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48.0
本书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能够实现并取得成功、怎样取得成功、成功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依据何在,从而以此为基础,初步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体性规律,并力求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所以对中华民族复兴发挥如此重大作用的根本原因。
前言
第一编 中国人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价值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持久生命力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
第二章 中国人为何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困境和西学东渐
第二节 西学中的“另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第三节 20世纪中国发生的伟大革命决定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四节 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其他重要原因
第三章 中国人如何接受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从接受进化论到接受唯物史观
第二节 从接受无政府主义,到接受科学社会主义
前言
第一编 中国人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价值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持久生命力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
第二章 中国人为何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困境和西学东渐
第二节 西学中的“另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第三节 20世纪中国发生的伟大革命决定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四节 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其他重要原因
第三章 中国人如何接受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从接受进化论到接受唯物史观
第二节 从接受无政府主义,到接受科学社会主义
第三节 从接受实用主义方法论,到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第四节 中国人为什么通过列宁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
第二编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四章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节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几种解读
第二节 延安时期毛泽东通过对比,论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终觉醒,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根本前提
第二节 动员全民抗日的迫切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上日程的重要历史契机
第三节 20世纪3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新高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新的理论生长点
第四节 20世纪20—30年代中期复起的文化的“中国化”与“世界化”之争,为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另一文化铺垫
第五节 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决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重要催化剂
第六章 中国近代外来文化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迪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外来文化中国化的正反两方面经验
第二节 从历史上外来文化中国化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第四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的基本经验和规律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示录:两次历史性飞跃的途径、经验及其他》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客观规律》的最终研究成果。“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的最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示录:两次历史性飞跃的途径、经验及其他》围绕这一中心,以新的视角和认知、新的资料和经验,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人为什么以及经过哪些过渡和中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和如何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问题进行新的开掘和诠释,作出总结性回答,并着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特别是基本经验和规律进行总结,对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共同点尤其是两者的不同特色进行分析,从而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同化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作用。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示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12489 如需购买下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示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示录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2.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1 的主题关于 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