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28.0
本书主要内容是中国武术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的发展实事记录,是作者亲身参与的不同阶段的重大活动或有里程碑意义的武术事件,反映了以往年代武术运动的发展。
上编 武术套路运动篇
一、评高、难、美的自选长拳动作
二、武术与仿生
三、西安“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杂谈
四、这里就能学到少林拳——一所民办武术社的调查
五、武林巾帼英豪李福妹
六、鹰爪拳名家周树生
七、三绝艺惊人——记武坛宿将蔡鸿祥
八、湖畔开盛会西子添英姿——“全国十七单位武术邀请赛”侧记
九、武林俊杰聚古都精功妙技惊四座——1982年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侧记
十、六老会南昌
十一、精彩纷呈硕果累累——1985年全国武术比赛述评
十二、发挥之好,水平之高,出人意料——1986年全国武术比赛拳术组评说
十三、龙争虎斗——第6届全运会武术比赛拳术组评述
十四、盛会喜无前——第11届亚运会武术比赛评述
十五、七运会的前奏——1991年全国武术锦标赛套路团体甲级赛评述
十六、武林群英战巴蜀
十七、小议“中国福建南少林国际大赛”
十八、西南边陲云南开远首开“中国传统武术节”
十九、未来中医师人人知拳脚
二十、武术竞赛有哪些新规定
二十一、谈武术对练项目之弊
二十二、蔡龙云新作《少林寺拳棒禅宗》
二十三、达摩杖
二十四、小议武术裁判的不公
二十五、“轻功”存疑?
二十六、“拳名”种种
二十七、胡宝林的“抓”与“甩”
二十八、新竹高于旧竹枝——武坛新老交替小议
二十九、宁夏女队的“秘密”
三十、武术比赛急待改进——一名裁判员的管见
三十一、说棍
三十二、武术与康复体育
三十三、传统武术该怎么整理
三十四、长拳技,强素养,防脱格
三十五、漫话武术跳跃动作的发展
三十六、“高、难、美、新”是可行的——在“武术套路运动向何处去?”讨论中的发言
三十七、南刀、南棍竞赛套路编创之回顾
三十八、我看套路新规则
三十九、国际武联指定教材《武术教程》编写之回顾
四十、说“肘法”
四十一、太极拳“圆说”之我见
四十二、南刀“形制”的故事
四十三、上海“蔡龙云大师工作室”揭牌
四十四、与“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武术未了的情缘
四十五、中国武术裁判员在日本
四十六、东京讲学见闻录
四十七、日本的中国武术表演会——应邀前往日本担任裁判工作
四十八、日本大阪太极拳协会来访散记
四十九、在文艺复兴的故乡——意大利中国武术活动纪实
五十、授拳传艺大阪行
五十一、“中国功夫”在悉尼——访澳遐思
五十二、传艺法兰西三入巴黎城
五十三、赴美讲武散记
五十四、“以武会友”大阪行
五十五、“日本精武会”一日访
五十六、为《中华自然门简史》出版而作序
五十七、《太极拳类辅导丛书》总序
五十八、为《南太极拳》一书再版而写
五十九、“福建地术”论
六十、地躺拳
六十一、“肘魔”论
六十二、说“刀”
六十三、关于武术“旋子转体”转动力学的探讨
六十四、长拳套路的继承与创新
六十五、试析武术运动员的“O形腿”
六十六、武术应走向世界体坛
六十七、“少林十三抓”初探
六十八、注重太极拳演练中的劲力
六十九、试论武术运动员早期专项化训练
七十、南拳技术分析与训练
七十一、高水平南拳运动员的训练
七十二、“武术套路运动(传统项目)冠军赛”观后感
下编 武术技击与学科发展篇
七十三、武术技击应开展
七十四、漫话散手
七十五、1989年散手擂台赛观感
七十六、首届“全国武术散手训练竞赛工作会议”筹备工作之回忆
七十七、散手踢、打、摔的应用及其成功率的探讨
七十八、对散手运动技击特色的探讨
七十九、散手的战术论
八十、散手实用技术的分类及应用条件
八十一、论散手比赛中的“下擂台”
八十二、对中国散打运动融入世界体坛的思考
八十三、与《功夫与搏击》杂志记者谈“功夫”
八十四、武夷山散打锦标赛之思考——兼评“散打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修改条款”的试行
八十五、“技击教研室”之由来
八十六、从上海散打队看上海体院散打项目的发展
八十七、陈蓓、韦剑与上海体育学院竞技学校
八十八、不挂牌的上海体院“武术系武艺中心”
八十九、申报武术博士点之回顾
九十、五载艰辛创建“太极拳、剑队”
九十一、喜闻体院“狮队”夺冠归
九十二、从“散打”到“跆拳道”
九十三、试论蔡龙云武术思想——勇破陋俗,引领创新
《漫步武林》主要内容是中国武术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的发展实事记录,是作者亲身参与的不同阶段的重大活动或有里程碑意义的武术事件,反映了以往年代武术运动的发展。
《漫步武林》是王培锟教授历时3年完成的一部武术文集汇编,分武术套路运动篇和武术技击与科学发展篇两部分,内容囊括了王培锟教授数十年的武术生涯,内容详实,见解独到,是不可多得的武术专著。武术泰斗蔡龙云教授为新书作序并称赞此书为“对当前的武术继承发展有所新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