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0.0
本书介绍中药的性能,配伍禁忌,方剂的组成和变化原则以及每一药物和方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等。同时,在介绍每一类药后还列出相似的药和方,并介绍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上编总论
第一章中药方剂学发展简况
第二章中医的治疗原则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二、局部与整体
三、治标与治本
四、正治与反治
五、扶正s祛邪
六、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第三章中药的性能
一、四性五味
(一)四性
(二)五味
(三)四性与五味的关系
二、升降浮沉
(一)升降浮沉的含义
(二)升降浮沉的作用
三、决定升降浮沉的因素
四、归经
(一)归经的含义
(二)归经的依据
(三)归经的运用
第四章中药的配伍与禁忌
一、配伍
(一)配伍的含义
(二)配伍的目的和方法
二、禁忌
(一)配伍用药禁忌
(二)妊娠用药禁忌
(三)服药禁忌
第五章中药的用量
一、药物性质与用量的关系
二、配伍、剂型与用量的关系
三、体质、年龄与用量的关系
四、病情轻重与用量的关系
第六章中药的贮藏保管
一、贮藏保管前的处理
二、贮藏保管的方法
第七章中药的炮制法
一、水制法
二、火制法
三、水火共制法
第八章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第九章方剂的组成和变化
一、组成原则
二、组成变化
第十章方剂的用法
一、煎法
二、服法
第十一章中药制剂
一、传统制剂
(一)汤剂
(二)散剂
(三)丸剂
(四)膏剂
(五)丹剂
(六)酒剂
二、现代制剂
(一)片剂
(二)冲剂
(三)浓缩丸
(四)口服液
(五)胶囊剂
(六)糖浆剂
(七)针剂
下编各论中药和方剂
第一章解表药的应用
一、辛温解表
(一)麻黄
(二)桂枝
(三)紫苏叶(苏叶)
(四)防风
(五)荆芥
(六)羌活
二、辛凉解表
(一)薄荷
(二)牛蒡子
(三)蝉蜕
(四)桑叶
(五)菊花
(六)葛根
(七)柴胡
第二章泻下药的应用
一、攻下
(一)大黄
(二)芒硝
二、润下
(一)火麻仁
(二)郁李仁
三、逐水
(一)甘遂
(二)牵牛子
第三章祛寒药的应用
一、温中祛寒
(一)干姜
(二)吴茱萸
二、温肾回阳
(一)附子
……
第四章清热法
第五章消导药的应用
第六章补益药的应用
第七章收涩药的应用
第八章理气药的应用
第九章止血药的应用
第十章活血祛瘀药的应用
第十一章祛湿药的应用
第十二章治风药的应用
第十三章祛痰止咳药的应用
第十四章安神药的应用
第十五章开窍药的应用
第十六章解表方的应用
第十七章泻下方的应用
第十八章和解方的应用
第十九章祛寒方的应用
第二十章清热方的应用
第二十一章消导方的应用
第二十二章补益方的应用
第二十三章收涩方的应用
第二十四章理气方的应用
第二十五章止血方的应用
第二十六章活血祛瘀方的应用
第二十七章祛湿方的应用
第二十八章治风方的应用
第二十九章祛痰止咳平喘方的应用
第三十章安神方的应用
第三十一章开窍方的应用
第三十二章驱虫方的应用
小结
本书是以《中医方药学基础》和《中药方剂学》为蓝本,并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作著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本书分上编和下编。上编总论共11章,介绍中药的性能、配伍宜忌、方剂的组成和变化等知识。下编各论分中药部分和方剂部分两大内容。中药部分共15章,收载中药(包括附简表附药)145味;方剂部分共17章,收载方剂(包括附方)92首。在介绍每味药或每首方剂时,不仅把中医理法方药与临床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详细阐明每味药和每首方的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而且还广泛收集近多年来的科研成果,为开展中药方剂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本书分上编和下编。上编总论共11章,介绍中药的性能、配伍宜忌、方剂的组成和变化等知识。下编各论分中药部分和方剂部分两大内容。中药部分共15章,收载中药(包括附简表附药)145味;方剂部分共17章,收载方剂(包括附方)92首。在介绍每味药或每首方剂时,不仅把中医理法方药与临床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详细阐明每味药和每首方的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而且还广泛收集近多年来的科研成果,为开展中药方剂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本书适合高、中等医药院校的师生、医药卫生工作者和广大爱好中医药的群众应用、参考。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临床中医方药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35945877 《临床中医方药学》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广州 | 出版单位 | 广东科技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