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0.0
本书从社会性别和儿童发展理论的视角出发,对留守女童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关注女童是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途径。要在肯定性别生理不同的基础上,挖掘各自性别的优势,全力营造性别互补的环境,帮助女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内容提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对留守儿童的研究综述
二、对留守女童的研究综述
三、对歧视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儿童
二、留守儿童
三、社会歧视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及资料收集
三、研究框架
四、实证研究地点的介绍
第五节 研究创新与要突破的难题
一、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二、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
第二章 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女童的状况
第一节 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女童的基本状况
一、留守女童的生活状况
二、留守女童的学习状况
三、留守女童的心理状况
四、留守女童的安全状况
五、留守女童的社会化状况
第二节 边疆民族地区学龄前留守女童的状况
一、学龄前留守女童的基本情况
二、学龄前留守女童与父母
第三节 边疆民族地区辍学留守女童的状况
一、留守女童辍学的原因分析
二、留守女童辍学后的道路选择
三、复学与再度辍学
第三章 从家庭结构上看留守女童的社会歧视
第一节 留守女童的家庭结构
一、父母双方外出务工
二、父母单方外出务工
第二节 对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女童的社会歧视
一、来自家庭以外的歧视
二、来自家庭内部的歧视
三、留守女童的自我歧视
第三节 对父母单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女童的社会歧视
一、单亲外出务工家庭中留守女童的特点
二、单亲外出务工家庭留守女童的家族内歧视
三、单亲外出务工家庭留守女童的家族外歧视
第四章 从流动性上看留守女童的社会歧视
第一节 流动着的留守女童,
一、曾经流动的留守女童
二、从流动儿童变为留守儿童
第二节 曾经流动的留守女童所遭受的歧视
一、身份歧视
二、地域歧视
三、身份歧视和地域歧视的实质分析
第三节 作为歧视施动者的曾经流动的留守女童
一、对一直留守的留守儿童的歧视
二、对非留守儿童的歧视
第五章 从民族地域特征看留守女童的社会歧视
第一节 禄劝县各民族留守女童分类
第二节 对少数民族留守女童的歧视
一、对少数民族留守女童的经济歧视
二、对少数民族留守女童的文化歧视
第三节 边疆民族地区汉族留守女童
一、边疆地域、文化等对汉族留守女童的影响
二、家庭的经济情况的转变
第六章 理论总结和对策思考
第一节 留守女童社会歧视的产生
一、留守女童——贫困的产物
二、留守女童社会歧视产生的制度与观念的因素
三、留守女童社会歧视产生的经济因素
第二节 反歧视社会网络的构建
一、反歧视的政策、制度的建立
二、从社会层面入手构建反歧视的社会网络
三、从文化层面入手构建反歧视的社会网络
四、建设留守女童健康的人格体系
第三节 反歧视社会网络构建的经济和理论基础
一、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反歧视社会网络的构建
二、反歧视社会网络构建的理论视角
三、反歧视社会网络的构建——从社会排斥
到社会融合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的转型也随之加速。在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转变中,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民工潮,拉开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序幕。农民工的流动一方面架起了城乡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在大量农民工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就是与农民工问题相伴而生的。留守女童是留守儿童中的弱势群体,边疆民族地区的留守女童由于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在留守生活状态中也展现出不同于其他省份留守女童的特点。作为不平等对待行为的歧视,在留守女童身上有着具体而特殊的表现。本文选取了云南省打工大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的九龙和翠华两乡为调查地点,以留守女童的社会歧视为研究对象,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从社会性别和儿童发展理论视角出发,对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女童的社会歧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全文共分为六章。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云南留守女童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010086651 如需购买下载《云南留守女童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78 | 印数 | 2300 |
云南留守女童研究是人民出版社于20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69.5 的主题关于 农村-女性-儿童-社会问题-研究-云南省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