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养生智慧
老子养生智慧封面图

老子养生智慧

王珏, 曹军, 主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9.8

书籍简介:

老子,是中国古代的大哲学家、大思想家、也是大养生家。学习《老子》探讨养生智慧,远离病痛,延年益寿。

书籍目录:

第一章养生有道

一道可道非常道

二人是道的产物

三关于道的产生

四道究竟在哪里

五道是什么样子

六行于大道之上

七自然是道之母

八道离我们不远

九如何掌握养生之道

第二章圣人之路

一如何做个圣人

二防患未然之时

三祛除主观成见

四上士勤于行道

五圣人生命境界

六修炼精神肉体

.小周天法

.什么是闭关

七营造健康的人脉

第三章生于天地

一人于天地之位

.人体中的三宝

二生命永不停息

.辟谷

三不自生故长生

四道生一一生二

.三焦辨证

.五脏六腑

五赤子含德

六天下之至柔

.吐纳之术

七出生入死

第四章上善若水

一利万物而不争

.饮水与健康

二人类的生存现状

.污染与养生

三古之善为道者

.道家房中术

四抱素朴少私欲

.炼津法

第五章行道之德

一一切自然而然

二尊道即是道德

三不出户知天下

四明深邃之道德

五药者兵也

六死而不亡

.新陈代谢

七久病成医

.五禽戏

.孙思邈养生法

第六章无为而治

一无为则是大用

.因是子静坐法

二有不为有所为

三懂退让能保全

四动静一而心安

.古人睡觉养生十法

五致虚极守静笃

.什么叫静虑

第七章辨证养生

一柔弱胜过刚强

二到底谁重谁轻

三知其雄守其雌

四女性养生的优势

五左右相对大小

六温度与养生

.寒冷与健康

七从少壮走向衰老

第八章断除烦恼

一真善美不真实

二烦恼即是病因

三功成身退之智

四勇敢者的游戏

五有道者不处危

六最好的统治者

七治国如烹小鲜

八善养生善治世

第九章天长地久

一五官养生

.五色主病

.五音养生

.五味命义

二七窍养生

.头部保健

三贵在相辅相成

.营养平衡的方法

前言

养生,古称“摄生”、“道生”、“保生”,即调摄保养自身生命的意思。其意义在于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正气,从而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或通过调摄保养,使自身体内阴阳平衡,身心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从而延缓衰老。

养生一要“养正性”,二要“顺自然”。所谓养正性,就是要人们实行正常的、有规律的思维活动和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要保养正气。二要“顺自然”,就是要求人们养生不仅要顺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而且还要随时适应周围的环境。尤其在对待外界事物的影响方面,要有自我控制、调适情绪的能力。情志坦荡,随遇而安,这就是顺应自然的精华所在。

人们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因此,古代许多帝王经常希望找到“长生不老”之术。“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但老子的养生观确实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

老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道家创始人。《史记》中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王室的守藏宝之吏,负责征集、保管和整理周王朝及诸侯典籍。曾收孔子做学生。据《史记》记述:“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养寿也。”

老子对养生,特别是养生哲学,提出了不少宝贵的见解,对后世医学、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养生哲学后来被中国道家养生派几乎全部继承了。

老子的养生哲学,都记录在《老子》一书中,深为后世所重视。在1973年长沙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老子》的两种抄本。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人死后就要陪葬《老子》抄本,可见,老子在汉代就受到人们的推崇。

老子的养生哲学大致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清心寡欲

健康长寿,除了身体外,精神也要健康。人们只知道保养身体,不知道保养精神,只知道爱护身体,不知道爱护精神,不知道身体就好像载有精神的车一样,精神一去,人就死了。要健康长寿,既要讲究饮食、睡眠、生活环境等物质条件,还要重视人的思想和情绪等精神条件,两者缺一不可。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就是说,灾祸莫过于不知足,罪过莫过于贪欲太大,身体的大祸恐怕就要临头了。

现代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即将一只装有兔子的笼子放在一个装有猛虎的笼子旁边,让这兔子成天看着老虎而惶惶不可终日,对任何“美味”也不爱吃,也睡不好,结果不多久这兔子就萎靡不振,缩成一团,消瘦无力。作为对照研究,另一只兔子则被放养在自然的环境里,结果十分健壮。从这个实验即可看出,精神、情绪对于人的健康长寿是多么的重要。

(二)强调守中

老子说“多言致穷,不如守中”,即言多必行不通,还不如保持适中。他还说“飘风不终期,骤雨不终日”,意即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到一个整天,所以还是守中好,“守中”才能长久,才能长寿,狂风暴雨式的生命总是短暂的。

老子认为,应该“去甚,去奢,去泰”,意即应该去掉那些极端的、奢侈的和过分的东西。他要求做到“方而不剖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意即要做到方正而不显得生硬勉强,有棱边而不至于把人划伤,正直而不至于无所顾忌,明亮而没有刺眼的光芒。这就是说,我们养生的时候做任何事都不要过,这样生命才不受过多的损失。

老子的养生学说,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历代养生家所继承、发展。如中国南朝大养生家陶弘景(公元456年~公元536年)就说过:“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儒家董仲舒也说:“能以中和养身者,其寿极命。”(三)静以养生

老子在《道德经》中细微、深刻地描述了人做“入静”时的体会和感觉。有人说,老子可能是由于“入静”时深得其中奥妙,才提出了这一哲学观点,并认为养生的道理和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相通的。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这句话的意思是:尽量使心灵虚寂,要切实坚守清静;万物都在生长发展,我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事物尽管变化纷纭,最后都各自回到它们的出发点,回到出发点,叫做“静”。这成了后世人们经常引用的最古老、最经典的诀窍。

可见,老子在其著作中反复强调,要养生长寿,就要习静。他的这种见解,也被中国道家继承下来,如庄子、抱朴子、孙思邈,甚至苏东坡、白居易、陆游等大文学家在这方面都有文字记载留传于世。所以,老子不仅是大哲学家、思想家,而且也是大养生家。

内容摘要:

  我们的身体是承载一切的基础,所以我们的身体需要我们自己做主。而对待身体,我们应该去爱护它,这样身体才能为我们服务。长生不老绝非可能,延年益寿却可追求。据《史记》记述:“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养寿也。”其实老子不仅是大哲学家、大思想家,亦是大养生家,《老子》更是中国养生学的理论源泉。通过阅读本书,掌握《老子》的探导养生智慧,拥有养生的智慧,过上我们需要的生活,远离病痛,延年益寿。这也正是《老子》的真谛所在。人们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只有研读《老子》,才能读懂自然,只有读懂自然,才能读懂自己,只有读懂自己,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  养生,古称“摄生”、“道生”、“保生”,即调摄保养自身生命的意思。其意义在于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正气,从而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或通过调摄保养,使自身体内阴阳平衡,身心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从而延缓衰老。  养生一要“养正性”,二要“顺自然”。所谓养正性,就是要人们实行正常的、有规律的思维活动和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要保养正气。二要“顺自然”,就是要求人们养生不仅要顺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而且还要随时适应周围的环境。尤其在对待外界事物的影响方面,要有自我控制、调适情绪的能力。情志坦荡,随遇而安,这就是顺应自然的精华所在。【作者简介】  王珏,男,中医专家,人民日报社主办《健康时报》特约专家。擅长中医食疗、运动养生及慢性疾病的调治。师从张湖德教授,学习养生之术。为著名武术家武云卿大师最得意的门徒,拜入太极名师周福源先生门下,学习杨氏太极拳及传统运动康复学。家族世代行医,尤擅养生。先祖曾为明太祖朱元璋军中随军军医,后又有入明朝宫中历任太医者,几经兴衰,悬壶济世。身为家中长孙,曾祖父传下两套养生术,一为药食养生,一为武术导引。祖父致力继承前者,精通药膳饮食疗法;父亲精心研习后者,擅长骨伤运动疗法。由于悉知传统养生保健之法,代代老人长寿。曾太祖、太祖虽历经战乱而年过百岁;曾祖父因意外跌仆,卒于1995年,享年108岁;曾祖母亦无病必然辞世,享年97岁。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老子养生智慧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2314221
如需购买下载《老子养生智慧》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9.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40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老子养生智慧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08.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R212 的主题关于 养生(中医)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