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论封面图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论

庄福龄, 编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58.0

书籍简介: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方法论等方面入手,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放时期的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中国的发展与创新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力求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作者介绍:

庄福龄,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史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有关课题组主要成员等。先后主编和撰写有关专著多部,曾获国家社科基金一等奖、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及各种省部级奖励,并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书籍目录: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的对象和任务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的对象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的基本内容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的任务

第二章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的方法论

一、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二、要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概括和回答

三、要突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条件

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和努力学习西方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三、新旧文化运动的交替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特点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的对象和任务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的对象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的基本内容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的任务

第二章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的方法论

一、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二、要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概括和回答

三、要突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条件

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和努力学习西方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三、新旧文化运动的交替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特点

一、经过十月革命而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同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相结合

三、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同学习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贡献相结合

四、探索改造社会的途径和研究唯物史观的原理相结合

第二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第五章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最初传播

一、先进知识分子对唯物史观的最初传播

二、李大钊传播唯物史观的重大贡献

三、马克思主义同改良主义争论的哲学意义

四、资产阶级革命者对唯物史观的学理介绍与研究

五、李达《什么叫社会主义》等文章的哲学意义

六、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等文章的哲学意义

第六章唯物史观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传播

一、陈独秀传播唯物史观的主要贡献

二、李达传播唯物史观的主要贡献

三、蔡和森传播唯物史观的主要贡献

四、毛泽东传播唯物史观的主要贡献

五、李大钊继续传播唯物史观的活动和贡献

六、施存统《我们要怎么样干社会革命?》等文的哲学意义

七、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等文的哲学意义

八、马克思主义同假社会主义争论的哲学意义

九、马克思主义同无政府主义争论的哲学意义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国共合作和大革命时期的传播

一、瞿秋白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卓越贡献

二、蔡和森传播唯物史观的贡献

三、李达《现代社会学》一书的意义

四、毛泽东传播唯物史观的贡献

五、陈独秀等评所谓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

六、恽代英等批判国家主义派的哲学意义

七、批判戴季陶主义的哲学意义

第三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现历史性转变中日益和中国实践相结合

第八章从北伐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特点的分析和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

二、反对中国托陈取消派的斗争

三、反对人权派和人权运动的斗争

四、反对本本主义、洗刷唯心精神、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创新

第九章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过渡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毛泽东对民族矛盾、国内矛盾的分析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二、国民党法西斯主义哲学思想的宣传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击

三、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四、关于辩证法的论战

五、李达、艾思奇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贡献

六、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和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

七、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

第四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传播和发展

第十章革命高潮和理论高潮下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多方面展开

一、抗日战争全过程的科学预测和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二、统一战线的辩证法

三、全党学哲学和整风运动

四、哲学和文艺

五、实际工作中应用辩证唯物论

第十一章围绕中国的特点而开展的两种哲学思想的斗争

一、中国的历史特点和新民主主义理论

二、坚持民主精神和批判法西斯主义哲学

三、坚持科学精神和批判复古主义哲学

四、马克思主义者对新理学和新心学的批评

第十二章围绕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而开展的两种历史观的斗争

一、以唯心史观为基础的《中国之命运》

二、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论联合政府》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

第五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应用和发展

第十三章毛泽东哲学思想在分析革命形势和确定战略方针中的历史作用

一、新形势下战略策略的辩证法

二、敢于胜利和善于胜利的思想武器

三、中国革命路线和政策的理论基础

四、对于第三条道路的批判

第十四章中国革命的胜利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

一、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及其军事指挥艺术

二、对历史性转变和工作重点转移的科学分析

三、对于美国白皮书的批判

四、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胜利和发展

第六编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弘扬重视历史的光荣传统

后记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
9787300204130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论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4.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7 的主题关于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