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150.0
位于黄河中游的豫晋陕三省是华夏文明发祥的核心区域。本书从史前时期河南、山西、陕西境内人类居住遗址的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的对比研究入手,分析了大中原地区早期社会结构的分层化特征及其与氏族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探讨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孕育过程。
导论壹 河南篇第一章 旧石器时代聚落觅踪 第一节 豫西三门峡地区 第二节 豫西南地区 第三节 太行山区——小南海洞穴聚落 第四节 环嵩山地区(含洛阳盆地)第二章 裴李岗文化聚落鹤立鸡群 第一节 裴李岗文化聚落发现情况 第二节 裴李岗文化聚落遗址内部情况举例 第三节 对裴李岗文化聚落的总体评说第三章 河南仰韶文化聚落群研究 第一节 豫北地区仰韶文化聚落群 第二节 豫东地区仰韶文化聚落群 第三节 豫南地区仰韶文化聚落群 第四节 豫西地区仰韶文化聚落群 第五节 总体评析第四章 河南仰韶文化聚落个例观察 第一节 仰韶村与庙底沟聚落遗址 第二节 灵宝西坡聚落遗址 第三节 浙川下王岗聚落遗址 第四节 郑州大河村聚落遗址与西山古城 第五节 濮阳西水坡聚落遗址 第六节 总体评说第五章 河南龙山文化聚落群研究 第一节 豫北地区龙山文化聚落群 第二节 豫东地区龙山文化聚落群 第三节 豫南地区龙山文化聚落群 第四节 豫西地区龙山文化聚落群 第五节 总体评说第六章 河南龙山文化聚落、古城个例观察 第一节 陕县庙底沟聚落及早期龙山文化 第二节 后岗类型聚落遗址 第三节 王油坊类型聚落遗址 第四节 下王岗类型聚落遗址 第五节 王湾类型聚落遗址 第六节 孟庄类型聚落遗址与古城 第七节 煤山类型聚落遗址与古城 第八节 总体评说贰 山西篇第一章 山西旧石器时代聚落觅踪第二章 晋西南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聚落群研究 第一节 临汾市辖区聚落群 第二节 运城市辖区聚落群 第三节 豫、晋、陕金三角对比观察第三章 晋中南仰韶文化晚期聚落群研究 第一节 晋西南地区西王村类型聚落群 第二节 晋中地区义井类型聚落群 第三节 总体评说第四章 晋中南庙底沟二期聚落群研究 第一节 晋中地区庙底沟二期聚落群 第二节 晋西南临汾辖区庙底沟二期聚落群 第三节 晋西南运城辖区庙底沟二期聚落群 第四节 豫、晋、陕金三角庙底沟二期聚落群比较观察第五章 晋中南龙山文化晚期聚落群研究 第一节 临汾辖区龙山文化陶寺类型聚落群 第二节 运城辖区龙山文化三里桥类型聚落群 第三节 晋东南龙山文化小神类型聚落群 第四节 晋中龙山文化白燕类型聚落群第六章 龙山文化聚落群的归宿 第一节 晋西南地区夏文化聚落群 第二节 晋东南地区夏文化聚落群 第三节 晋中地区夏文化聚落群 第四节 对夏文化聚落群的推测第七章 晋西南是古代文明的宝地叁 陕西篇第一章 陕西旧石器时代聚落觅踪第二章 老官台文化聚落独霸一方 第一节 老官台文化的发现与分布 第二节 总体评说第三章 陕西仰韶文化聚落群研究 第一节 关中平原仰韶文化聚落群 第二节 陕北、陕南地区仰韶文化聚落群 第三节 总体评说第四章 陕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聚落的启示第五章 半坡类型聚落遗址鸟瞰 第一节 居住的房子 第二节 窖穴、圈栏和壕沟 第三节 生产工具 第四节 日常生活用具 第五节 文化艺术 第六节 科学技术 第七节 信仰与葬俗 第八节 总体评说第六章 姜寨聚落遗址透视 第一节 文化遗迹发现概况 第二节 文化遗物发现概况 第三节 总体评说第七章 陕西龙山文化聚落群研究 第一节 关中平原龙山文化聚落群 第二节 陕北、陕南地区龙山文化聚落群 第三节 总体评说第八章 陕北龙山文化聚落群引发的思考 第一节 榆林辖区聚落变化情况 第二节 延安辖区聚落变化情况 第三节 不能不思考的问题肆 联想篇 三皇五帝解读 太吴少典与考古学文化联想 五帝时代与考古学文化 从黄帝铸鼎原谈起 黄帝都有熊与大河村类型文化 对西山古城的推测 五帝时代的邦国文明 五帝年寿质疑 从濮阳龙山文化聚落群想到颛顼 帝喾居亳的地望 黄帝文化与中华民族 炎黄文化研究的回顾 对学术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神话中的历史真谛——《山海经》中的邦国、部落解读说几句心里话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豫晋陕史前聚落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34841316 《豫晋陕史前聚落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郑州 | 出版单位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5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印数 |
豫晋陕史前聚落研究是中州古籍出版社于2013.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928.5 的主题关于 聚落地理-研究-中国-远古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