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40.0
礼治文化是三代政治文明的特色,重礼是荀子为儒的重要标志。荀子作为战国时期儒家制度派的重要代表,对礼从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他与儒家的道德派一起,从不同的方面对礼学作出了贡献。本书对荀子礼学思想的分析有独到之处。
导言
一 荀子思想研究现状概述
二 本书的主题、结构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荀子思想的时代和思想背景
第一节 礼治的窘境和礼法角色的现实定位
一 七国实力的消长和政治格局的变换
二 官僚体制的建立和士阶层的活跃
三 礼法在实践层面的角色定位
第二节 从“道术为天下裂”到百家的对话和融合
一 儒、道、法家等学者关于“治道”的争鸣
二 稷下学宫与战国时期的学术交融
第二章 原始儒家文化的传承和荀子礼本位思想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从孔子到思孟学派:儒家礼学思想的奠基和发展
一 孔学的重礼情结及其时代因缘
二 孔门弟子的分化和郭店儒简礼学思想
三 孟子礼论及其对礼学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荀子对礼根据的现实论证及礼本位思想体系的建构
一 “法先王”、“法后王”与“道贯”的社会理念
二 性恶论:教化理论的价值预设
三 荀子礼学思想体系的建构和“王道”理想
第三章 荀子礼学思想的原则、特点与礼法关系
第一节 荀子礼学思想的理论原则
一 富而后教与教化为本原则
二 礼的称情节欲原则
第二节 荀子礼学思想的特点
一 突出“名分意识”
二 主敬和神道设教
第三节 君主和师相在荀子礼治思想中的主体地位
一 典范政治与政治上的逸君主义
二 伊尹之志和师、相的正礼守道作用
第四节 法、刑在荀子思想中的地位及与法家思想的比较
一 古代的用刑传统与荀子的重法思想
二 荀子之法与法家思想的比较
第四章 先秦诸子礼学思想与荀子的理论回应及思想建构
第一节 道家、墨家、法家的礼学思想及其对礼学的贡献
一 道家著作《老子》、《庄子》的礼学思想
二 墨子礼乐思想的局限和价值
三 齐晋文化传统与稷下法家、三晋法家的礼学思想
第二节 礼制的文本化和战国礼学思潮对荀子思想的影响
一 礼学思潮在战国的发展和礼制的文本化
二 吸收和回应:荀子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
第五章 荀子思想的历史命运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荀子及其思想的时代命运
第二节 荀子思想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礼”是中国政治史、思想史上的重要范畴,荀子是对礼学有重要贡献的思想家。李桂民编著的《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从战国时期礼学思潮的独特视角,对荀子思想做了系统研究。在研究上,围绕荀子思想的主线和中心范畴,以充分翔实的资料为基础,以思想史和社会史的结合为原则,以理论的深度诠释为主要方法,运用富于哲思的语言,从动态过程把握荀子思想的形成、特色、来源、价值和话语元素,既注重荀子思想的细部刻画,也突出了荀子思想的语境分析,同时还对战国时期礼学思潮的特点和荀子的理论回应进行了细致梳理。《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适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教师、学生及人文爱好者阅读,对荀子、先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等研究领域具有参考价值。
“礼”是中国政治史、思想史上的重要范畴,荀子是对礼学有重要贡献的思想家,李桂民编著的《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以战国时期礼学思潮为视角,对荀子思想作了系统研究。本书摒弃了传统的荀子思想研究模式,既没有采取把荀子思想分为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军事思想、教育思想等的分类方法,也没有采用从礼的起源、礼的价值、礼的本质等方面,来对荀子以礼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进行研讨,而是抓住荀子礼学这条主线,并旁及荀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论述萄子思想与诸子间关系中来展开自己对萄子思想的把握和理解。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10522 如需购买下载《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2.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92.9 ,B222.65 的主题关于 荀况(前313~前238)-礼仪-思想评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