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长春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本套书是中国名山、中国名水、中国古都、中国古桥、中国道院、中国佛寺、丝绸之路、中国名关的历史、地理普及读本。
引子
第1章开拓丝绸之路
神秘的西部
张骞的伟大旅行
打通河西走廊
武皇开边意未已
西域都护府与班超
最初的繁荣
第2章互相寻找的东西方世界
赛里斯国的传说
中国人眼中的罗马
第3章神灵间的往来
佛教东渐入中国
法显、宋云的印度之行
唐僧取经与《大唐西域记》
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宝库
第4章极盛时代
隋炀帝西巡
安西和北庭大都护府
通畅的坦途
唐代长安世界之都
怛罗斯的俘虏
第5章从陆地到海洋
海上丝路的开辟
震荡中的苏醒
马可.波罗的游历
第6章西方觉醒,东方却沉睡了
从郑和下西洋到海禁
地理大发现目标中国
第7章丝绸之路上的外国冒险家
伸入西域的第一只魔爪
文物大盗斯坦因
德国人满载而归
伯希和与华尔纳:最后的疯狂
黑暗过去是黎明
第8章今日新丝路
新疆巨变
欧亚大陆桥
新丝路之旅
前言
提起丝绸之路,稍懂得一点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条古老而漫长的商路,它包括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地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经陕西、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南北端和天山北麓,越过帕米尔高原,再经中亚、西亚,延伸到地中海的东岸。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3、14世纪前后,它是联接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乃至古希腊、罗马的纽带和桥梁。人们通常称的丝绸之路,指的就是这条陆上丝路。海上丝绸之路则包括北线和南线。北线是中国至日本、朝鲜:南线是从中国出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到波斯湾,南下到达非洲东海岸。无论是陆地或是海上的丝绸之路,都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给丝绸之路命名的不是中国人,而是近代德国地理学家裴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vonRichthofen)。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是由古代丝绸贸易引起的,但这条路上进行的并不仅仅是丝绸贸易,还有政治、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交往,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绚丽的、壮烈的、悲惨的故事。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丝绸之路热”的兴起,介绍丝绸之路的沿途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的书刊已经很多,这里不必再过多重复。本书则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介绍丝绸之路,以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为线索,叙述中国人探索外部世界的过程,以及东西方互相探索寻求的过程。文明的传播有多种方式,有国家、民族间的交往,有宗教的传播,有商业的交流,有文化的吸引。历史的发展有必然的趋势,也有偶然的因素。越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这种偶然的成分就越多。就在这条丝绸之路上,一些民族兴盛了,一些民族衰亡了。昔日的繁华都市,转眼变成废墟。有的甚至连历史都中断了,只能依靠今天的考古发掘去还原当年的景象。丝绸之路见证了太多的悲欢,限于篇幅,本书只能选择一些重要事件,概括地叙述丝绸之路的发展变化。
开放和交流是促进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丝绸之路最繁荣的时代也就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发达强盛的时代,在汉唐时代,中国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对外部的世界充满好奇、探索,并以博大的胸怀接受外来的文化、风俗。这种开放更力口促进了中国的强盛和发展。反之,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闭关锁国导致了国家的衰退没落,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境地。本书用较大篇幅记述了本世纪初西方冒险家在丝绸之路上进行的疯狂盗宝活动,希望这沉痛的历史教训能给青年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的时候,飞机、电视和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山川和距离都不再是隔绝人们交往的阻碍。当年的旅行者花费多年的路途,现在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不出家门,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天下大事。我们回顾丝绸之路,是寻访一种精神。如果没有前辈这种探险、交流的愿望和举动,我们可能很多年也不会知道,山那边住的是谁、、前辈的开拓迈出了第一步,走的人多了,也就形成了路。
今天,历史的烽烟已消散殆尽,历经沧桑的丝绸之路已不再是英雄逐鹿的目标,而成为人们缅怀先贤的文化遗产。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也是新世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本书为“中国历史地理”之一,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介绍丝绸之路,以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为线索,叙述中国人探索外部世界的过程,以及东西方互相探索寻求的过程。 丝绸之路,一条古老而漫长的商路……从陆地到海洋,从开拓到繁荣,这中间见证了太多的变迁,发生了太多的故事,留下了太多的为什么……昔日的繁华都市,转眼变成废墟。有的甚至连历史都中断了,只能依靠今天的考古发掘去还原当年的景象。丝绸之路见证了太多的悲欢,限于篇幅,本书只能选择一些重要事件,概括地叙述丝绸之路的发展变化。本书用较大篇幅记述了本世纪初西方冒险家在丝绸之路上进行的疯狂盗宝活动,希望这沉痛的历史教训能给青年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