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8.0
本书分析了马克思“社会”概念的历史缘起,分别论述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等著作中的“社会”的不同意义,阐述了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方法论意义。
引论:“社会”的发现与马克思哲学的出场
第一章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社会”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概念研究回溯
一、多维视野中的“社会”
二、广阔问题域中的“社会”
三、“社会”的多重面相及其丰富内涵
四、回归“社会”的原初理论语境
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概念的历史缘起
一、青年黑格尔派: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节点
二、“类”与“社会”: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分水岭
第三节 马克思“社会”概念的生成与嬗变
一、“本真社会”的理想规定
二、“人类社会”的实践之根
三、“现实社会”的具体考察
四、“典型社会”的个案研究
第四节 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方法论意义
一、“社会”的历史性:“从抽象到具体”
二、“社会”的整体性:“一个马克思”
三、“社会”的典型性:“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
四、一种“新哲学”何以可能
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人”
第一节 “人是什么”的哲学解答
一、人是自然存在物
二、人是类存在物
三、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
四、人是社会存在物
第二节 人的存在境遇的哲学省思
一、“对象化”、“异化”和“物化”及其辨析
二、“物化”与“异化”:人的存在境遇的哲学表达
三、“生产之路”与“意识之路”:扬弃“异化”的双重观照
第三节 “历史之谜”的哲学追问
一、“历史之谜”的缘起
二、“历史之谜”的解谜之路――劳动
三、“历史之谜”的自觉――共产主义
第四节 人与社会关系的哲学变奏
一、“共同体”:人与社会的原初统一体
二、“资产阶级社会”:人与社会对抗的社会形式
三、“自由人联合体”:人与社会的“真正共同体”
第三章 现代社会的哲学沉思“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范型”:公民社会
一、“公民社会”的概念厘定
二、人的全面发展:公民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的培育与建构
第二节 现代社会的“话语”:现代性
一、现代性的方法论之思:“视域共现”
二、现代性的论域之思:“领域共现”
三、现代性的通路之思:启蒙、自我与理性
第三节 现代社会的特质:分化与整合
一、分化:现代社会的历史境遇
二、整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指向
第四章 社会分化与价值整合
第一节 多元社会的价值重建
一、社会分化与社会主义”价值共识的重塑
二、“意识形态终结”与社会主义“精神的太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生成与建构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价值意蕴
一、社会主义及其“中国特色”
二、社会主义与“中国道路”的开拓
三、社会主义与“民族国家”的价值契合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力
一、文化整合力
二、价值整合力
三、社会整合力
第五章 哲学转向与马克思哲学的重建
第一节 现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
一、从知识论到生存论
二、从实体存在论到生存论存在论
三、从永恒在场的非历史性到人的存在的历史性
第二节 他者:重建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向度
一、他者:从认同到异化
二、他者:作为方法和视角
三、“他者”的方法论启示
第三节 中国化:重建马克思哲学的话语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书写历史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先进哲学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哲学世界化与民族化相统一过程
第四节 “马克思式的阅读”:重建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范式
一、阅读马克思的什么?
二、怎样阅读马克思?
三、为什么阅读马克思?
第五节 社会本体论:重建马克思哲学的致思路向
一、本体论研究方兴耒艾
二、重建马克思哲学的方法论自觉
三、社会本体论:系统哲学与社会理论的结合
附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述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人的社会与社会的人》内容包括: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社会”;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人”;现代社会的哲学沉思;社会分化与价值整合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人的社会与社会的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209067829 如需购买下载《人的社会与社会的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济南 | 出版单位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人的社会与社会的人是山东人民出版社于2012.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0-0 的主题关于 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