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言”“二拍”拍案称奇
新“三言”“二拍”拍案称奇封面图

新“三言”“二拍”拍案称奇

吴伟斌, 编校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依“三言”“二拍”体例,新选中国古代话本,故事40篇,每篇1万3千字左右。

书籍目录:

卷一堕巧计爱女嫁媒人凑奇缘媒人赔爱女

卷二汪天隐忘报恩后果凄惨黄遵行不记仇结局美满

卷三女春官花社选才子男才郎客地谐丽女

卷四惜奴梨花亭诗订终身徐全西子湖情结伴侣

卷五唐玄宗恩赐战袍李光普喜结良缘

卷六灵台山老仆终身守义合溪县败子一日回头

卷七王锦衣夺产衅起园亭谢夫人失势智屈权贵

卷八王文不文逼使玉贞不贞宋仁不仁全仗周全周全

卷九孙氏嫉妒只能强吞苦果蕙兰贤慧却得自享荣华

卷十文世高求艳赴地府刘秀英殉情追情夫

卷十一贫困时立下指腹婚约荣华曰忘了对天誓言

卷十二丁协公使尽奸计以泪洗面徐必遇受够磨难以德报怨

卷十三贝去戎骗富济贫苏一娘剃度归正

卷十四彭素芳昏夜误择新郎张福儿京师巧获地藏

卷十五老童生贪色贪财自荐入赘玩蛇郎设局设骗拐财逃亡

卷十六王有道疑心弃贤妻柳生春无意得佳丽

卷十七韩晋公不夺他人所爱戎使君却得花烛成亲

卷十八贤德妇失岁失夫奸谋鬼输钱输理

卷十九华国文存得陇望蜀想念两姐妹效娥皇女英美事

卷二十错里加错猎取巍科误中有误跻身显秩

卷二十一快舌妇出口成章反遭恶运李翠莲快人快语终被遗弃

卷二十二王玉奴避雨巧遇花僧侣县主公依法怒剐淫和尚

卷二十三秦凤仪坐怀不乱不负友托窦主事正直无私力抗权奸

卷二十四书童扮公子代为远窜婢女妆小姐权受封诰

卷二十五假同心桃园冒结义贪钱财公堂吐实情

卷二十六聂星子贪色害友韩珠娘深智殉仇

卷二十七荆宝官圆侍女姻缘玉箫女续再世情爱

卷二十八少卿痴肠引火烧身相国怀恨借题害人

卷二十九弃儿三改姓氏状元两得娇妻

卷三十财求术取势夺终成井花逞强谋智使奸自作自受

卷三十一失节鬼花春丽贪人多情人邹师孟恋鬼

卷三十二郎中无术误诊少女为孕妇女仆有怒乱打庸医成病夫

卷三十三两决疑假儿再反真三灭相真金亦是假

卷三十四胡总制弃信杀降将王翠翘重义追冤魂

卷三十五逞小忿毒谋双命思淫占祸起一时

卷三十六烈女申屠氏歼仇恶棍方六一枭首

卷三十七动刑威金奶娘蒙冤赚金冠杜员外雪屈

卷三十八八两银连杀两命一声雷怒诛七凶

卷三十九黄瑞兰逃难巧遇无赖才郎蒋世隆及第喜娶相府淑女

卷四十人贪赌家产属贏家鬼输钱活人还赌账

前言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创作,始于隋唐宋元时代的“说话”“话本”,发展于明清之际的“拟话本”。“话本”和“拟话本”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佳作有若明星,闪烁其间,传誉后代,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宋时期,在我国城市中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职业“说话”。“说话”是一种民间技艺,“说话”的艺人们以讲述听众喜闻乐见的生动故事来招徕听众。从事这种职业的艺人被称为“说话人”,他们讲故事时所依据的底本被称为“话本”。

据现在我们能够看到材料的记载,“说话”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悄然出现。隋代的侯白因擅长“说话”,因而其“所在之地,观者如市”。他的顶头上司杨素常常强他为自己“说话”,“从旦至晚始得归”。其子杨玄感也曾要求侯白:“侯秀才可以(与)玄感说一个好话。”唐代的宦官头目高力士曾为“移仗西内”的“太上皇”唐玄宗“说话”;而罢官后的韦绶则成了说书消遣的官僚;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白行简也曾让说书艺人演说《一枝花话》:“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一枝花话》即当时名闻遐迩的名妓李娃的故事,后来元稹和白行简分别撰有《李娃行》、《李娃传》传世。清代末叶发现的大量敦煌遗文中,其中不少是唐五代时期的变文,《韩擒虎话本》、《庐山远公话》等亦应该属于“说话”之列。

但隋唐时期的“说话”活动,主要活跃在官僚集团和文人阶层之间,很少涉及民间。时至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的逐步繁荣,以手工业主、中小商人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渐扩大。为了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在一些公共场所出现了以文化娱乐为职业的艺人群体,其中自然也包括讲说故事的“说话人”。而同一故事在不同场所、不同时日里反反复复演说,不少“说话人”常常将故事的梗概记录下来。依据这些故事的梗概,“说话人”在讲说故事时再临场发挥,加上许多与此相关相近的内容,以加强故事的生动性、趣味性,吸引招徕更多的听众,某些“话本”也在这样不断修改、陆续补充中形成成熟的公认的本子。与唐代的“说话”有所不同的是:宋代的“说话人”和他们的听众,大多属于市民阶层;“话本”的内容,也大多与市民生活有关,无一不为市民阶层所熟悉所理解所喜爱。

元明两代,戏剧悄然兴起,逐渐吸引了市民的兴趣。而印刷术的普及与推广,又使“话本”找到了继续发展的另一个渠道:通过印刷成书,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更广的范围内传播。而这种情况,引起了更多文人的注意。他们收集、加工原有的“话本”,将它们整理成集,进而模拟“话本”进行新的创作虽然它们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模拟“话本”的,但它们已经不再是供“说话人”“说话”时依据的“底本”,而主要是供读书人案头阅读的读本。这种读本,被后世称作“拟话本”。

我们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短篇话本集,是《京本通俗小说》(此说目前尚有不同的意见)和嘉靖(1522-1566)年间洪椴编辑的《清平山堂话本》。虽然它们已经残缺不全,但从幸存下来的篇目中,还可以想见当时“话本”的大致情况。天启(1621-1627)之际冯梦龙广泛收集、改写宋元时期的“话本”与“拟话本”,编成了《古今小说》(后来改称么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白话小说集,世人简称其为“三言”。此后,“拟话本”相继问世,其中以凌濛初撰写的《拍案惊奇》(后来改称《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最为知名。它与“三言”被公认为我国“话本”“拟话本”白话小说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作。

我们以为,冯梦龙、凌濛初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优秀之作囊括无余,尚有不少“话本”、“拟话本”的精粹之作散见于其他的短篇“话本”、“拟话本”集子中,如清初李渔的么无声戏》、《连城壁》、《十二楼》中就有不少颇具特色的作品,部分篇目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超越了冯梦龙的“三言”与凌濛初的“二拍”,代表了清代“拟话本”的较高成就。其他如《石点头》、《西湖二集》、《人中画》、《珍珠舶》、《五色石》、《八洞天》、《西湖佳话》、《生绡剪》、《天凑巧》、《西湖拾遗》、《壶中天》、《贪欣误》、《醒梦骈言》、《欢喜冤家》、《型世言》……中也时见精粹之作。将这些白话短篇集子中的优秀作品集中起来,编选成册,奉献给广大读者,应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也是我们多年来的愿望。正是出于这样的初衷,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编选了这本《新“三言”“二拍”》,包含《观世记言》、《阅世述言》、《觉世献言》、《拍案称奇》、《拍案叹奇》五个分册,每册收集四十篇“话本”、“拟话本”故事。

入选这套选本的二百篇作品,来自四十多种短篇话本集子;而这四十多种短篇话本集子,又是从一百二十多种计约二千五百万字的白话小说集子中筛选出来的。限于篇幅,虽然不少集子并无一篇入选,但也经过了把它们与现在已经入选篇目反复比较之后才最后决定弃取的过程。

原来的“三言”“二拍”,解放以后各家出版社已经多次印刷出版。它们的一些优秀篇目,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某些白话小说集子又已经反反复复入选,喜爱古代白话小说的读者手头不乏选篇,需要阅读时可以唾手而得。因此我们这本选本没有将“三言”“二拍”列入选择范围之中,主要原因不是“三言”“二拍”中的作品不符合我们关于“优秀白话小说”的标准,而是为了节省有限的篇幅,让更多一般读者不易见到的其他优秀白话小说入选其中。

入选本书的选篇首先必须是精粹之作,在思想内容上力求反映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既有“乱民”和绿林好汉的行径、忠奸斗争的剪影、贪官污吏对“子民”的盘剥、社会恶势力对善良百姓的欺压,也有婆媳反目、兄弟失和、败子回头、门生报恩的叙述,还有扑朔迷离的案情、奇奇怪怪的骗术、曲曲折折的巧合、令人叹息不已的科举故事,更有男女情爱、婚变、奸情、谋夫、杀妻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可谓是当时社会的大缩影、活写真、万花筒。而这些作品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上,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在人物对话的表达里,往往各具艺术特色,吸引着众多读者的眼球。

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话本”、“拟话本”的某些篇目在思想内容上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那样的缺陷,如封建的纲常伦理、佛教的生死轮回与因果报应等等糟粕,还有对农民起义以及各民族间的诬蔑性称呼,如“闯贼”、“鞑子”、“南蛮”……我们整理时无疑应该恪守尊重原貌的原则,不作任何改动,但今天的读者阅读时却无疑应该取批判的态度。

色情描写是古代白话小说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个别阶层的精神境界与思想追求,而它又往往与整个故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无法割裂。入选此类篇目时,我们注意了有意的回避和认真的鉴别:凡通篇故事围绕淫秽情节展开而无其他积极意义者,则不予入选;入选篇目中色情描写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者,亦予以删除;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而难以割裂者,则予以保留,以存原貌。这部分文字属于难于剔除的封建性糟粕,也请读者注意批判阅读。

由于本书各篇选自不同的集子,它们时代各别,手法不一,风格迥异。有的篇制短小,有的容量较大。有的属于单卷本,有的则是多回体。为统一体例,对多回体的回目一律删除,在衔接处作了技术性处理。同样,各种集子的回目也不尽相同:有的以“卷”为单位,有的以“回”为细目。有的单句出目,有的双句标题,也有的以词组为题。根据体例一致的需要,所有篇目一律称“卷”,其下标示在本书分册中的序数。标题根据各篇内容另行拟目,一律以双句出题。而对各篇的出处,仿照“三言”“二拍”旧例,不再一一标明。

为省篇幅,对某篇在不同版本中的异文,择善而从,不出校记。讹误衍夺之处,力求以他本补足、改正;无法补正的,则重原貌,或以缺字符号“□”表示;衍文予以删除,以畅文意,也方便读者阅读。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丛书各篇成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作家,因而使用语词的习惯也不尽相同,今天无法加以统一,更不能以近年规定、当今通行的汉语规范化来强求前人,这样做反失原貌,幸请读者垂察见谅。

为了统一全书的标点风格,根据作品的实际,按照我们的理解,所有入选作品都由我们自行标点与分段;如有疏误之处,理应由我们负责。同时恳请海内外专家与广大读者,对我们某些编选的不当与个别标点的失误不吝赐教。

我们在工作中曾广泛吸收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受到不少学者的真诚帮助,各地图书馆的同志提供了各种便利,上海大学出版社姚铁军社长和该书责任编辑李旭助理为本书的出版作出了无私贡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在多年的工作中,家人在各方面给予支持,参加部分工作,没有他们的全力合作,完成这样的工作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理应在此一并感谢。

吴伟斌

2008年3月18日于南京

内容摘要:

  “说话”是一种民间技艺,“说话”的艺人们以讲述听众喜闻乐见的生动故事来招徕听众。从事这种职业的艺人被称为“说话人”,他们讲故事时所依据的底本被称为“话本”。本书是“中国古代话本之精华”之一,该书所收录的话本在思想内容上力求反映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既有“乱民”和绿林好汉的行径、忠奸斗争的剪影、贪官污吏对“子民”的盘剥、社会恶势力对善良百姓的欺压,也有婆媳反目、兄弟失和、败子回头、门生报恩的叙述,还有扑朔迷离的案情、奇奇怪怪的骗术、曲曲折折的巧合、令人叹息不已的科举故事,更有男女情爱、婚变、奸情、谋夫、杀妻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可谓是当时社会的大缩影、活写真、万花筒。而这些作品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上,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在人物对话的表达里,往往各具艺术特色,吸引着众多读者的眼球。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是我国珍贵的古典文学遗产。以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为代表的“三言”“二拍”,被公认为是我国白话小说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作。然而冯梦龙、凌濛初由于受时空限制,未能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优秀之作囊括无馀,尚有不少话本精粹散见于各种集子之中。本套选本《新“三言”“二拍”》即是从一百二十多种计约二千五百万字的白话小说集中新选二百篇而成,包含《观世记言》、《阅世述言》、《觉世献言》、《拍案称奇》、《拍案叹奇》五个分册,每册粘收四十篇“话本”、“拟话本”故事。各分册近六十万字篇幅、精选二十幅相关插图。该选本选编者系从事过三十多年古籍编辑工作并专门研究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编审、专家。【作者简介】  吴伟斌,男,江苏吴江人,汉族,1943年2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78年跟随唐圭璋、孙望两教授学习唐诗宋词,授文学硕上学位。其后到江苏古籍出版社工作,曾任编辑室副主任、编审。二十年多间编辑了渚如《唐代文选》、《中国话本大系》(56种)、《新编三百首系列》(14种)、《小古文学文献学》以及《注评》、《谢榛全集校笺》等几千万字的书籍。28年来致力于唐代文学与白话小说的研究,先后编撰出版了《元稹评传》、《元稹考沦》、《白居易全传》、《宋元话本赏析》等十多种著作,主编《文学人物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发表有关元稹、白居易的专题论文以及话本小说方面的各类文章、书籍约六百多万字。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新“三言”“二拍”拍案称奇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11182293
如需购买下载《新“三言”“二拍”拍案称奇》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 570 印数 4600

书籍信息归属:

新“三言”“二拍”拍案称奇是上海大学出版社于2008.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2.3 的主题关于 话本小说-作品集-中国-古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