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26.0
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湖南大金村的教育经历了从清末民国时期的“族塾义学教育”,到集体经济时代的“普及小学教育”,再到改革开放以后的“跳农门教育”和“义务教育”,最后到现在的“免费义务教育”。笔者选择大金村作为田野点进行人类学考察与分析,对我国中部省市乡村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社会转型
二、农村社区与乡村社区
三、村落与行政村
四、教育与乡村教育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有关“社会转型”的文献综述
二、有关“村落”经济文化类型的研究
三、有关“乡村教育”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当代乡村小学白描及其引发的思考
一、乡间小路:上学路上的冷清与危险
二、学校门口:乡村中苏醒最早的市场
三、学校场景之一:用于摆设的现代教学设施
四、学校场景之二:消失的上课铃声与广播声
五、学校场景之三:废弃的李氏宗族祠堂
六、学校场景之四:五花大绑的古井
第四节 理论范式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范式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第五节 研究假设与叙述逻辑
第二章 大金村的时空变迁与经济文化转型
第一节 大金村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一、自然地理
二、历史沿革
第二节 大金村人口变迁及其居住空间拓展
一、1949年前的人口状况与居住格局
二、集体经济时代的人口状况及居住格局
三、改革开放三十年村落人口与居住区域拓展
第三节 大金村的村落经济类型及产业结构变迁
一、生存化小农经济时代:增长与发展都缓慢的
山区农畜经济
二、过密化集体经济时代:有增长但没有发展的
农耕经济
三、反过密化的家庭生产时代:有发展有增长的
农副经济
四、市场化农工经济时代:有发展但没有增长的
半农耕经济
第四节 大金村文化风俗的变迁
一、生活习俗的沿革
二、传统节日与习俗的衰落
三、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
第三章 族塾义学:植入乡村的神圣殿堂
第一节 清末的“族塾义学教育”
第二节 民国时期宗族支撑的“国民小学教育”
第三节 权威的象征:李氏宗祠对社区的控制
……
第四章 开门办学:嵌入乡村社区的大金村小学
第五章 围墙浮现:学校与社区的资源交换与争夺
第六章 教育鸡肋:无根的社区与悬置的学校
第七章 路在何方:乡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文本撰写的过程中,李红婷试图从人类学的视角来剖析近百年中国乡村社区及其教育的演变历程,但在理论建构上遭遇瓶颈。为此,她来找我商议,并主动要求延期一年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我欣然同意,并建议她借用社会学的交换理论来阐释乡村教育中国家、社区与学校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当然,我知道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目前学术界用交换理论阐释国家、社区与学校互动关系是不多见的,而李红婷本科是攻读历史学,硕士是教育管理,她在人类学、社会学方面的相关知识积累不够,理论基础不是很扎实。因此,我对她虽然提出了的建议,却没有抱太大期望。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无根的社区 悬置的学校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 | ||
9787105112852 如需购买下载《无根的社区 悬置的学校》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民族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72 | 印数 | 1000 |
无根的社区 悬置的学校是民族出版社于201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40-056 的主题关于 乡村教育-教育人类学-研究-澧县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