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研究
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研究封面图

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研究

李兆祥,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9.0

书籍简介:

鸦片战争中西洋人的隆隆炮声将泱泱中国带入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中国外交也在西方列强下,开始近代化的转型。

作者介绍:

李兆祥,1965年12月生,山东即墨人,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8年2月,进入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

书籍目录:

序导言第一篇 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艰难起步(1840—1860) 第一章 清前期中西的外交碰撞  第一节 清朝前期政治结构中的外交体制 一 清朝的外交制度架构 二 清朝前期的外交实践形态  第二节 中西两种外交体制的早期冲突 一 清政府选择广州一口通商的原因 二 清政府对广州通商的管理与中西冲突 第二章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早期变迁(1840一1860)  第一节 传统朝贡体制下的中国与属国间关系的演变 一 朝贡体制的制度延续 二 朝贡关系的低调维持  第二节 近代中国外交新体制的萌动

序导言第一篇 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艰难起步(1840—1860) 第一章 清前期中西的外交碰撞  第一节 清朝前期政治结构中的外交体制 一 清朝的外交制度架构 二 清朝前期的外交实践形态  第二节 中西两种外交体制的早期冲突 一 清政府选择广州一口通商的原因 二 清政府对广州通商的管理与中西冲突 第二章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早期变迁(1840一1860)  第一节 传统朝贡体制下的中国与属国间关系的演变 一 朝贡体制的制度延续 二 朝贡关系的低调维持  第二节 近代中国外交新体制的萌动 一 中西“条约”与中外交涉体制的变化 二 从广州一口通商体制向五口通商大臣体制的演变  第三节 蒙昧中的中西交涉与不自觉中的丧权 一 在无知中交涉,在不自觉中丧权 二 广州入城交涉与中国人对世界的态度 三 修约的盲点使清政府丧失了挽回权力的最早机会第二篇 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初步展开(1861—1900) 第一章 近代中国外交视野下的洋务运动  第一节 新观念的产生与自强御侮的路径选择 一 夷夏观念式微与“师夷”观念的出现 二 中外“合作”趋势与清政府自强御侮手段的选择  第二节 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外交的多重作用 一 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和新式海军的组建,为外交提供了支持 二 民用企业,在“求富”的同时,开始从列强手中收回利权 三 近代教育,在培养技术人才的同时,也培养了专业外交人才 第二章 维持朝贡体系的努力及失败 第三章 新外交体制的饿最初架构及清朝与“互市之国”外交的新动态第三篇 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循序推进(1901—1911) 第一章 20世纪初的中国外交形势 第二章 新型外交体制的初步架构 第三章 维护主权与回争权利的展开 第四章 中国走向世界的尝试第四篇 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基本完成(1912—1928) 第一章 争取国际社会承认 第二章 新型外交制度架构的完成 第三章 追求独立自主外交 废修不平等条约 第四章 中国融入世界结语 近代中国外交转型实现的原因后记

内容摘要:

鸦片战争中西洋人的隆隆炮声将泱泱中国带入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中国外交也在西方列强裹挟下,开始近代化的转型。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以外交体制的演进为先导,以追求国家主权平等、废除列强在华特权,树立国家外交新形象为路径,以融入国际大家庭为旨归,到20世纪20年代基本完成。

编辑推荐: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急剧变化,为历史上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在强大的持续的内外压力之下,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转型。本书就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进行了有关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艰难起步(1840—1860),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初步展开(1861—1900),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循序推进(1901—1911)以及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基本完成(1912—1928)。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0470519
如需购买下载《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2000

书籍信息归属:

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8.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829 的主题关于 外交史-研究-中国-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