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封面图

物理化学

王明德, 赵翔, 编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39.8

书籍简介:

本书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主要是对许多内容的阐述方法和技巧做了大范围的修改。内容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动力学基础、表面现象、电解质溶液和电化学。在知识点的分布和先后次序安排方面,力求突出前后内容的连贯性、系统性和严密性。在具体内容的叙述方法上力求通俗易懂。

作者介绍:

王明德,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物理化学的教学工作。讲授物理化学、工科大学化学、理科大学化学、结构化学等。   曾获得西安交通大学2004年教师授课竞赛普通授课二等奖.   在钱学森实验班人才培养方面被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 .   获08-09学年西安交通大学“东方能源奖教金优秀教师称号”.   获得西安交通大学2011年教师授课竞赛多媒体授课二等奖.

书籍目录:

绪论

0.1 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

0.2 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0.3 关于物理量的表示和运算

0.4 SI单位

第1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1 基本概念

1.1.1 系统与环境

1.1.2 热力学平衡状态

1.1.3 状态的描述

1.1.4 状态变化及其描述

1.1.5 状态函数及其性质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2.1 热和功

1.2.2 内能与第一定律的数学式

1.2.3 体积功的计算

1.2.4 可逆过程体积功的计算

1.3 等容热、等压热和焓

1.3.1 等容过程

1.3.2 等压过程

1.3.3 等温过程

1.4 焦耳实验

1.5 热容

1.5.1 定义和分类

1.5.2 Cp与CV的关系

1.5.3 纯物质的Cp,m与温度的关系

1.6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1.6.1 等温过程

1.6.2 非等温过程

1.6.3 绝热可逆过程

*1.6.4 多方过程

1.7 热化学

1.7.1 反应进度

1.7.2 标准摩尔反应热效应

1.7.3 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1.7.4 反应热效应的测定

1.7.5 Qp,m与QV,m的关系

1.8 标准摩尔反应热效应的计算

1.8.1 标准摩尔生成焓法

1.8.2 标准摩尔燃烧焓法

1.8.3 其它方法

1.9 反应热效应与温度及压力的关系

1.9.1 ΔrHm与压力的关系

1.9.2 ΔrHm与温度的关系

1.9.3 相变焓

1.1 0绝热反应

1.1 0.1 等压绝热反应

1.1 0.2 等容绝热反应

1.1 1溶解热和稀释热

1.1 1.1 积分溶解热和积分稀释热

1.1 1.2 微分稀释热和微分溶解热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2.1 自发过程和平衡状态

2.1.1 自发过程及其特点

2.1.2 可逆过程与平衡状态

2.2 卡诺原理

2.2.1 卡诺热机

2.2.2 卡诺原理

2.3 熵概念

2.3.1 任意可逆循环的热温商

2.3.2 熵的引出

2.3.3 任意不可逆循环的热温商

2.3.4 熵判据

2.4 熵的统计意义和规定熵

2.4.1 熵的统计意义

2.4.2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纯物质的规定熵

2.5 熵变的计算

2.5.1 简单变化

2.5.2 相变化

2.5.3 化学反应

2.6 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2.6.1 亥姆霍兹函数

2.6.2 吉布斯函数

2.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

2.7.1 热力学基本方程

2.7.2 麦克斯威关系式

2.7.3 热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3.1 基本概念和组成表示法

3.1.1 基本概念

3.1.2 组成表示法

3.2 偏摩尔量

3.2.1 概念的引出

3.2.2 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

3.2.3 偏摩尔量之间的关系

3.3 敞开相热力学基本方程和化学势概念

3.3.1 敞开相热力学基本方程

3.3.2 相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

3.4 纯凝聚态物质和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3.4.1 纯凝聚态物质的化学势

3.4.2 纯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3.4.3 理想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3.5 溶液的饱和蒸气压和理想溶液

3.5.1 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3.5.2 溶液的饱和蒸气压

3.5.3 理想溶液

3.5.4 理想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3.5.5 理想溶液混合过程中态函数的变化

3.6 理想稀溶液和亨利定律

3.6.1 理想稀溶液和亨利定律

3.6.2 亨利常数的物理意义

3.6.3 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3.6.4 使用不同浓度时溶质的化学势表达式

3.7 实际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3.7.1 以理想溶液为参考

3.7.2 以理想稀溶液为参考

3.8 活度的蒸气压测定法

3.8.1 以拉乌尔定律为参考

3.8.2 以亨利定律为参考

3.8.3 不同浓标对应的活度系数不同

3.9 实际二组分溶液的理论分析

3.9.1 吉布斯 杜亥姆公式

3.9.2 杜亥姆 马居尔公式

3.9.3 A、B二组分系统的气 液平衡组成

3.1 0分配平衡

3.1 1稀溶液的依数性

3.1 1.1 蒸气压降低

3.1 1.2 凝固点降低

3.1 1.3 沸点升高

3.1 1.4 等压过程的组合

3.1 1.5 渗透压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化学平衡

4.1 化学反应的可能性与化学平衡

4.2 理想气体的化学平衡

4.2.1 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4.2.2 Kp与Kp、Kc、Kx、Kn的关系

4.2.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4.3 纯凝聚态物质与理想气体之间的化学平衡

4.3.1 平衡常数

4.3.2 分解压

4.4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4.4.1 标准平衡常数

4.4.2 理想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4.4.3 理想稀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4.4.4 多相反应平衡

4.5 平衡常数的计算

4.5.1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法

4.5.2 标准熵法

4.5.3 线性组合法

4.5.4 水溶液中离子的标准热力学数据

4.6 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4.6.1 范特霍夫方程

4.6.2 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4.7 同时平衡

4.7.1 同时平衡

4.7.2 甲烷水蒸气转化制氢

4.7.3 反应的耦合

*4.8 绝热反应

4.9 平衡常数与压力的关系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相平衡

5.1 相律

5.2 克拉佩龙方程

5.2.1 克拉佩龙方程

5.2.2 克劳修斯 克拉佩龙方程

5.2.3 外压对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影响

5.3 单组分系统相图

5.4 二组分部分互溶双液系

5.4.1 水 苯酚相图

5.4.2 杠杆规则

5.5 二组分完全互溶双液系

5.5.1 理想溶液的压力 组成图

5.5.2 理想溶液的温度 组成图

5.5.3 精馏原理

5.5.4 A、B二组分非理想溶液的T x图

5.6 二组分完全不互溶双液系

5.7 二组分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系

5.7.1 二组分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系的T x图

5.7.2 热分析法绘制相图

5.8 二组分连续互溶固溶体系统

5.8.1 固溶体的熔点介于TA和TB之间

5.8.2 具有最低熔点或最高熔点的连续互溶固溶体

5.9 二组分有限互溶固溶体系统

5.9.1 共晶型有限互溶固溶体系统

5.9.2 包晶型有限互溶固溶体系统

5.1 0形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物系

5.1 0.1 化合物与A、B二组分在固态完全不互溶

5.1 0.2 化合物与A、B二组分可形成有限互溶固溶体

5.1 1三组分系统相图

5.1 1.1 三角坐标系

5.1 1.2 部分互溶系统相图

5.1 1.3 二固体盐 水系统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6.1 化学反应速率

6.1.1 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6.1.2 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

6.2 基元反应与质量作用定律

6.2.1 基元反应

6.2.2 质量作用定律

6.2.3 复杂反应

6.3 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

6.3.1 零级反应

6.3.2 一级反应

6.3.3 二级反应

6.4 速率方程的建立

6.4.1 微分法

6.4.2 积分法

6.4.3 半衰期法

6.4.4 非线性拟合法

6.5 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

6.5.1 对峙反应

6.5.2 平行反应

6.5.3 连串反应

6.6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6.6.1 范特霍夫经验规则

6.6.2 阿累尼乌斯经验公式

6.6.3 活化能的获得

6.6.4 表观活化能

6.7 几种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方法

6.7.1 选择反应速率的控制步骤

6.7.2 平衡态近似

6.7.3 稳定态近似

*6.8 微观可逆性原理

6.9 链反应

6.9.1 链反应

6.9.2 直链反应

6.9.3 支链反应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 表面现象

7.1 界面张力

7.1.1 界面张力

7.1.2 影响界面张力的因素

7.2 表面热力学

7.2.1 表面热力学基本方程

7.2.2 热力学平衡条件

7.3 润湿现象

7.3.1 润湿

*7.3.2 铺展系数和黏附功

7.4 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

7.4.1 附加压与液面曲率半径的关系

7.4.2 毛细现象

7.4.3 毛细现象的定量处理

7.5 蒸气压和溶解度与曲率半径的关系

7.5.1 饱和蒸气压与曲率半径的关系

7.5.2 溶解度与溶质曲率半径的关系

*7.6 新相生成与介安状态

7.6.1 蒸气凝结时临界成核半径与过饱和度的关系

7.6.2 蒸气凝结时临界成核半径与过冷度的关系

7.6.3 液体凝固时临界成核半径与过冷度的关系

7.6.4 过热现象

7.7 溶液表面的吸附

7.7.1 吉布斯吸附公式

7.7.2 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

7.8 表面活性剂

7.8.1 结构特点及其分类

7.8.2 胶束的形成

7.8.3 溶液表面吸附的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

7.8.4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8章 电解质溶液

8.1 法拉第定律

8.1.1 几个基本概念

8.1.2 法拉第定律

8.2 离子的迁移数

8.2.1 迁移数

8.2.2 离子的电迁移率

8.2.3 迁移数的测定

8.3 电导率和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8.3.1 电导率

8.3.2 摩尔电导率

8.3.3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8.4 电导率测定的应用

8.4.1 测定解离度和解离平衡常数

8.4.2 确定难溶盐的溶解度

8.4.3 电导滴定

8.5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8.5.1 溶剂的介电效应和水合作用

8.5.2 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系数

8.5.3 强电解质溶液的离子互吸理论

8.5.4 德拜 休克尔 昂萨格电导理论

思考题

习题

第9章 电化学基础

9.1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9.1.1 几种电势

9.1.2 原电池的写法

9.1.3 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9.2 可逆电池热力学

9.3 可逆电动势的测定

9.3.1 可逆电池

9.3.2 韦斯顿标准电池

9.3.3 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9.4 电极电势和电动势与组成的关系

9.4.1 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

9.4.2 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性

9.4.3 能斯特公式

9.4.4 标准电动势的测定

9.5 原电池的设计

9.5.1 电极的分类

9.5.2 把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9.5.3 把非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9.5.4 设计浓差电池

9.6 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9.6.1 活度系数的测定

9.6.2 测定难溶盐的溶度积常数

9.6.3 测定溶液的pH值

9.6.4 电势滴定

*9.6.5 电势pH图

9.7 分解电压

9.7.1 电极反应速率

9.7.2 分解电压

9.8 电极的极化

9.8.1 浓差极化

9.8.2 活化极化

9.8.3 超电势的测定

9.9 电解反应

9.9.1 电极反应

9.9.2 金属的电沉积

9.9.3 铝及铝合金的表面氧化

9.10 金属腐蚀与防护

9.10.1 金属腐蚀

9.10.2 影响腐蚀速率的主要因素

9.10.3 金属防腐蚀

思考题

习题

附录

附录Ⅰ 25℃下部分物质的标准热力学数据(p=105Pa)

附录Ⅱ 25℃下部分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p=105Pa)

附录Ⅲ 25℃下水溶液中部分物质的标准热力学数据

附录Ⅳ 部分物质的等压摩尔热容(单位:J?K-1?mol-1)

附录Ⅴ 部分物质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和沸点升高常数

附录Ⅵ 25℃下的标准电极电势(p=101.3 25kPa,b=1mol?kg-1)

附录Ⅶ 原子量表

附录Ⅷ 希腊字母读音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摘要:

《物理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主要是对许多内容的阐述方法和技巧做了大范围的修改。内容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动力学基础、表面现象、电解质溶液和电化学。在知识点的分布和先后次序安排方面,力求突出前后内容的连贯性、系统性和严密性。在具体内容的叙述方法上力求通俗易懂。
  《物理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适合所有需要开设物理化学课程的工科各专业、理科近化学专业学生使用。也适合与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相关的科研工作者,以及物理化学考研族参考。

编辑推荐:

《物理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讲述知识点方式独特,通俗易懂;有大量的思考题和习题,对通过考试或考研有切实帮助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物理化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22227300
如需购买下载《物理化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2版印次1
定价(元)39.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物理化学是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15.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O64 的主题关于 物理化学-高等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