共享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一个读者打开每天的报纸时,不管他生活在哪个地方,他阅读着与另一个城市、另一份报纸的读者同样的文章。文章的似曾相识,不仅由电子群发的通讯方式来保证,而且由议题高度消费化得以加强。新闻越来越成为一种消费品,时评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消费。当第一天的新闻被生产出来时,时评作为消费的再生产方式加入了第二天的报纸,一个新闻的消费周期是一天,一个时评的存活周期也是一天。这使得不同的作者不约而同地奔向同一条新闻,同一天的报纸上可以有很多的作者,但议论的事情则只有最热门的几件。工业需要标准化,写作工业也呈现标准化特征。一篇标准的时评,辨识性特征首先在于那种被确认为属于时评的语言方式,语言的个人特性成为不需要,甚至被认为是必须剔除的有害因素。语言方式的规范化,使得时评写作像工厂加工一样变得简易快速。更根本的复制发生在思想层面。理性与建设性的主张越来越被理解为具有科学性,时评作者越来越希望以一种专家的姿态来谈论事物,思想复制的原件务必来自法学和经济学,“帕累托改进”之类的概念术语是必须要有的。因此,时评越来越以某种类似于“以案讲法”式的仿学术短论面目出现。杂文永远应当是一种“手写文体”。这里所说的手写,不是指一种书写方式,而是指一种写作态度。作为一种书写方式,手写正在经历刻写曾经的命运。在刻写时代,记录是一种艰巨的工作,写作因而是一种文字的锤炼。与计算机取代纸笔一样,书写时代的来临同样源于一场技术革命,软质记录材料的出现使得书写不再是一场体力劳动,为写作成为一种个性记录提供了基础。在复制时代,搜索、拷贝、剪切与粘贴成为文字工作者的基本动作,浏览成了阅读的基本方式,拼贴与写作的界线正在模糊。杂文应当拒绝复制。这不意味着要拒绝某种技术,而是要拒绝那种在复制动作后面所体现的整齐化、工业化、批量化行为。人以个体的方式感受世界,共性也是存在于个性之中,标准化的消费活动,本身是自我被某种外在的事物所置换,精神的标准化消费更是对自我的放弃。拒绝复制,就是坚持个性,就是坚持心灵。杂文应该是一种“手写文体”,就是让杂文成为“我手写我心”的记录。如果心灵不是复制的产物,杂文也不应是复制的产物。杂文应当拒绝复制,不是为着“文学味”,不是为着“文字耐读”,而是为着在复制与标准化生产的时代保持应有的感应能力。思想的复制使个体丧失体悟、觉察和自我审验,把个体变成一种无须对心灵负责的容器,以装载各种名人名言或学术理论为荣。杂文是感应的神经,是个体作为社会人感应世界的产物,杂文的歌哭与呼号来自于个体作为社会人的感受,而复制只会导致写作的均一化与扁平化,它将个体的感受、歌哭与呼号从写作中卸载,而代之以精神上的照本宣科,看似不偏不倚、允厥执中,实则去除心性、销蚀灵魂。杂文拒绝复制,回归心灵,昭明个性,不是要把杂文变成私我的宣泄手段,不是要变杂文为“私人写作”。人在公共生活中的处境永远是杂文的焦点,但如果复制成为杂文的要义,所谓关注公共生活也将只是关注某种虚拟现实,正如抽掉具体的个人,“人民大众”也往往变成一个好用的标签。世界是丰富的,人是丰富的,精神是丰富的,思想是丰富的,表达也应是丰富的。复制却是单调的。“表达效率”是一个需要分析的概念,表达效率并不等同于句式的明确性,不等于标准化言说方式的推广活动。表达效率与表达者与接受者有关,对一个意思的表达是否明确,对接受者能否明确地理解这个意思是重要的,但即使如此,仍然不能认为越规范越好,否则我们就不应该有科学论文以外的任何文体。另一方面,当表达面临种种非个人能力方面的障碍时,寻求表达本身就是具有意义的,或者说在这种情况下,突破表达障碍本身就是可实现的最高效率,这种表达可能是不明确的、双关的、隐喻式的、反讽的。在编选这本年选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众多作者在文体上、思想上拒绝复制的努力,并尽量把他们的努力呈现给读者。每年编辑杂文年选时,我都会推荐几位尚未被读者充分认识但展示了鲜明个性的杂文家。这次我要推荐的是魏得胜、冯磊和陈仓。魏得胜的作品书卷气浓厚,在历史与现实间涉流穿隧,见解精到,如有神会。冯磊作品气质温和,判断坚定,表达洗炼,价值明确,有一击而中、飘然远引的神采。陈仓的作品营造上变化丰富,但仍显出笃实热忱的本质。2006年11月1日"
这是我国2006年度最具代表性的杂文。反映了2006年度我国杂文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本书所选文章均为我国2006年度最有代表性的杂文。选录追求挑选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2006年中国杂文精选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35433992 《2006年中国杂文精选》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武汉 | 出版单位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2006年中国杂文精选是长江文艺出版社于2006.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1 的主题关于 杂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