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26.0
以北京师范大学丛立新等教授倡导的变异教学理论为基础,牢牢抓住学习内容,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这一根本,把它引入到课堂教学领域,开展研究和实践。本书就呈现了为期4年的“变异教学理论的课堂实践研究”的合作研究,有理论,有实践,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对变异教学理论的认识,通过其所引起的教学过程的变化,能够增加学生思维活动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参与高质量的思维活动,确保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真正做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目的。
前言
第一章 路在何方:对教学改进的追问与反思
第一节 教师的辛勤工作为什么换不来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为什么会“误入歧途”?
二、教师的精心设计为什么会“事与愿违”?
三、知识宝库为什么打不开?
第二节 教学改革为什么难有成效?
一、“生活化”可以信马由缰吗?
二、“自主探究”是终极方法吗?
三、“个人知识”至高无上吗?
四、“课堂活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吗?
五、“师生对话”对出了什么?
第二章 志同道合:变异理论催生课堂教学改革
第一节 新思维新观点——富有特色的变异理论
一、古老问题的新视角
二、呼唤教学内容的优先地位
三、直击课堂教学本质
第二节 达成共识——研究的根本特征
一、从理论思辨到行为改变
二、直面课堂中“教”和“学”的辩证关系
三、凭借“具体的教学内容”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
第三节 脚踏实地——项目的“行动纲领”
一、“顶天立地”的实验研究
二、“有始有终”的实验研究
三、“返璞93真”的实验研究
第三章 上下求索:确立变异教学的实验推进策略
第一节 思想共识——变异教学到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一、教学认识问题:迁移一变异
二、教学策略问题:举例
三、教学实效问题:把握关键属性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研究问题:教师如何开展基于教学过程的研究
第二节 统筹设计——确立变异教学的实验方式
一、实验目标和内容的设计
二、实验过程和方法的设计
第三节 众志成城——变异教学实验在活动中推进
一、观课评课
二、教学设计
三、课堂现场研究
四、同课异构
五、交流研讨
六、理念培训
第四章 回归本源:基于变异理论的课堂学习分析
第一节 课堂学习质量
一、怎样认识课堂学习质量
二、怎样开展课堂学习质量评价
第二节 课堂学习影响因素
一、性别导致学业质量差异
二、家庭教养方式导致学业质量差异
三、作业导致学业质量差异
四、考试频率导致学业质量差异
五、学习动机和能力导致学业质量差异
六、课堂学习行为导致学业质量差异
七、教师关注程度导致学业质量差异
八、课外阅读导致学业质量差异
第三节 学生学习要素分析
一、学生学习态度与情感分析
二、课堂学习内容分析
三、课堂学习方式分析
第五章 金玉其中:学习内容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一节 “打靶先寻靶”——教学内容的指向性
一、教学内容的意义
二、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内容
第二节 “点石成金”——教学内容的处理
一、系统把握知识
二、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三、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第三节 “百家争鸣”——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理解
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差异
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意见
第六章 制其要害:突出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
第一节 关键属性的重要性
一、关键属性的内涵
二、关键属性与教学
三、关键属性不突出的教学表现
第二节 确定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
一、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分析关键属性
二、依据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
三、引导学生关注事物的关键属性
第三节 围绕关键属性梳理正反例
一、标准正例和非标准正例是关键属性的具体化
二、反例是关键属性的反衬
三、正反例的合理组织
第七章 以变促辨:审辨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
第一节 追根溯源——审辨基于变异
一、“学习即审辨”
二、审辨基于变异
第二节 变之有序——变异图式与范式
一、系统运用变异的基本思路——变异图式
二、四种变异范式
第三节 例证之变——知识教学策略
一、三足鼎立——标准正例、非标准正例和反例
二、例证的运用时机
第四节 方法之变——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一、方法变换与突破定势
二、方法随情境而变化
三、方法由具体到一般的演变
第八章 路在脚下:在收获与反思中前行
第一节 教学研究就是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学
一、教学研究的慢功夫
二、教学设计的用心与精心
三、教学设计的切磋与交流
第二节 教学研究要洞察教学的细节
一、把握细节 是教师的基本功
二、通过细节 把握事物的关键属性
第三节 教学研究无止境
一、教学研究是一次次的探索旅程
二、只有继续前行,视野才能更加宽广
附录一 变异教学理论实验研究大事记
附录二 变异教学理论实验研究课题组成员名单
后记
《教学的稳与变》不但对中小学校教师有指导意义,对教育理论工作者也商重要参考价值。对于课程与教学专业的学者而言,课堂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所在,也是最终安身立命的所在。围绕教学奥秘的各种求索,关于教学不同主张的争论,涉及教学改革假说的各种验证,最终要在课堂这个阵地见分晓。不过,真正长久、深入地进入课堂展开研究,在今天已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此,十分感谢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以合作研究的方式,给了我们一个深入课堂的机会,也十分感谢瑞典的马飞龙教授,为我们提供了变异教学这样一个内涵丰富、洞见深刻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