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45.0
本书在前人和作者自己前期研究成果积累的基础上,对发生于1978-2008年三十年间的中国现代主义文论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研究。新时期伊始,作为现代主义文论的各种表现形态的新潮文论、先锋文论甚或后现代文论纷纷出现。在经历了世纪和千年之交之后,我们试图对这三十年现代主义文论进行一番学术清理和学理总结。本书稿以文论的历时发展为经,以代表性的文论现象、文论家和文论事件为纬,力图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把握此间现代主义新潮文论的本质特征。当代三十年现代主义文论是在继承与超越中发展演变的先锋、新潮文论,作为一种新的审美原则,当代中国现代主义文论促使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体现出一种现代性、内在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全球性等特点。而现代主义文论在当代中国往往是以“先锋派”理论呈现出来的,所以本书的书名“先锋的背影”就是充分考虑到先锋派与现代派(现代主义)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命名的。简言之,无论艺术创作还是文论思潮,中国先锋派是走在艺术和审美潮头的现代主义,而中国现代主义则是先锋派的经典化。本书在先锋主义和现代主义所构成的张力中还进一步探讨了当代新潮文论之于文学艺术及当代人审美心理的美学理论价值。
艰难的过渡:1949-1978年“现代派”的批评话语(代前言)
导论 中国现代主义文论:新的美学原则的重申
一 课题的缘起与概念的辨析
二 当代三十年现代主义文论的分期
三 继承与超越中的三十年现代主义文论
四 三十年现代主义文论与新的美学原则
第一章 新时期现代主义文论的现代性嬗变
一 现代性概念群辨析
二 审美现代性语境下的现代主义文论
三 现代主义对传统审美心理的化合与突破
四 80年代现代主义文论的反观
第二章 意识流争论与文论向内转
一 新时期现代主义文论的发轫
二 围绕意识流的理论论争
三 论争中的现代主义文论质素
四 文学的向内转及其理论价值
第三章 朦胧诗争鸣与现代主义诗学的重建
一 朦胧诗的由来及理论争鸣
二 宏大叙事和小叙事的悖论
三 现代主义诗学审美原则之建立
四 新生代诗学:无望而无根的反叛
第四章 现代派小说理论的中国化
一 《初探》:方法、策略与观点
二 “飞翔的风筝”所引发的争鸣
三 对现代主义文论的推动作用
四 形式美学与现代主义小说理论
第五章 探索-实验戏剧理论
一 西方现代派戏剧理论的介绍和引进
二 探索剧、实验话剧或先锋戏剧理论
三 后新时期与新世纪:戏剧先锋的衰微
四 探索-先锋戏剧理论的美学意义
第六章 新写实与新状态:1990年代先锋理论
一 先锋的乏力与新写实文论的出笼
二 新写实理论所蕴含的现代主义质素
三 新状态文学理论的企图及其先锋性
四 “无名”状态下混合的现代主义文论
第七章 新生代的断裂与断裂的新生代
一 一次问卷调查与一场“断裂”行为
二 对“断裂”文学事件的批评
三 “断裂者”的文学创作实践
……
第八章 急遽转型时期现代主义文论的人学观
第九章 世纪之交先锋诗学的创作实践
第十章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与审美原则
第十一章 新世纪初现代主义文论的困境
第十二章 女性先锋作家的现代主义文论
第十三章 中国现代主义文论的信仰维度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先锋的背影中国现代主义文论(1978-2008)》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先锋的背影中国现代主义文论(1978-2008)》主要内容简介:当代三十年现代主义文论是在继承与超越中发展演变的先锋、新潮文论,作为一种新的审美原则,当代中国现代主义文论促使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体现出现代性、内在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全球性等特点。《先锋的背影中国现代主义文论(1978-2008)》以文论的历时发展为经,以代表性的文论现象、文论家和文论事件为纬,力图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把握此间现代主义新潮文论的本质特征。【作者简介】王洪岳,1963年出生,山东济阳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出版学术著作《审美与启蒙》、《审美的悖反》、《现代主义小说学》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主持完成浙江省社科项目、浙江省社科联重点课题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先锋的背影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8085366 如需购买下载《先锋的背影》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杭州 | 出版单位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先锋的背影是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1.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7 的主题关于 中国文学:当代文学-文学评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