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8.0
本书以超越主客对立的二元“关系”范畴为理论突破口,以理解人与神(天)、他人(人)、自然(物)和自我(我)四项之间关系的维度,由此出发来建构四种向度上的思想,并各个角度辩证地完成了对20世纪各类哲学思想的批判介绍。
自序
导论关系的辩证
一、神学审美化的批判
二、从Deusdixit到analogiarelationis
三、系于“他者”的神学
四、神学的四项关系范畴以《创世记》前三章为例
第一章太初有言
一、“语言转向”作为“神学转向”
二、神学人类学化的批判
三、从关系到符号互动
四、倾听的神学
第二章信仰寻求理解
一、真理的言说
二、唯信论
三、社群论
四、体验论
五、信仰寻求理解
第三章道路、真理、生命
一、神学的社会性
二、解放的旨趣
三、信仰寻求批判地理解
四、希望的动力
五、通往沟通行动的神学
第四章谁是我的邻舍?
一、形而上学暴力
二、上帝的缺席
三、拆解或解构
四、从辩证到文本
五、存在论域外的他者
六、对他者的依赖和责任
七、被钉十字架的邻舍
第五章为约瑟的苦难担忧
一、先知性的批判神学
二、批判之为批判
三、对“完全他者的渴求”
四、作为拯救的“记忆”
五、“希望”的否定辩证
六、“关于上帝”的批判理论
七、批判理论的神学批判
八、具批判意味的恩典神学
第六章上帝或凯撒
一、现代意识的世界图像
二、韦伯论现代社会与宗教
三、从世俗化理论到宗教社会学
四、宗教社会学的谱系
五、卢曼宗教社会学的批判
六、神学或世俗理性
七、后世俗化
八、迈向批判世俗化的宗教社会学
第七章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
一、从“启蒙的辩证”到“资本的辩证”
二、世俗化问题即神学问题
三、生产消费的神学批判
四、消费欲望的宗教
五、资本主义“新上帝”
第八章多元与差异
一、后自由的宗教对话理论
二、对“语言观念论”的一般性批判
三、(基督)宗教及其(教义)语言的社群论式的理解
四、多元主义的同化论与不可共量的差异性
五、作为一种维护宗教本质的神学
代结语上帝的愚拙与道德的人
一、当代新儒家的主体论
二、天人合一/同一性/肯定的辩证
三、神人差异/非同一性/否定的辩证
四、在神圣之爱的途中
人名索引
如果神学被正确、坚定地,但也是自由、谦虚地构想及执行出来,它将会是一项“极为美丽且令人喜悦的科学。本书虽言及一种“批判的神学”,但我们还是可以在这门科学中找到了美丽与喜悦。全书分十个部分对其进行了阐述,在导论“关系的辩证”中,本书批判了那些将基督教信仰当成一种抽象的精神或彼岸的心灵之事物的看法;第一章是本书最为关键的篇章,为“太初有言”,书中指出只有以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互动的关系,才能真正摆脱神学人类学化的陷阱,克服种种私人化信仰或主体主义的危机;第三章“道路、真理、生命”提出了实践的批判性神学意涵;第五、六、七章节部分,即是经批判神学的主题确立之后,进而重新探讨宗教社会学与世俗化理论中所理解的信仰;最后,本书以“上帝的愚拙与道德的人”一章中批判了当代新儒家牟宗三的思想作为“代结语”。 本书是一种“神学提纲”式的尝试,同时也是汉语学界中鲜有的神学思想文本。 作者从人与他者、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上帝互动中的“关系”范畴出发,考察并把握了当代各家思想学说的贡献及限制,分析清理在现代性视野底下的哲学和神学,辨析了一条清楚的问题意识,一方面批判了以主体形上学、意识哲学、宰制、同一性原理的思想困境;另一方面则是开启了以互为主体性、语言互动、社群性、解放、差异为旨的思想出路,进而以一种更为批判性的“后自由神学”姿态出现,提出了一条未来可能的一种汉语学界或世界可兹推进的思想方向。 作者尝试在中西方思想的语境中提出自己独立的主张和思想,这是近年来汉语学界难得的思想力作,可供学界检验和批评。【作者简介】 曾庆豹(ChinKenPa)哲学博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2001迄今)、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04)、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96迄今)、《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期刊)编委(1997迄今)、国际期刊(ACHE级)主编。已出版著作包括有《新马来人思潮与文化霸权》、《哈伯玛斯》、《上帝的愚拙与聪明的人》、《信仰的(不)可能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