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唯美主义
唐诗的唯美主义封面图

唐诗的唯美主义

苏缨, 毛晓雯, 著

出版社: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2.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对唐诗的全新解读和赏析,共选取了李商隐、李贺、王勃、张若虚、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二十五首经典名作,通过对诗词典故的考证,对中西方文化潮流的对比,以及对诗人身世遭遇的分析,让我们领略了唐诗的优美和瑰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近距离观察唐诗以及唐朝这个朝代的新的窗口。

书籍目录:

序言:小径分贫的花园,与通向花园的所有小径

专论.唐诗的唯美主义

美将我们俘虏,更美将我们释放锦瑟(李商隐)

感伤是一种终生不愈的残疾重过圣女祠(李商隐)

开满秘密的花园《碧城》三首(李商隐)

看不见的城市天上谣(李贺)

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

随笔.唐诗小札

诗与帝国对峙野望(王绩)

离歌响起,不诉离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于轮回中开启永恒之门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思念如蝴蝶般扑面而来望月怀远(张九龄)

善的乏力读张九龄《咏燕》

人生是个苍凉的手势读王维《终南别业》

时间永在,是我们飞逝读刘希夷《代悲白头吟》

不敢诉封的信读宋之问《渡汉江》

母亲是一个叫做“温暖”的地方读孟郊《游子吟》

目的地不明读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悲观主义的花朵是心的名胜读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如果爱,请深爱读薛涛《牡丹》

献给一个时代的情书读韩翃《寒食》

沉默的牺牲读白剧易《燕子楼》

时间如白昼之月,暗中运行读刘禹锡《金陵五题》

家乡,在那美的远方崔涂《春夕旅怀》

月光再亮,终究冰凉读张泌《寄人》二首

绕过诗的守门人读张籍《节妇吟》

鸳鸯蝴蝶梦未完待续读崔珏《和友人鸳鸯之什》三首

向记忆深处打听一个人读杜牧《赠别》二首

后记

前言

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怪,我知道。但我不打算改,它准确地表达了我对诗与世界的关系的理解:诗可以延伸出通向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路,包括宇宙和心灵;世界上任何一条路最后都会归于诗,哪怕这条路一开始和诗南辕北辙。下面的章节。是我在诗中走过的某几条路,我邀请你与我同行。不过请你注意,这是一次奇怪的旅行,同一条路并不一定通往同一个地方。

暗号.川端与“底”

我知道一个关于川端康成的秘密,这个秘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这是《雪国》的开场白。”从开场白开始,川端就使用了“底”字,接着会发现,《雪国》中“底”出现的频率高到不自然的地步,而且相当多的时候并没有使用“底”字的必要。为什么迷恋“底”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讯息?

川端先生已离开人世三十余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底”已永远成谜。即使川端先生仍在世也未必能解开这个谜,或许先生自己也没有正确答案。有些暗号无人能解,无人知道那暗号所对应的真相。包括当事人。但正是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或者说到处都是正确答案,这些暗号才显得意味深长和引人入胜。

诗中藏匿着数量惊人的暗号,诗人都没发现,你有没有发现?读这本书后。你能发现几个?

捕捉.傅科摆

1851年,在巴黎,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为了推翻《圣经》中所说的“大地是静止不动的”,制作了一个由67米的绳索和28千克的摆锤组成的摆。摆锤下方是巨型沙盘,用于记录摆锤的运动轨迹。如果地球一动不动,那么摆应在沙上画下唯一一条轨迹但是,摆每过一个周期,就会偏离原来的轨迹一点,两个轨迹之间相差约3毫米。这3毫米,正是地球以子弹速度不停旋转的证据。

地球自转在傅科摆出现之前就存在,在傅科摆将来灭亡之后也会继续存在,傅科摆和地球的生命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但,生命短暂的傅科摆证明了地球自转永恒的存在。诗与傅科摆是同类,诗用有限之文字表现无限之空间、时间与心灵。一次哭泣,一团云烟,一枚手印,皆因诗成为永恒的存在。

科学家捕捉地球的脉搏,用傅科摆演示;诗人捕捉灵魂的颤动,用诗篇传达。傅科摆让人类了解地球,诗篇让人类了解自己。傅科摆与诗的区别在于,傅科摆会死亡。

魔术.犹大之窗

《犹大之窗》是美国侦探小说家狄克森.卡尔最精彩的一次“不可能犯罪”:两个人进入封死的房间后,其中一人陷入了15分钟的昏迷状态,不过15分钟,罪恶不,说是“魔术”更准确些已发生。在这密闭的、反锁的、与世界隔绝的房间里,另一人已被谋杀,但昏迷者却不是凶手。如果不是神干的,那么这房间一定有着一扇只有凶手才看得见的犹大之窗。犹大之窗,不是一扇真的窗,是罪犯用灵活头脑和缜密逻辑找出的常人的思维死角,是完成这出不可能犯罪的最佳角度。是魔术,更是艺术。

诗人时时都在制造“不可能犯罪”,带着诗般的杀意。他们在符号的海洋中寻找那朵能将读者淹没窒息的浪花,企图用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伏击读者,完成注入力量、抽去温度、剥离思考、阻截血液流动等高难度动作。他们毕生都在寻找通向自身和他人心灵的犹大之窗,进入那栖息在身体里的、上锁的房间。

反射.罗氏墨迹测验

罗氏墨迹测验,是一种人格测验方法。测验者向被试者呈现各种由墨渍偶然形成的形状,让被试者在无拘束的环境中自由联想。被试者的联想,就是其个性的真实反映。联想的顺序及结果,即是其思想运行的轨迹。

诗如墨迹,颜色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是创作者赋予的。但从解读开始,就已成为读者的作品。是读者与诗的化合物。一个人解读一首诗,即是在照灵魂的镜子,通过诗这一镜面反射出灵魂的颜色与形状。你对诗的解释,就是一份灵魂诊断书。如果没有做过罗氏墨迹测验,不妨读诗看看,效果一样,且测验品美得多。

征服.CS

诗人和读者的关系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友好、和谐,甚至恰恰相反,他们好比CS游戏中的反恐先锋与武装暴徒,上演着激烈的对抗。诗人是热血澎湃的反恐先锋,子弹是语言、结构、情感、思想和意象,每一发都瞄准读者的心脏,等待他们投降;读者是武装暴徒,或左右躲闪,或坐以待毙,有时被子弹打穿了胸膛,有时安然无恙。奇怪的是,被打穿胸膛的从此爱上杀戮者,而安然无恙的,并不感激主的仁慈和攻击者的手下留情。

被诗征服,大概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失败方式。在诗的战场上,我渴望这样的失败。

走过了通向花园的所有小径,我们真的走进了小径分岔的花园了吗?未了,以卡尔维诺的话作结:“我对于文学的前途是有信心的,因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只有文学才能以其特殊的手段给予我们的感受。”希望这本书给予你丰富的感受。

毛晓雯

2009年5月

后记

1.

欣赏诗歌,其实和欣赏球赛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外行,不熟悉双方球员的背景和特点,不了解球队的战斗历史,也不懂得比赛规则,那么即便是最顶级的比赛也无法让你获得多少乐趣。你对足球的熟悉程度越深,从球赛当中获得的快感也就越大,这应该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欣赏诗歌,和玩电子游戏的道理也是一样:你参与的程度越深,获得的乐趣也就越大。而要想参与得更深,自然就有必要精通游戏的各种规则,熟悉游戏的地图和所有道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这应该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很多人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却提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主张:摆脱注释,摆脱一切背景知识,只凭“最直接的心灵的感悟”,因为“美是不可言说的”。

好吧,即便“美是不可言说的”,但我们不需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领会诗歌之美吗?而理解诗意就需要许多扎实的工作了。况且,美不一定就是不可言说的,只不过有人愿意把它言说出来,而有人作了相反的选择。这看上去应该属于生活态度的问题,无论哪种选择都无可厚非。

美如何可以被言说出来呢?道理其实非常简单。人体为什么看起来是顺眼的,“大师”们可以说人体是得造化之妙,蕴宇宙之气,法阴阳,合五行,有神鬼莫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但是,也可以有非常朴素的解释:因为人体是中轴线对称的。

于是有人会问,维纳斯断了臂,美在哪里呢?其实这个雕像在断臂之后依然是中轴线对称的,并且给人以更多的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这和诗歌的“歧义空间”正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反过来设想一下:如果断臂维纳斯的雕像只断掉了一只胳膊呢?

道理就是这样简单,以前我甚至没想过这是一个需要解释的问题。我在《人间词话讲评》序言里的一段话同样适用于这里:文艺理论的一大功能就是把所谓不可言说的东西言说出来。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这么做,也不是所有人都赞成这么做,甚至有入觉得似懂非懂的朦朦胧胧的感觉才是最好的,这也无可厚非。“禅客相逢唯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我尊重弹指派的深不可测,但我是讲理派。

2.

人们的审美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旧有的唐诗选本未必适合现在的时代了。《唐诗三百首》是清代的蒙学读物,《唐诗选》也已经是几十年前的选本了,带着那时特有的时代烙印。而我这本书,选讲的是一些风格上带有唯美主义倾向的诗歌,是唐诗中最美丽的那些作品。这样的选讲标准如果放到过去,肯定是要受到批判的。

这本书的初衷,是要做一个古典诗词的普及读本,要有一些“畅销书化”的写法。我非常认可编辑的要求,也承认这比较符合市场需求。事实上我在以前也写过这样的作品,书也颇能为市场接受。但有些事,道理虽然想得明白,却很难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弃自己想要做得更加专业一些的想法。一坐在电脑前边,总是不自觉地想要写得更好一些,会拿出一点畅销书市场绝不需要的专业精神。但是,在一个连专家们都不断跨出专业、牺牲专业精神以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玩票事业的时代,我这一点点愚蠢的火花也不知道还会闪烁多久。

这本书,内容上我有时也会用上一些论文的笔法,对一些诗歌史上的疑难问题作出适度的辨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希望这个通俗读物也能有一点点的学术价值,但在形式上用的是散文的形式,希望读者能获得一种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希望我做到了。作者2009年5月

内容摘要:

  迄今为止,唯美唐诗解析领域最权威、最通俗、最优美的普及读本。  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唐诗,雄浑大气、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凝聚着中国文化的精华,它将我国古典诗歌的音韵和谐、文字精练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唐诗为国人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本书对唐诗的唯美主义作了详细的解读。  诗可以延伸出通向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路,包括宇宙和心灵,世界上任何一条路最后都会归于诗,哪怕这条路一开始和诗南辕北辙。  诗人时时都在制造“不可能犯罪”,带着诗般的杀意。他们在符号的海洋中寻找那朵能将读者淹没窒息的浪花,企图用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伏击读者,完成注入力量,抽去温度、剥离思考、阻截血液流动等高难度动作。他们毕生都在寻找通向自身和他人心灵的犹大之窗,进入那栖息在身体里的、上锁的房间。  诗人是另一种独裁者,他毋需颁布法令或建立军队,然而全世界都沦为诗歌的道具供其予取予求,由他安排角色和剧本。无垠宇宙在诗人面前等待着,不言不语,而诗人终日思索的,是在其中挑选怎样的演员,展开怎样的情节,才能成功演出自己内心那部荡气回肠、永垂不朽的好戏。【作者简介】  苏缨、毛晓雯合著:《纳兰容若词传》,2009年。  苏缨作品:《纳兰词典评》,2008年。  《人间词话讲评》,2009年。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唐诗的唯美主义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5887845
《唐诗的唯美主义》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兰州出版单位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5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唐诗的唯美主义是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于2009.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2 的主题关于 唐诗-文学欣赏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