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55.0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包括学理探讨(6篇文章)、田野调查(5篇文章)、制度分析(8篇文章)、乡村治理专题(5篇文章),主要是运用人类学的方法,注重实地调查,从理论、制度、乡村治理等角度,研究多元文化条件下国家法律与地方文化的互动,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适用与变通问题,兼及其他地区的法律问题。
第一编 学理探讨
法人类学视角的法:静态与动态
文化土壤与法治文化的关系
——以青藏高原文化土壤与藏族本土法治文化为视角
民族关系治理的理论困境:概念、价值与机制
现代化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法文化的发展路径
习惯法与软法的邂逅
——语境、关系及转化
习惯法对民族地区制度移植的影响研究
第二编 田野调查
侗族习惯法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的冲突与协调
——以贵州省从江县洛香镇为例吴大华
影响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因素及其对策
——来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田野调查
法律离民众有多远
——基于某省法院信访案件的法律人类学观察
涟江流域五个布依族自然寨习惯法民族志
论农村宗族势力的非均衡性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以广西宜州合寨村为例
民族村寨防火制度探析
——基于贵州黔东南侗寨的田野调查
第三编 制度分析
台湾原住民特考制度研究
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民间规范体系略论
古代中国的法制建设与国家认同
我国古代刑事法律在民族地区实施的经验与启示
多元文化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栽岩”的社会功能及其民族法文化特征
广西三江侗族传统款约习惯法研究
法律冲突与理性选择
——“死给案”中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互动
第四编 乡村治理专题
农村土地整治与农民权益保障
——以C市农村土地整治为视角的观察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司法实践中的纠纷解决
国家法与习惯法关系视域下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相关法律问题
回族村寨中回族伊斯兰习惯法功能研究
——以大理巍山A村为例
《法律人类学论丛(2014第2卷)》共分四个部分,包括学理探讨(6篇文章)、田野调查(6篇文章)、制度分析(8篇文章)、乡村治理专题(5篇文章),主要是运用人类学的方法,注重实地调查,从理论、制度、乡村治理等角度,研究多元文化条件下国家法律与地方文化的互动,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适用与变通问题,兼及其他地区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