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28.0
本书立足于公共物品视角来重新审视农村贫困形成的原因和机理,认为农村扶贫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不和谐音符,缓解和消除贫困本身就是公共物品供给的范畴。
摘要
1.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
1.4 结构及可能创新
2.国内外反贫困理论发展及述评
2.1 贫困理论的思想渊源
2.2 动态视角:贫困一般理论
2.3 宏观视角:国家贫困理论
2.4 微观视角:个体贫困理论
2.5 国内学者关于贫困研究的进展
3.农村扶贫开发历程及其经验
3.1 农村扶贫开发的历程
3.2 农村扶贫开发的成效、经验及面临问题
4.农村贫困的因素、机理及路径依赖
4.1 农村贫困的因素
4.2 农村贫困机理:分工交易视角
4.3 农村贫困的路径依赖与路径锁定
5.农村公共投资、公共物品供给与贫困相关性分析
5.1 公共投资和公共物品供给概述
5.2 农村公共投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5.3 农村公共投资与公共物品供给相关性实证分析
5.4 农村公共投资与农村贫困相关性模型
6.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福利水平相关性分析
6.1 农村公共物品的概述
6.2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相关性分析
6.3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消费水平相关性分析
6.4 农村公共物品与农民公共福利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6.5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形成及缺陷
7.公共物品视角:教育与消除农村贫困
7.1 农村公共教育的属性及功能
7.2 人力资本理论及分析框架
7.3 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贫困
7.4 微观视角:人力资本对贫困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7.5 宏观视角:人力资本对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8.农村扶贫开发的政府责任与组织效率
8.1 农村扶贫开发的政府责任
8.2 政府组织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
8.3 农村扶贫开发的博弈问题分析
9.农村扶贫开发战略调整与制度创新
9.1 农村扶贫开发战略概述
9.2 农村开发战略的形成及运行机制
9.3 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的绩效及效率损失
9.4 农村扶贫开发战略调整与制度创新
后记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化经济形态”的国家,与相对发达的城市相比,农村是广大贫困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缓解和消除贫困,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政府始终不渝的宗旨。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我国农村存在的严重贫困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反贫困措施,如大力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农村扶贫开发、制定“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投人大量的专项扶贫资金等,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2007年末的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6%。中国政府的农村反贫困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公共物品视野下农村扶贫开发模式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206080975 如需购买下载《公共物品视野下农村扶贫开发模式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长春 | 出版单位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20 | 印数 | 1000 |
公共物品视野下农村扶贫开发模式研究是吉林人民出版社于2011.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124.7 的主题关于 农村-扶贫模式-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