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5.0
本书主要考察20世纪开放结构的表现形态,借助德里达的“解构”与“重构”的概念,研究欧美先锋作曲家如何以不同的“解构”方式打开与突破传统封闭结构的固有结构模式,剖析隐含于开放结构背后的跨学科文化视角与作曲家的个性化音乐观念,并进一步从“重构”的角度,展现开放结构在1960年代后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从而补充并拓宽音乐结构理论研究的边界,进而为中国音乐分析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帮助。本书为我社”音乐博士学会论文系列”之一。
序一 钱亦平
序二 李吉提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理论路径
第一章 从“封闭”到开放:结构的转型
第一节 “封闭”的音乐结构
一、“确定性”原则
二、“向心力”原则
三、“有序时间”原则
第二节 突破“封闭”的历史尝试
一、中世纪:圭多
二、文艺复兴:奥克冈
三、古典时期:C.P.E.巴赫、海顿、莫扎特与骰子游戏音乐
四、20世纪前期:艾夫斯与考威尔
第三节 “开放”的音乐结构
一、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
二、开放结构的概念界定
三、开放结构的主要结构特征
四、开放结构的类型
【上篇】开放结构的解构策略
第二章 20世纪开放结构形态考察(一):美国作曲家开放结构的观念与实践
第一节 视觉艺术视角下的“移动结构
——艾尔·布朗的《可动结构Ⅱ》
一、“移动结构”概述
二、移动的视觉艺术:考尔德与波洛克
三、《可动结构Ⅱ》的结构材料
四、《可动结构Ⅱ》的结构组织
五、关于局部控制的整体开放问题
第二节 东方哲学视角下的“机遇结构
——约翰·凯奇的《变化的音乐》
一、“机遇结构”概述
二、与东方哲学的因缘
三、《变化的音乐》的结构素材
四、《变化的音乐》的结构组织
五、关于局部控制的整体开放问题
第三章 20世纪开放结构形态考察(二):欧洲作曲家开放结构的观念与实践
【下篇】开放结构的重构实验
第四章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妥协:
卢托斯瓦夫斯基《威尼斯游戏》
第五章 简约下的重组整合:赖利InC
第六章 走向多元共生:谭盾的《鬼戏》
第七章 开放作品的价值取向及审美诠释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及致谢
《解构与重构:20世纪音乐中“开放结构”的观念及实践》主要考察20世纪开放结构的表现形态,借助德里达的“解构”与“重构”的概念,研究欧美先锋作曲家如何以不同的“解构”方式打开与突破传统封闭结构的固有结构模式,剖析隐含于开放结构背后的跨学科文化视角与作曲家的个性化音乐观念,并进一步从“重构”的角度,展现开放结构在1960年代后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从而补充并拓宽音乐结构理论研究的边界,进而为*国音乐分析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