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劝学所研究
清末劝学所研究封面图

清末劝学所研究

高俊, 著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45.0

书籍简介:

劝学所制度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也是地方教育行政体制建立的标志。劝学所在管理地方学务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考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作者赴各东北、西北等地查阅过与劝学所有关的地方档案。整理目前最为系统和完整的资料,即清末江苏省宝山县(今上海市宝山区)劝学所自1907~1911年间陆续整理印制的“学事一览”,该资料汇编由于属于“非卖品”(1908年及1911年印制时在扉页特别注明),迄今未在社会上流通,在有关教育史研究中也从未被发掘利用,因而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与当时其他各州县劝学所相比,宝山县劝学所无论是自身制度设置或是管理地方教务方面,都堪称佼佼者。曾参与该劝学所建设的不少宝山籍人士后来成为教育界的领军人物,如民国初年代理过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袁希涛。宝山劝学所在督办地方学务方面取得的诸多成就为研究清末劝学所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本书以该劝学所为中心,兼及其他地方劝学所的种种特征,既可厘清劝学所缘起的背景及其职能属性,又可揭示导致其机构职能变迁的各种因素,同时有助于理解劝学所何以成为清末新政改革的一项“硕果”而能一直存在到了民国年间。

书籍目录:

总序

引言

第一章 劝学所的缘起

1.新政改革对初等教育的重视

2.省级学务机构的建成

3.直隶经验与劝学所创设

第二章 劝学所制度在全国的推广

1.职员设置及学区划分

2.劝学经费

第三章 督办地方学务:改良私塾

1.改良团体的组建

2.改良步骤

3.师范传习所

第四章 督办地方学务:整治和规范学堂

1.学堂普查

2.课程表?教科书?教授法

3.兵式体操与学堂乐歌

第五章 推广社会教育

1.半日学校

2.阅报及宣讲活动

第六章 地方教育行政体制的确立

1.劝学所与教育会之关系

2.改订劝学所章程

余论

附录1 学部奏定劝学所章程(光绪三十二年四月)

附录2 宝山县劝学所章程

附录3 辛亥视学日记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上海城市社会变迁丛书”是对上海城市社会变迁进行的一个深层梳理,全套书涵盖了上海城市社会变迁的各个方面。作者为上海社科院历史所、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商学院旅游学院等院校的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在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研究。通过阅读这套具体的上海城市社会变迁史,会得到更多鲜活的资料,或者解决固有的问题,或者引发新的思考。总之,都能加深对上海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的理解。对于深化、推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也有一定价值。劝学所制度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也是地方教育行政体制建立的标志。劝学所在管理地方学务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考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作者赴东北、西北等地查阅过与劝学所有关的地方档案。整理目前最为系统和完整的资料,即清末江苏省宝山县(今上海市宝山区)劝学所自1907—1911年间陆续整理印制的“学事一览”,该资料汇编由于属于“非卖品”(1908年及1911年印制时在扉页特别注明),迄今未在社会上流通,在有关教育史研究中也从未被发掘利用,因而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与当时其他各州县劝学所相比,宝山县劝学所无论是自身制度设置或是管理地方教务方面,都堪称佼佼者。曾参与该劝学所建设的不少宝山籍人士后来成为教育界的领军人物,如民国初年代理过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袁希涛。宝山劝学所在督办地方学务方面取得的诸多成就为研究清末劝学所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本书以该劝学所为中心,兼及其他地方劝学所的种种特征,既可厘清劝学所缘起的背景及其职能属性,又可揭示导致其机构职能变迁的各种因素,同时有助于理解劝学所何以成为清末新政改革的一项“硕果”而能一直存在到了民国年间。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清末劝学所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上海城市社会变迁丛书
9787532640133
如需购买下载《清末劝学所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辞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5装帧平装
页数 296 印数 1270

书籍信息归属:

清末劝学所研究是上海辞书出版社于2013.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527.514 的主题关于 地方教育-教育史-研究-宝山县-清后期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