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40.0
本书通过中西方经济法根基的纵向历史比较,揭示了中西方经济法的共同基础下历史根基的差异,并提出在现有约束条件下推进中国经济法根基演进的各个层面的对策。
导论/1
第一节问题/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问题的界定/6
第二节文献概述/10
一、中国经济法时空定位研究/10
二、中西方经济法比较研究/13
三、中国经济法根基研究/15
第三节研究进路和研究框架/19
一、研究对象与时空定位/19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进路/20
三、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22
第四节基本概念/24
一、自由与平等/24
二、市场成功与市场失灵/30
三、现代市民社会与当代市民社会/31
四、立宪主义与宪政/32
五、前见/33
上篇中国经济法根基的检视/35
第一章中国经济法制度的根基检视/37
第一节比较基点:中西方经济法的“共同基础”/37
一、“共同的”经济基础/39
二、“共同的”社会基础/41
三、“共同的”政治基础/45
四、“共同的”思想基础/47
第二节参照系:西方经济法制度的根基/52
一、经济根基/52
二、社会根基/56
三、政治根基/63
四、思想根基/69
第三节具体分析:中国经济法制度的根基/80
一、经济根基/81
二、社会根基/84
三、政治根基/92
四、思想根基/95
第四节基本结论:中国经济法制度根基的缺失/104
一、中西方经济法制度根基的具体比较/104
二、中西方经济法制度根基的宏观比较/105
小结/108
第二章中国经济法理论的根基检视/109
第一节理论架构的根基/110
一、“中国问题”晦暗不明/110
二、研究框架的混用/114
第二节市场观的根基/119
一、被凸显的市场失灵/119
二、被遮蔽的市场不完善/123
第三节社会观的根基/126
一、现代市民社会被批判/126
二、当代市民社会被“换心”/128
第四节国家观的根基/132
一、法治与宪政阙如/133
二、积极宪政国家观扭曲/135
三、国家主义盛行/138
第五节价值观的根基/141
一、自由罕见及消极自由阙如/141
二、社会本位悬空/146
三、中西方经济法实质平等观的差异/154
小结/155
第三章中国经济法的前见/156
第一节历史观前见/156
一、进步主义历史观/157
二、普遍历史观/164
第二节发展观前见/169
一、“千禧年追求”的表现/169
二、“干禧年追求”的寻根/175
第三节前见的载体/180
一、经济学理论基础考证/180
二、经济学理论基础探源/184
小结/190
下篇中国经济法根基的构建/193
第四章中国经济法根基构建的前见/197
第一节历史观的拓展/197
一、进步主义历史观的拓展/198
二、普遍历史观的拓展/201
第二节发展观的拓展/206
一、“千禧年追求”的检视/206
二、“零碎工程”观/209
第三节经济学理论期望/215
一、经济学理论的反思/215
二、经济学理论的期望/220
小结/225
第五章构建中国经济法根基的理论进路/227
第一节逻辑起点:人性假设/228
一、人性假设的矛盾/229
二、“社会人”假设的检视/231
三、人性的重设/236
第二节思想根基:添加消极自由“质料”/239
一、添加消极自由的理论论证/239
二、添加消极自由的理论进路/246
第三节经济根基:“市场失灵”中国化/257
一、“市场失灵”中国化的必要与可能/258
二、“市场失灵”中国化的尝试/261
三、“市场失灵”中国化的意义/262
第四节社会根基:参与构建现代市民社会/269
一、现代市民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的构成部分/269
二、构建中国市民社会的经济法理论进路/275
三、参与构建现代市民社会的意义/281
第五节政治根基:追寻国家干预理性的正当性/285
一、国家干预理性正当性的界定/285
二、追寻国家干预理性正当性的理论进路/288
三、追寻国家干预理性正当性的意义/297
小结/300
第六章构建中国经济法根基的制度进路/303
第一节消极自由价值的经济法制度进路/303
一、消极经济自由的经济法制度落实/304
二、积极经济自由“消极”的制度落实/311
第二节“好的市场经济”的经济法制度进路/319
一、“好的市场经济”之界定/319
二、个人权利界定清晰而可靠的经济法保障/323
三、政府与民争利的经济法约束/327
四、政府与经济人合谋争利的经济法约束/331
第三节中国市民社会的经济法制度进路/333
一、经济法立法确认/334
二、经济法司法支持/340
三、建立消费者私人诉权制度/345
第四节宪政中国的经济法制度进路/350
一、渐进宪政与经济法之路/350
二、渐进宪政经济法之路的总体思路/352
三、渐进宪政经济法之路的主要领域/358
小结/365
结束语/367
主要参考文献/370
后记/394
致谢/396
本书提出的问题对于中国法学和法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书解决问题的态度与方法对于中国法制的现代化和中国社会的法治建设应该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书遵循一种反思的进路,从比较视角,以西方经济法为参照系,运用研究“经济法基础”常用的分析框架,检视“共同基础”之下的中国经济法制度与理论的根基以及前见,并在反思后尝试拓展前见和构建中国经济法的根基。本书提出中国经济法只有以个人消极经济自由、好的市场经济、中国市民社会和宪政政府为终极性制度追求,才会真正投身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才会有中国社会的现实根基。 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确立之初,中国经济法的发展目标就被定位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西方经济法就被确立了“共同基础”。多年以来,人们就在这种“共同基础”之上进行中国经济法的理论研究和制度运行操作。但是,差强人意的制度运行实效以及备受责难的理论研究结论让人怀疑中国经济法的定位。因此,中国经济法“基础”的基础中国经济法的根基就成为本书论题。 本书遵循一种反思的进路,从比较视角,以西方经济法为参照系,运用研究“经济法基础”常用的分析框架,检视“共同基础”之下的中国经济法制度与理论的根基以及前见,并在反思后尝试拓展前见和构建中国经济法的根基。 本书分为三部分,由导论、上篇和下篇组成。 导论主要是提出并界定问题,梳理研究现状,阐明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界定一些基本概念。 上篇通过中西方经济法根基的纵向历史比较,揭示出中国经济法制度与理论根基的缺失,并进一步挖掘了导致这种状态的前见及其载体。它具体包括第一、二、三章。 第一章检视中国经济法制度的根基。在“共同基础”之下,分别挖掘中西方经济法制度的历史根基。比较研究后,笔者发现中国经济法制度缺失与西方经济法制度相应的历史根基:市场失灵缺失市场成功的根基,积极国家缺失宪政的根基,当代市民社会缺失现代市民社会的根基,实质平等缺失消极自由的根基。 第二章检视中国经济法理论的根基。中国经济法理论的根基也处于缺失状态。这种缺失总体表现在理论架构根基的缺失“中国问题”晦暗不明以及研究框架的混用;具体表现在:市场观缺失市场成功的根基,积极国家观缺失宪政根基,社会观缺失现代市民社会的根基,价值观(社会利益)缺失消极经济自由的根基。 第三章剖析导致中国经济法根基缺失的前见及其载体。造成中国经济法根基缺失的最核心的前见是进步普遍历史观和以激进主义为内容的表现为“千禧年追求”的发展观。这些前见的载体是丢失了自由主义底蕴的西方经济学的国家干预主义理论,而这个载体恰是盛行于学术界的中国经济法的经济学基础。 下篇提出在现有约束条件下推进中国经济法根基演进的各个层面的对策。下篇包括第四、五、六章。 第四章从前见层面提出构建中国经济法根基的对策。本章反思了进步普遍历史观,引入了“一元多线历史观”;反思了“千禧年情节”,引入了“零碎工程观”;反思了作为前见载体的中国经济法学盛行的经济学理论,并期望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本章目的在于拓展前见,在更大的“视域”下构建中国经济法的根基。 第五章阐述构建中国经济法根基的理论进路。笔者认为,中国经济法可以以“经济人”为假设;加入消极自由,改变其价值体系“配方”;探索“市场失灵”中国化,融入市场不完善;全盘参与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包括现代市民社会的创立;追寻国家干预理性的正当性,引入立宪主义国家理性。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法理论才具有现代法的精神气质。 第六章探索构建中国经济法根基的制度进路。在思想根基方面,使消极自由落实于经济法制度;在经济根基方面,为“好的市场经济”提供经济法保障;在社会根基方面,提出中国市民社会渐进构建的经济法策略;在政治根基方面,提出实现中国渐进宪政的经济法之路。 本书结束语指出,中国经济法根基的缺失不过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计划经济的惯性在经济法领域的折射。因此,创立中国经济法根基的历程定会伴随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全过程,必将“路漫漫其修远兮”。【作者简介】 王伦刚,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经济法方向博士研究生。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经济法的根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3673825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经济法的根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法律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中国经济法的根基是法律出版社于2007.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22.290.4 的主题关于 经济法-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