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6.0
本书内容分为“理论思潮”与“文学生态”两部分,“理论思潮”包括西方女性主义的前世今生、女性主义的“中国焦虑”及其在消费时代的深化、女性主义的当代分歧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展开方式、“女性意识”与消费时代的文本表达、“后女性主义”性别形态及其批判的难度与限度等章节,广泛涉及了中国女性主义在消费时代的诸理论问题。
导言 消费时代的中国女性主义与文学
上编 理论潮流
第一章 溯源、发展与嬗变:女性主义的前世今生
一 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
二 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
三 世纪之交的女性主义思潮
第二章 理论“旅行”:女性主义的中国焦虑及其在消费时代的深化
一 古代女性话语的文化落差
二 传输与发展过程中的话语裂隙
三 遭遇消费时代之后
第三章 “女性意识”与消费时代的文本表达
一 “女性意识”辨析
二 消费时代的女性关怀与“小女人”关怀
三 “女性主义”的现代性焦虑及其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
四 变异的可能性
第四章 “后女性主义”:消费时代的性别修辞?
一 男权回潮与“后女性主义”表演
二 中国当下语境中的“后女性主义
三 消费时代的女性主义走向
第五章 “后女性主义”批判的难度与限度
一 批评的盲视及其由来
二 在社会等级与性别等级的双重挤压下
三 消费时代的女性或者文学:边缘化之后的双向度选择
下编 文学生态
第六章 可见与不可见:女性小说人物
塑造的现实性分析
一 被遮蔽和消弭的底层女性
二 知识女性的话语偏斜
三 大放“异”彩的白领之声
四 另类向“趣味化”发展
五 敞开或者遮蔽的可能性
第七章 社会主义·贤妻良母主义·消费主义:当代文学的女性话语流变
一 社会主义女性话语
二 贤妻良母主义女性话语
三 消费主义女性话语
第八章 敛抑与狂欢的背后:现当代文学语境中的身体话语与性别
一身体:从遮蔽到敞开的话语空间
二 身体与自我的悖论
三 走向和谐的身体美学
四 变动社会的性别修辞:新时期以来的女性身体表述
第九章 性别魅力的彰显与女性“主体”地位的确立
一 魅力构成及其表现
二 女性作为结构文本的中心
三 悖论
第十章 纠缠在利用与依赖之间的性别修辞
一 身体感觉的不在场
二 物质的笃定与精神的虚无
三 是性别利用也是性别依赖
第十一章 “空白之页”:性别围城之外的话语缺失
一 另一种“空白之页
二 社会意识的黯弱与自我边缘化
三 “个人”向何处发展
第十二章 “外来者”故事的女性改写
一 谁是“外来者”?
二 怎样的“外来者”?
三 从“原乡人”到“异乡人”:“外来者”故事的当下形态
第十三章 走过青春期的性别物语
一 从青春期的叛逆开始
二 玄幻:网络时代的性别偏执
三 这一代人的“身体写作
四 从“70后”到“80后”:断裂的青春表演?
结语边缘与疲惫:女性文学批评的学术境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消费时代的中国女性主义与文学》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烛照下,全面梳理了中国女性主义的当下形态,尤其是其在消费时代被有意无意的挪用、改写等话语变异现象,并对当前文学文本中的性别消费主义倾向做了系统阐释与严肃批判。作者希望以“理论思潮”与“文学生态”这两部分的前后呼应,相对完整地勾勒一幅中国女性主义及其在消费时代的文本表达的文化图景,以期对当代女性文学研究有所裨益。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消费时代的中国女性主义与文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0489221 如需购买下载《消费时代的中国女性主义与文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消费时代的中国女性主义与文学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7 的主题关于 女性主义-当代文学-文学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