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69.0
本书拟对中华文化中标识性元素符号的挖掘进行探讨并且对传承和传播这些经典文化标识元素符号的策略与思路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理论上,本书对以前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对新的中国文化符号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全文对经典文化的挖掘研究,回答了对外传播的路径、传播内容、措施等具体问题。在细节上,本研究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以中华文化图鉴,以及解说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文化元素符号,并强调了对现、当代的中国文化元素符号的挖掘。在应用价值上,本研究通过对外传播的角度对中国经典文化元素符号进行挖掘,以实际的角度,寻找中国经典文化中具有普世价值的、国内外普通能够接受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而且这些符号具有代表中国文化的正能量的特性。这一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步伐,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以及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机制产生积极影响,实现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让中国的文化融合到世界文化中。
第一部分 理论篇第一章 背景与目的 第一节 研究背景/3 一 符号/3 二 中华文化符号海外传播/5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9 一 研究目的/9 二 研究意义/10第二章 符号的界定?文化符号是什么?中华文化符号是什么? 第一节 符号的界定/12 一 何为符号/13 二 符号学研究/17 第二节 文化元素的界定/21 一 中华传统文化元素/22 二 中华现当代文化元素/26 第三节 文化符号的界定/30 一 文化符号概说/30 二 美国文化符号/31 三 英国文化符号/46 第四节 中华文化符号/48 一 中华文化符号/48 二 中华经典文化符号/51第三章 中华经典文化符号传播分析 第一节 中华文化元素符号的传播分析/55 一 现状/55 二 分析/58 第二节 中华文化元素符号的传播分析/63 一 中华文化符号的传播主体/63 二 中华文化符号传播途径/67 三 中华文化符号传播的影视、动漫创意产业路径分析/76 四 具体案例分析/81 五 微时代下中华经典文化符号海外传播探析/99 第三节 文化产业对中华经典文化元素符号传承与传播的分析/104 一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06 二 解决方案/109第四章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元素 第一节 多元文化/118 一 理论依据/119 二 一元文化/120 三 人本主义/121 四 多元文化/121 五 多元文化的国际案例研究:迪士尼的借鉴/123 六 迪士尼多元文化对美国软实力推动/123 第二节 中华文化符号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构建/127 一 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在教学中的运用:对汉语国际教学的启示/127 二 为汉语言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提供新视角/128 三 将影视作品作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教学内容的分析/129 第三节 从学习理论看中华文化元素符号/131 一 学习理论/131 二 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理论/132 三 汉语言文化国际教育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假设/142 四 汉语言文化传播信息化建设的意义/145 五 对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汉语言文化国际教育的建议/147 第四节 从文字符号的构造看东西方文化/148 一 分析/148 二 中西文化差异/150第五章 中华文化经典符号助力中国梦 第一节 理论和应用价值/152 第二节 在传承和创新中挖掘中华文化经典标识元素/154第六章 从文化符号——网络流行词看思想变迁 第一节 2013年网络流行词分析/156 第二节 2013年网络流行词——文化符号分析/160第七章 影视作品与中华文化符号的传播 第一节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文化根基/163 一 语言的重要性/163 二 研究现状以及走向/164 三 发达国家语言国际教学/164 第二节 中华文化符号/165第二部分 中华文化元素符号图鉴第八章 中华自然文化元素符号 第一节 中华文化元素符号之自然符号/169 一 中华自然文化元素符号之名山符号/169 二 中华自然文化元素符号之江河/174 三 中华自然文化元素符号之动植物/176第九章 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符号之人文篇 第一节 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符号之饮食文化符号/180 一 饮食文化/180 二 茶文化/181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符号之建筑和园林符号/182 一 长城/182 二 北京的建筑符号/184 三 西安兵马俑/190 四 依中华传统哲学、风水而建的建筑群/191 五 总结/194 第三节 中华文化元素符号之人物符号/197 一 毛泽东/198 二 成龙/198 三 李小龙/199 四 传统人物符号/199 第四节 中华文化元素符号之平常休闲符号/200 一 传统节假日/200 二 四大发明、中国茶、传统手工艺/204 三 其他图鉴/215结 语/217参考文献/219后 记/227
本书是面向海内外的一本介绍中华文化符号的书籍,书中有文化传播的理论介绍,也有文化传播的案例介绍。本书不但为读者提供了一本简单易懂的中华文化符号的基础读物,还表达了作者对当代文化元素符号的理解。中华文化符号是整个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质的,对现当代中国仍然有影响的重要精神。书中强调了中华文化元素符号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与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者简介】朱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师从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中央民族大学季永海教授从事博士研究。2009年,博士后出站后进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任教,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先后在《中国电化教育》《新闻与写作》等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篇,国际上发表论文9篇,其中5篇被国际EI检索,专著1本、编著教材l本。先后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文化部项目1项,教育部规划项目l项等;参与国家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十一五”项目l项。
刘宏, 张恒军, 唐润华, 主编
刘宏, 张恒军, 唐润华, 主编
楼宇烈, 著
刘宏, 张恒军, 唐润华, 主编
张恒军, 吴秀峰, 著
张岂之, 主编
张岂之, 著
谢清果, 张萌萌, 孙于晴, 尤佳, 孙培雯, 樊俊伶, 唐浩, 刘婉宁, 左汝娇, 潘麒颖, 王晴, 关嘉琪, 曹扬, 许诺, 闫珂, 吴灵鑫, 关芷薇, 葛泽宇, 吴佩莹, 廖珮辰, 冯莹莹, 刘烁, 叶凌超, 曾雨涵, 著
曾仕强,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