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18.0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幕启
上部
壹变故
贰求证
叁镜子
肆天窗
伍秋寒
陆转校
柒早操
捌熬
玖听鬼
拾教堂
拾壹栀子香
拾贰灰暗
拾叁苏尔瑞
拾肆放晴
拾伍起惑
拾陆失踪
拾柒新闻
拾捌探秘
拾玖失色
廿门里
廿壹解脱
中场
下部
壹幻影
贰流水
叁阿香
肆恺生
伍夜半
陆阿桑
柒邮差
捌济华堂
玖失业
拾去留
拾壹迷惘
拾贰线索
拾叁贝当路
拾肆探访
拾伍深入
拾陆白洋烛
拾柒兄弟
拾捌同乡
拾玖真相
廿秋老虎
廿壹假设
廿贰又一春
剧终
后记
后记
对我来说,工作犹如幸福而艰辛的探险,登山无疑比走平地来得有意思。我喜欢尝试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题材,成功或不成功,都是一种累积。写这部小说,也是出于这种“自私”的想法。
小说的灵感源于一个听来的故事。抗战时期,一个自以为资质平庸的少年,受到年轻女国文教员的鼓励,重新发现自己,并且对女教师产生纯洁而美好的情愫。在战乱中,他依旧S-受着青春生命带给他的悸动与向往。但是变故突然发生,女教员当着学生的面被敌伪人员带走,从此杳无音讯,少年再也没有见到心目中的偶像,直到……这个离奇而温情的故事,立即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故事起承转合,直至出人意料的结尾,似乎注定就是一个好小说的素材。这点素材不足以化作一个像点样子的小长篇,但它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领我回到七十多年前的时空。
我笔下的人物大多数是女孩或少女,她们住在城市或者乡镇,并且活在当下,至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群。那都是我熟悉的生活。但这回,我直觉要写一部以少年为主人公的作品,生活在上世纪上海的孤岛和沦陷时期,身处乱世,遭际曲折艰辛。我试图通过少年的眼睛还原那个时候的世象和普通人的命运,而少年,他成长中的灵魂处于可变的状态,内在的不确定、摇摆与外在环境的倾斜、混乱,这两股力量纠缠在一起,将构筑一个好看的故事内核。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大量的史料里寻找那个年代上海的踪迹,也向老人讨教。大至当年的新闻事件,小至拗口的路名、零碎的小道消息、风俗小吃、街头风景、生活细节……我尽力让自己熟悉和沉入,通过文字和图片,但终是无法亲手触摸的隔膜。因此这部作品,更可看作是一部“伪纪实小说”,她承载了我个人对那个时代的想象。我一直觉得当下的儿童少年小说应该有一些新鲜的面目,不仅仅是校园内外、家长里短、幽默调侃、温情朦胧、忧郁缠绵,她还可以更宽广一些、厚重一些、旷达一些。
我在查找资料时,阅读到一段当年的重要新闻:1937年8月14日下午,中国空军在淞沪会战第二天,一枚炸弹误落上海大世界游乐场门前十字路中心交通指挥亭,造成四百余人死伤。所配照片形状之惨,令人发指。这一场惨剧将改变多少人、多少家庭的命运?炸弹落下,充满偶然,新闻背后又有多少纷繁复杂的人世故事?
少年夏之秋逐渐成为一个丰满的形象来到我的面前,之前的故事雏形只是缩减到小说中的一小部分,夏之秋有了自己的命运走向。这个十二岁的男孩一瞬间从优渥的生活跌入命运的炼狱,投入到云诡波谲的乱世之中,跌跌撞撞,孤身成长。他被冲往生活的谷底,又以自己的力量返回,支撑他的是梦想、豁达和爱……
这部作品于2008年2月28日动笔,6月写成初稿,2009年1月修改完成。前后大致历时一年。待到正式出版,又差不多半年。
我给小说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每个读者都是续写者。正如生活从来不会画上完美的句号,站在今天,我们无法看清明天的样子。
夏之秋生活在什么年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夏之秋的眼睛看见这个世界,它的乖戾,它的温存和美好。
感谢在写作过程中给过我启发与帮助的诸位亲朋。
创作之初,耄耋之年的任溶溶先生寄来长信为我详尽介绍他亲身经历的孤岛上海,令我感动备至;长期担任我责编的颜小鹂女士曾和我有过多次有益的思想碰撞;小友Winifred在紧张的备考前夕用相机寻找和小说有关的上海影像,为插画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未曾谋面的画家樊嵘用细腻感性的画笔让小说中的一切变得真实可感;作家陈丹燕在小说出版前夕给予我宝贵的建议,使得小说更臻完善。
感谢为这本书的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人。2009年5月16日晚于上海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这回,我们要分享的是一个12岁男孩的故事他叫夏之秋,生活在1937年的上海。 对夏之秋来说,1937年是个特别的年份,因为这年夏天,他的命运一夜之间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读者将在少年夏之秋的生命变奏曲中感受梦想、豁达和爱,体味这个世界的乖戾、温存和美好。 上世纪上海的孤岛和沦陷时期,12岁的少年夏之秋在战乱中失去了父母和妹妹。成了孤儿的他与从未谋面的舅舅一家生活在了一起,后来又因舅舅几乎将家底败光,被送去条件艰苦的寄宿学校。寄宿学校谜一样的校长、性格各异的孤儿、崇敬的女老师也只是过客,重新回到家里的夏之秋不得不担负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他当邮差、去药号做伙计,在他的努力下,舅舅悔过自新,舅妈对他充满感激,这个家终于像点样子了。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坚信妹妹活着的信念得到了证实…… 作者试图通过少年的眼睛还原那个时候的世象和普通人的命运。【作者简介】 殷健灵,1971年10月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法政系和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法学学士、文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做过女性杂志主编,2003年起供职于《新民晚报》副刊部,为主任编辑。1998年加入巾国作家协会,现为上海作家协会理事。 18岁在《少年文艺》(上海)发表处女作,由诗歌起步,从此与儿童文学结缘。写作体裁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 主要作品有:《殷健灵心灵成长小说系列》(收入长篇小说《纸人》《哭泣精灵》《月亮茶馆里的童年》《轮子上的麦小麦》《橘子鱼》五种),长篇幻想小说《风巾之樱》,散文集《纯真季节》《记得那年花下》《听见萤火虫》,中短篇小说集《青春密码》《一滴秘密的眼泪》,诗集《盛开的心情》等共计二百余万字。 曾获冰心图书奖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三次)、《巨人》中长篇儿童文学奖、新世纪儿童文学奖、首届政府出版奖提名奖、“第四届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称号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镜子里的房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221084804 如需购买下载《镜子里的房间》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贵阳 | 出版单位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8000 |
镜子里的房间是贵州人民出版社于2009.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87.45 的主题关于 儿童文学-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