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经典文存
吕思勉经典文存封面图

吕思勉经典文存

洪治纲, 主编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18.0

书籍简介:

吕思勉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著名学者,成就卓著,精选其全部著作中的精华,偏重于哲学和文化两方面的内容,对现代青年学生开阔思路,提高思想修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书籍目录:

中国文化史六讲

第一讲婚姻族制

第二讲户籍阶级

第三讲财产制度

第四讲农工商业

第五讲衣食居处

第六讲交通通信

古代人性论十家五派

中国古代哲学与道德的关系

古代之印度与佛教

西汉哲学思想

魏晋玄谈

订戴

蒙古种族考

历史上之民兵与募兵

古史纪年考

汉人訾产杂论

秦汉移民论

先秦学术概论.总论

论读经之法

论读子之法

论吴越文化

释仁

释因

释大顺

小说丛话

新旧文学之研究

《诗经》与民歌

论文史

《古史家传记文选》导言

怎样读中国历史

吕思勉生平及著作年表

前言

在中国二十世纪学术史上,吕思勉(18841957)是一位底蕴深厚、服膺顾炎武治学精神且又深受西方近代史观影响的史学大师。他的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深入各领域,在中国通史、断代史以及各类专史中,均有独到的建树。在史学方法、史籍读法以及文字学等领域,亦有不凡之见地。著名史学家严耕望曾说:“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1884年2月27日(光绪甲申二月初一),吕思勉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十字街的吕氏祖居,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自幼受旧式教育,六岁起入私塾习读传统典籍。后因家贫无力延师,由其父母授以史部著作。十五岁,考入阳湖县学。十六岁,自学古史典籍,以求系统了解古代历史和政治制度。早年曾执教于常州溪山小学堂等地,学生中便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赵元任、钱穆等人。

1907年,吕思勉执教于苏州东吴大学、常州府中学堂等地,始立志于史学研究。1910年,吕思勉又转教于南通国文专修科,并于次年赴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任教,期间曾撰有《本论》十二篇及《国耻小史》等著作。1914年至1919年,先后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20年,赴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历史和国文等课。此时适逢新文化运动兴起,吕思勉在该校《沈阳高师周刊》上发表《新旧文学之研究》等文章,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同时又发表《整理旧籍的方式》、《中国古代哲学与道德的关系》、《答程鹭于书》等论文,开始史学研究。

1923年,吕思勉返江苏,任教于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9月,《白话本国史》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数年内不断重印,系二三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在历史分期上,作者将周以前为上古史,秦朝统一到唐朝全盛为中古史,从唐朝安史之乱至南宋为近古史,元朝至清朝中叶为近世史,西力东渐以后为最近世史。吕思勉认为,春秋战国“是三代以前和秦汉以后社会的一个大界限”,而西力东渐是传统社会与现代历史的另一个大界限,其间的历史,只是承平致乱再复承平的不断重演,而无本质上的变化。但就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而论,汉唐和宋元明清又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唐中期安史之乱可以作为中古史和近古史的一大界限。除了叙述历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组织、宗教文化、社会情形之外,该书还尤为关注与中国历史关系密切的东南洋、中西亚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并设专门章节加以叙述。此外,书中还广涉历史、地理、语法、训诂、辨伪等方面的知识原点,有些在一般工具书中都不易查到。顾颉刚评价此著说,吕思勉“乃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个新的纪元”。

1925年,吕思勉赴上海沪江大学任教。次年,转上海光华大学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这段时间,吕思勉生活相对安定,教学之余,便“埋头枯守、不求闻达”,潜心治史,先后完成了专题性著作有《经子解题》、《理学纲要》、《宋代文学》、《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等重要著述。直到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发生后,吕思勉才不得不离沪返故里常州作短暂避乱。是年秋天,光华大学迁入租界内开学,他再度返沪执教。从1937年至1941年间,除在光华大学任教外,吕思勉还在租界内的沪江大学、诚明文学院等校兼课。

自中年始,吕思勉便制定了一个长期的研究写作计划,欲以个人之精力,完成一个断代史系列。特别是1941年上海租界沦陷之后,光华大学迁川,吕思勉乃携眷归乡,著书之余,还任教于游击区青云、辅华两校,每周往返于城乡之间,为学生开设《中国文化史》、《中国历史》、《国学概论》等课。此一时期,吕思勉陆续完成了《吕著中国通史》和《先秦史》、《秦汉史》等两部断代史。至五十年代末,又陆续完成《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此四部断代史,系吕思勉重要史学著作。每部均分上、下两部。上部叙述政治历史的变革,包括王朝的兴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各个时代的政治设施及其成败得失,以及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及邻国的关系等。下部则对该时代的社会文化作了全面而系统的叙述,实际上是一部广义的社会文化史,涉及社会组织、社会等级、农工商业、衣食住行、人民生计、政治制度、学术宗教等方面。材料皆从正史中钩稽出来,然叙述并非泛泛之谈或随意拼抄,其中包含了许多作者的研究成果和独特见解。

解放后,随着光华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合并,吕思勉一直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他曾自云:“我于四史、《史记》、《汉书》、《三国志》读得最多,都曾读过四遍;《后汉书》、《新唐书》、《辽史》、《金史》、《元史》三遍;其余都只二遍而已。”晚年,他曾欲通读《道藏》,研究道教思想,为后人开辟途径,惜未如愿。1957年10月9日清晨,由于校阅《隋唐五代史》过分操劳加重病情,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逝世于华东医院,终年74岁。计划中尚有《宋辽金元史》和《明清史》两部断代史遂成空白。

吕思勉学识广博,尤重综合研究,讲究融会贯通,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累计千余万字。其中《白话本国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和《吕思勉读史札记》等,均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史学著作。除此之外,其学术还涉及文字学、文学等诸多领域。我们编选的这本《吕思勉经典文存》,是从他的一些主要著述中精选出来的,偏重于史学、文化学和史学方法等方面,它可以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一面人生思考的镜子。

编者于暨南大学

内容摘要:

  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他是一位底蕴深厚且又深受西方近代史观影响的史学大师,在中国通史、断代史以及各类专史中,均有独到的建树。著名史学家严耕望曾评价他与陈垣、陈寅恪、钱穆为我国近代史学四大家。解放后,他一直在华东师大历史系任教,他学识广博,尤重综合研究,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累计千余万字。本书选编的偏重于他的史学、文化学和史学方法等方面的论述,他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一面人生思考的镜子。  在中国二十世纪学术史上,吕思勉(18841957)是一位底蕴深厚、服膺顾炎武治学精神且又深受西方近代史观影响的史学大师。他的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深入各领域,在中国通史、断代史以及各类专史中,均有独到的建树。在史学方法、史籍读法以及文字学等领域,亦有不凡之见地。  本书选编的偏重于他的史学、文化学和史学方法等方面的论述,他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一面人生思考的镜子。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吕思勉经典文存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经典启蒙文存
9787811182408
《吕思勉经典文存》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61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吕思勉经典文存是上海大学出版社于2008.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C52 的主题关于 吕思勉(1884~1957)-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