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53.0
本书把经济制度、阶级关系的研究同既定制度下的资源配置过程、诸经济变量之间作用机制的研究加以结合,即把经济制度本质的分析与既定制度下经济运行过程数量的分析结合起来。
前言
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制度因素
第一节 经济发展史中的制度因素
一、早期资本主义发展
二、近代中国的衰落
三、其他案例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中的制度因素
一、人类社会形态的变迁
二、社会发展的合力思想
第三节 正确认识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经济制度分析变迁
二、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受到追捧
第二章 制度的一般比较
第一节 制度内涵及构成比较
一、制度学派对制度的界定
二、新制度经济的制度范畴及其分类
三、马克思主义的制度范畴及其类型
四、制度范畴比较分析
第二节 制度起源论的比较
一、制度学派的制度起源论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起源
三、马克思主义的制度起源——物质生产条件起源论
四、制度起源论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制度功能的比较
一、关于制度功能的一般性描述
二、新制度经济学家论制度的功能
三、简单比较
第三章 制度分析方法比较
第一节 关于人的行为的基本假设
一、“经济人”假设
二、制度学派对人的行为的基本假设
三、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基本假设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行为的基本假设
五、关于人的行为假设的比较
第二节 制度分析方法的比较
一、制度学派的制度分析方法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三、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分析方法
四、制度分析方法比较
第四章 制度变迁理论比较
第一节 制度学派的制度演化理论
一、凡勃伦的制度演化思想
二、康芒斯的制度演进理论
三、米契尔的制度变迁理论
四、新制度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
五、其他的制度演化思想
六、制度变迁与技术革新的关系认识
第二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一、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
二、舒尔茨的制度变迁理论
三、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
四、制度演化理论的新发展
五、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认识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的模型
二、生产力是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
三、生产关系也会对生产力产生反作用
四、生产力的发展是解释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动因
五、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
第四节 制度变迁理论比较
一、分析方法的比较
二、理论基础比较
三、对制度变迁动力分析的比较
四、制度变迁方式的分析比较
五、制度变迁的主体分析
六、制度创新的评价标准不同
七、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第五章 产权、国家理论比较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一、产权的概念界定
二、产权的本质分析
三、产权的起源认识
四、产权的构成分析
五、产权的形式及特点分析
六、产权与效率分析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
一、对产权概念的理解
二、产权的本质分析
三、产权的起源解释
四、关于产权的构成
五、产权的类型认识
第三节 两种产权理论的比较
一、研究的方法论
二、对产权的结构认识
三、对产权变迁的分析
四、产权公平效率观比较
五、国企产权改制中未实现的公平性问题
第四节 国家竞争下的产权制度演进
一、国家概念和起源的比较
二、国家职能比较
三、诺斯悖论
第六章 企业理论比较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
一、企业的性质分析
二、企业的产权理论
三、企业的治理问题
四、国有企业的产权与产权改革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
一、企业的起源分析
二、企业的性质和职能分析
三、关于企业的规模研究
四、企业的契约本质
五、马克思企业理论的其他内容
第三节 企业理论比较
一、研究的企业所处时代不同
二、关于企业起源认识的比较
三、对企业性质认识的对比
四、关于企业内部结构认识的比较
五、关于企业规模扩张理论的对比
参考文献
后记
关于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和西方制度经济学的比较研究是一个值得深入、系统探讨的命题。做这一比较,并非想以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来替代新制度经济学,或者说反过来用后者来替代前者;也更非想用制度学派来替代前两者。事实上,新制度经济学在对社会经济的微观层面分析,现实分析上确有独到之处及较强的解释力。在一些宏观层面上,更需要借鉴马克思主义,包括制度学派的历史的、整体的,演进的分析方法。这对于转轨中的中国无疑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