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的桃花源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移动的桃花源

石守谦,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代:2015

定价:40.0

书籍简介:

本书为石守谦教授主持“东亚文化意象之形塑”课题的成果结集,收入作者近年来六篇有关东亚山水画交流方面的论文,主要涉及“东亚文化”意向形成、桃花源题材在中日韩三国绘画中的影响和异同、《潇湘八景》山水画与东亚风景观看、日本著名画僧雪舟入明与当时苏州和北京画坛比较、夏文彦《图绘宝鉴》与对雪舟作品的阅读、日本摺扇画与山水画扇在明代的流行等几个专题。

作者介绍:

石守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及考古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所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任“中研院”历史语言所研究员。着力从文化史角度探讨画史风格与文化环境的关系,主要著作《风格与世变》、《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移动的桃花源:东亚世界中的山水画》,并主编《大汗的世纪:蒙元时代的多元文化与艺术》,另有学术论文多篇。近年主持“移动的桃花源——10世纪至16世纪山水画在东亚的发展”项目,主张以东亚作为一整体,来对中、日、韩三国的山水画发展进行全盘观察,特别注意三区域间的互动现象。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移动的桃花源──桃花源意象的形塑与在东亚的传布

第三章 胜景的化身──潇湘八景山水画与东亚的风景观看

第四章 人物的来往──雪舟入明及当时北京、苏州画坛之变化

第五章 画史知识的传播──夏文彦《图绘宝鉴》与雪舟的阅读

第六章 物品移动与山水画──日本折扇西传与山水扇画在明代中国的流行。

后记

图版目录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石守谦教授从2007年开始主持中研院“东亚文化意象之形塑”课题项目,在之后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撰写了六篇有关东亚山水画交流方面的论文,陆续发表在台湾大学艺术研究所的《美术史研究集刊》和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术期刊上,本书即为这六篇专论的结集。由于国内向来对日、韩美术史较少深入了解,更不用说从整体上来考察它们的互动关系,因此石守谦教授在此方面的研究具有学术上的开拓意义。
  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后逐渐为韩国、日本所接受,在拥有共同理念和传统的基础上,又延展出各具特色的在地文化。比如“净土”、“桃花源”等理想之境,在将理念付诸笔端,加以形象描绘的过程中,都与各国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不断被再创作与辗转流传,生发出各种变种,塑造出既可相通但又面貌各异的文化意象,其间故事,颇值玩味。这种具有高度共享性的传统文化意象,正可以增进现代东亚国家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了解,寻求一个更大的东亚文化的视野。
  书名“移动的桃花源”——意指10至16世纪山水画在东亚的传播与发展。在这几个世纪当中,山水画发展成为东亚文化世界中有具代表性的艺术类型。作者以此为切入点,将之视为研究中、日、韩等东亚国家之间文化互动的考察对象。

编辑推荐:

山水画向来被视为中国艺术对世界文明的特有贡献。它对自然所表现的尊崇与不断企求回归的态度,配合着绘画形象的展示,被认为呈现了一种“西方所无”的精神,甚至是“东方文明”的代表。中国山水画的高度成就,也被由它对日本、韩国等邻近国家影响的论述,予以强化。本书以更审慎的态度,尝试在风格学的研究取径之外,在理念、知识、人物与绘画相关物品等不同层次的往来移动中,重新评估过去论者以汉文化为中心论述中国山水画的有效性,并以中日韩互动的事实为架构,探讨10至16世纪山水画在东亚的发展,及其所共组成的文化意象,找回过去被一元论述所牺牲之重要的历史讯息。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移动的桃花源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9787108053121
如需购买下载《移动的桃花源》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移动的桃花源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15.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212.053.1 的主题关于 山水画-绘画评论-东亚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