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48.0
本书属于民族问题基础理论研究,由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三个单元和20篇文章组成。作者对古典民族主义理论之“民族-国家”观和联邦主义理论之“民族自治”观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二者的思想基础都是在浪漫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影响下而形成的自由主义论说,不仅不能有效解决现实的民族关系问题,而且还导致人们长期陷入民族分离主义与民族同化主义之两极化对立、民族差别意识与公民平等观念之两难性选择的无解束缚之中。
前言
上编基本概念辨析
简要题介
第一篇 西方的“族体”概念系统
——从“族群”概念在中国的应用错位说起
一 引言:“族群”概念在我国的应用错位
二“族群”与“民族”:欧美国家的使用情况与异议
三 “族群”与“民族”:不同的内涵与学理
四 结语:“族群”与“民族”概念的应用
第二篇 论“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
一 关于“民族”、“民族一国家”、“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二 “国族-国家”的理想与现实
三 关于“国族-国家”的修正理论
四 坚持“多民族国家”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三篇 “跨界民族”辨析与“现代泛民族主义”问题
前言
上编基本概念辨析
简要题介
第一篇 西方的“族体”概念系统
——从“族群”概念在中国的应用错位说起
一 引言:“族群”概念在我国的应用错位
二“族群”与“民族”:欧美国家的使用情况与异议
三 “族群”与“民族”:不同的内涵与学理
四 结语:“族群”与“民族”概念的应用
第二篇 论“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
一 关于“民族”、“民族一国家”、“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二 “国族-国家”的理想与现实
三 关于“国族-国家”的修正理论
四 坚持“多民族国家”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三篇 “跨界民族”辨析与“现代泛民族主义”问题
一 “民族”与“跨界民族”
二 “跨界人民”、“历史民族”与“现代泛民族主义”
第四篇 “人们共同体”的多样性及其认识论
一 关于“人们共同体”的多样性
二 关于“人们共同体”的认识论余论
第五篇 “国族”与“民族”:由《加泰罗尼亚自治条例》修订草案引发的争论
第六篇 “民族”概念与国际交流——在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座谈
中编传统论说反思
简要题介
第七篇 走出西方民族主义古典理论的误区
一 族际政治经验与理念的比较
二 关于民族主义古典理论的思考
三 族际政治实践的当代发展与多民族国家理论建设
第八篇 浅议当代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治建设
一 民族政治的历史发展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政治问题
二 单一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与民族政治
三 传统的代议制民主制度与民族政治
第九篇 保障少数民族政治权利是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莺要澡题
一 关于墨西哥印第安主义理论及其片面性
二 关于墨西哥印第安人的政治权利问题
三 关于民族政治权利与民主政治
第十篇 关于民族自治的历史考察与理论思考——为促进现代国家和公民社会条件下的民族政治理性化而作
一 众说纷纭的“民族自治”
二 民族自治设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 关于民族自治实践的历史考察
四 关于民族自治的理论思考
五 民族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当代发展
六 民族共治体现了现代国家和公民社会条件下的民族政治理性
七 正确解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十一篇 现代国家、公民社会与民族差异政治——试析“大藏区高度自治”主张的非理性和非现实性
一 “大藏区高度自治”的概念与实质
二 “大藏区高度自治”主张的思想理念基础
三 “大藏区高度自治”论说与“民族区域自治”实践的区别
四 现代国家和公民社会条件下的民族政治理性
五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反对“大藏区高度自治”
第十二篇 政治因素依然是民族问题的首要原因——与《中国民族报》特约记者的座谈
第十三篇 关于我国民族事务的几个理论认识问题
一 关于民族问题现状的评估与民族问题研究的取向问题
二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解读问题
三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权力机关的代表性问题
四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定位问题
五 关于民族集体权利和公民个人权利问题
六 关于民族问题的国情意识与国际对话问题
下编 共治命题阐释
简要题介
第十四篇 民族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当代发展
一 国族、国族主义理论与运动
二 民族文化自治与民族领土自治
三 多民族国家框架下的民族政治新试验
四 民族政治理论新趋向和中国的民族政治实践
第十五篇 民族共治论:对当代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事实的认识
一 从自治到共治共和:阶级政治实践
二 民族自治:殖民帝国时代后期的产物
三 民族自治的新工具价值及理论阐释:奥地利政治家和学者的贡献
四 民族自治模式的多样性发展:俄罗斯和中国的经验
五 民族共治:当代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六 民族共治:“后自治”民族政治的必然和合理发展
七 提出和研究民族共治的意义
第十六篇 论民族共治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
一 自治与共治:现代多民族国家民族政治生活的两个方面
二 民族共治的理论基础:“后自治”民族政治建设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三 民族共治:现代多民族国家民族政治的基本原理
四 “民族共治”命题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第十七篇 自治与共治:民族政治理论新思考
一 引言:对自治的基本看法与“共治”命题的提出
二 自治的局限性及其理论问题——殖民地自治、民族文化自治和民族领土自治
三 民族共治模式及其思想理念——对当代中国民族政治实践的实证研究
四 民族共治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后自治”民族政治生活的发展及其基本原理
五 民族共治与民族政治理论体系的完整构建——对自治的新解释以及对自治与共治关系的简述
六 民族共治: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批判的武器和建设的工具
七 时代民族问题与民族共治
第十八篇 民族共治的理念支撑与操作问题——在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论坛的演讲
一 关于民族共治观点的提出及其关注点和定义
二 民族共治的理念支撑
三 民族共治的操作问题
第十九篇 “民族共治”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本质特征——与《中国民族报》特约记者的座谈
第二十篇 走向民族共治的自由王国
一 民族自治的局限性及信任危机
二 民族共治的必然性、合理性和现实性
三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共治特点及意义
后记
作者认为,西方民族主义理论所言的nation和nationality,族类学所言的ethnos和ethnic
group,以及历史学所说的people,汉语都译释为“民族”,是中国学界对“民族”概念缺乏起码共识的原因所在,这也影响到民族政治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国际交流。作者建议,对上述各种概念应分别赋予不同的汉译,同时对汉语“民族”一词进行概念抽象,并译为ethnic-national
community。关于当代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治理,作者认为应摆脱传统的同质化“民族-国家”观和“民族自治”观的束缚,指出这两种观念都是浪漫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产
物,没有充分认识到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实际,也没有预想到民族关系的现代化发展,常常导致人们陷入民族分离主义与民族同化主义之两极化思想对立、尊重民族差别与保障公民平等之两难性实际选择之中。对当代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治生活准则,作者提出了“民族共治”这一兼具思想性和工具性的新命题,认为这是多民族国家合法存在之基,是民族关系善治之法,是各民族和睦相处之道,它可有效疏解民族差异政治与国家主权统一建设之间的张力,也可有效协调公民个人权利保障和民族集体权益保护之间的矛盾。由此,作者试图
论证“共治权”是基本的民族政治权利,因而应成为民族政治理论研究或民族政治学的核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