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象
中国印象封面图

中国印象

何兆武, 柳卸林, 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88.0

书籍简介:

本书收录了黑格尔、康德、韦伯、汤因比等62位外国名人论述中国文化的论著,各位作者学识渊博,都是世界文化史上杰出的创造者,他们的论述具有常人所不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散发出人类精英的智慧光辉。各位作者从各自的角度论述中国文化的各个侧面,从不同的时代的视角观察,使得读者可以从他们对中国的论述中,了解到中国形象在世界历史上的变化;其中不少人更是超载了本民族文化的限制,从全人类的角度出发论述中国,有助于人们把握中国应如何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对于中国人反思自身文化的缺失与未来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介绍:

何兆武,1921年9月生于北京,原籍湖南岳阳。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先后就读土木、历史、哲学、外文系。1956~1986年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参加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的撰写工作。1986年至今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历史理论与中西思想史的研究,同时致力于西方学术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主要译作有卢梭《社会契约论》、帕斯卡尔《思想录》、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罗素《西方哲学史》等,著述先后结集为《历史理性批判论集》、《历史与历史学》、《历史理性的重建》、《中西文化交流史论》等数种,近期作品为口述回忆录《上学记》。 柳卸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管理与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1982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1994年获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1985~1996年,清华大学任教,1996~2006年,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1995年2~8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访问教授,1997年4~8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访问教授,2002年11月~2003年1月,日本一桥大学创新研究所JSPS访问教授,2005年1~3月,日本一桥大学创新研究所客座教授,2006年9~12月,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访问教授。2000年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的管理、科技政策、产业政策。代表作有《全球化、追赶与创新》、《技术创新经济学》、《知识经济导论》及Innovation, Technology and Regional Policy: Evidence from China and Australia等。在Research Policy等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

书籍目录:

[意大利]

利玛窦

论中国民族性

论中国思想

论中国政治

维科

论中国的文字及其他

[法国]

尼古拉·马勒伯朗士

一个基督教哲学家和一个中国哲学家的对话

孟德

[意大利]

利玛窦

论中国民族性

论中国思想

论中国政治

维科

论中国的文字及其他

[法国]

尼古拉·马勒伯朗士

一个基督教哲学家和一个中国哲学家的对话

孟德斯鸠

论中国的政体、法律、道德及其他

魁奈

中国的自然法

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法律

就中国政府的弊端问题与孟德斯鸠对话

伏尔泰

中国

中国的历史

卢梭

中国的科学艺术并不有助于敦风化俗

雨果

圆明园

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致中国兄弟们》的公开信

对中国的看法

评《阿Q正传》

瓦莱里

中国和西方

里奈·格鲁塞特

佛教的启迪

中国思想的确定

马尔罗

中国印象

萨特

对新中国的看法

波伏娃

中国印象

[德国]

莱布尼茨

致德雷蒙先生的信:论中国哲学

沃尔夫

关于中国人道德学的演讲

康德

中国(口授记录)

赫尔德

中国

歌德

论中国传奇

黑格尔

世界历史开始于中国所在的东方

中国的道德和法

中国的哲学和宗教

中国的科学

谢林

中国——神话哲学

韦伯

儒教和清教

施韦策

中国思想与西方思想

自我完善和自我奉献的伦理

中国人为什么会接受佛教

马丁·布伯

道教

赫尔曼·凯泽林

中国人的生命力

中国人的道德

中国人的礼节

土地与农民

儒教与新教之异同

中国人的理想范式

施本格勒

文化形态与中国文化

卡尔·雅斯贝斯

孔子

老子

[英国]

培根

论印刷、火药和磁石的发明

休谟

中国的科学进步为何如此缓慢

为什么欧洲的白银往中国流动

弃婴对中国的早婚习俗的影响

亚当·斯密

论中国人的生活水平

中国和印度金银价值高于欧洲的原因

中国轻视对外贸易

中国制造业不发达的原因

其他

马尔萨斯

论中国人口的控制

卡莱尔

论中国皇帝

论中国科举制度

弗雷泽

中国的民俗

萧伯纳

论中国文化

弗赖

中国的艺术

威尔斯

论中国语言文字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论孔子和老子——两位伟大的中国导师

论中国官吏制度

关于中华帝国同罗马帝国兴衰的比较

论中国智慧受束缚的原因

罗素

我为什么要研究中国

中西文明的对比

中国入的性格

托尼

中国和西方的比较

汤因比

文明的自我中心论和东方不变论

古代中国文明的起源

复古主义

近代中国文明

中国的官制

东亚的任务

中国与世界

李约瑟

科学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贝尔纳

中国的科学

[比利时]

普里高津

中国思想对世界的贡献

[俄国]

托尔斯泰

中国的变革与中俄关系

中国人不应当模仿西方民族

日记中有关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的材料

[美国]

爱迪生

致赵元任的一封信

杜威

中国和日本的差别

中国的联邦主义

白璧德

浪漫主义与东方

爱因斯坦

西方的科学基础和中国古代的文明

对上海的印象

赛珍珠

中国的文化

诺斯罗普

儒家与道家的思维方式及审美

帕森斯

中国

摩尔

农民、地主、官僚阶级与农业、商业

默顿

庄子之道

白鲁恂

共产主义和中国传统

[日本]

福泽谕吉

中国文明开化不可期

不可根据孔孟之道寻求政治途径

中日文明的某种差异

儒学与佛教共同的弊病

桑原骘藏

中国人的文弱与保守

铃木大拙

中国的“无心”思想

佛教思想在中国

江上波夫

8世纪的欧亚大陆

中村元

论中国文化在亚洲的意义

[印度]

泰戈尔

讲演录

拉达克里希南

论孔子

人本主义的不足

关于道教的一般评价

中国的佛教

巴克奇(师觉月博士)

道家与印度思想

中国与印度

[以色列]

艾森斯塔特

中华帝国的文化取向和适应性变化

附录

内容摘要:

    
《中国印象:外国名人论中国文化》收录62位外国名人对中国文化的论述,作者都是世界文化的杰出创造者,其论述具有常人所不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散发出人类智慧的光辉,从各自的角度论述了中国文化的各个侧面。

    他们又都处在不同的时代,使读者可以从他们对中国的论述中,了解到中国形象在世界历史上的变化。不少论述超越了本民族文化的限制,从全人类的角度出发论述中国,有助于人们把握中国应如何走向世界与进行文化反思。

     《中国印象:外国名人论中国文化》由何兆武和柳卸林主编。
    

编辑推荐:

    
由何兆武和柳卸林主编的《中国印象:外国名人论中国文化》共收集62位外国名人对中国文化的论述,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论述了中国文化的各个侧面,他们又都处在不同的时代,从而,我们可从他们对中国的论述中,了解到中国形象在世界历史上的变化。他们中有的超越了本民族文化的限制,从全人类的角度出发论述中国,因而,他们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应如何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他们中有的从他们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对中国的某个问题进行论述,这种论述有助于我们研究中国本身。他们中大多都是从非中国人的角度来论述中国的,这种论述都具有比较研究的特色。所以,他们的论述又有益于我们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他们中有的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同情、关切,给我们带来了别国民族的友情,他们的言语也成了中外关系史上珍贵的资料。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印象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9787300139289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印象》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8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印象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1.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03-53 的主题关于 中华文化-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