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德国文化与中国哲理
德国哲学、德国文化与中国哲理封面图

德国哲学、德国文化与中国哲理

张祥龙, 著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为作者在国内有关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或文章,内容主要涉及德国哲学和中国古典哲学、德国思想家的中国观、对德国文化的感受、现象学问题及概念化思维和象思维问题等。

作者介绍:

张祥龙,男,1949年出生于香港九龙,七七级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生。1986年10月赴美国留学,1988年8月获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Toledo)大学硕士,1992年2月获纽约州立布法罗(Buffalo)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象学中心主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中西哲学比较学会(ISCWP)会长,美国哲学学会(APA)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担任《世界哲学》(原《哲学译丛》)、《哲学门》、《江苏社会科学》、《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论证》等刊物编委或学术委员会委员。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与德国

一、德国文化感受

二、中国的现代德国哲学研究选述

三、“老子在德国”专栏引言

附录:海德格尔致齐格弗里特·布略泽先生七十诞辰贺信

第二部分 德国的哲学家们

四、康德论亲子关系及其问题

五、从辩证法到生存解释学

六、叔本华、尼采和维特根斯坦——音乐化的哲理观和语言观

第三部分 海德格尔与中国古哲

七、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事实、评估和可能

附录:再论海德格尔与老子

八、生存与形式指引——海德格尔思想方式的路标

九、海德格尔后期著作中“Ereignis”的含义

第四部分 象的哲理

十、概念化思维与象思维

十一、海德格尔的《康德书》——“纯象”如何打开理解《存在与时间》之门

第五部分 现象学研究中的问题

十二、现象学如何影响了当代西方哲学

十三、现象学视野中的孔子

十四、中西哲学的差异与原因

十五、西方形而上学的数学来源

十六、中西哲理文字的可译性

十七、栖居中的家何在? ——非高科技的建筑现象学探讨

十八、智慧、无明与时间

内容摘要:

《德国哲学、德国文化与中国哲理》在论述中德之间在语言、文化、思想方式和传统哲学等方面的异质性的同时,着重探讨了当代德国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之间可能发生互动的广阔领域。
不同于黑格尔等传统西方哲学家,叔本华、尼采,尤其是海德格尔代表的生存境域化的哲学,其思想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变。中国读者可以从这种转变中获得某种深层的启迪。当儒家的自身意识被唤醒后,他们会不满足于上述哲学家的视野,而要超越它,去展示自己的独特性,由此真正与对方进行互通有无的交流。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德国哲学、德国文化与中国哲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德文化丛书
9787544624695
如需购买下载《德国哲学、德国文化与中国哲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 × 14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德国哲学、德国文化与中国哲理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20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 ,B516 的主题关于 哲学-研究-中国 ,哲学-研究-德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