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体系的变迁与发展
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体系的变迁与发展封面图

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体系的变迁与发展

王丽华,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试图通过对处于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建构与建设进程中的佤族乡村政治权力、政治角色、政治关系和政治文化的变迁与发展的描述分析,探析其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客观进程、动力机制、制约因素、模式转换和规律特点,深刻把握佤族乡村政治发展的脉络与进路,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对少数民族乡村政治现代化发展主题的理性把握,增强推动少数民族乡村政治现代化发展的理性自觉。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对沧源佤族传统政治体系的现代性初始嬗变进行了历史考察;第二章研究了建国初期沧源佤族新型乡村政治体系的建构;第三章探讨了人民公社体制下佤族乡村权力结构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功能;第四章以H乡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乡政村治”体制下乡级政权的权力关系及其对佤族乡村社会的现实功能;第五章以G村为例,分析了“乡政村治”体制下村社政治体系的权力构成和内外权力关系;第六章对G村村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七章对近代以来沧源佤族乡村政治体系变迁与发展进行总体回顾和前瞻。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体系发展的趋势是:国家政权必须调整对少数民族乡村社会传统的统治方式,通过弹性整合建构和完善国家政权与少数民族乡村社会的良性互动。

书籍目录:

序导论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一)研究的目的(二)研究的意义二、研究现状(一)关于村民自治的研究(二)关于乡村关系的研究(三)关于乡镇体制改革研究(四)关于乡村政治变迁的研究(五)关于少数民族乡村政治的研究(六)关于佤族政治的研究三、相关概念(一)农村与乡村(二)变迁与发展(三)社会转型与社会转型期四、分析框架(一)纵向分析框架(二)横向分析框架五、研究路径与方法(一)研究路径(二)研究方法第一章 传统政治体系的现代性初始嬗变一、传统政治体系概述(一)沧源佤族的源流和沧源的历史建置(二)传统政治体系的社会基础(三)传统政治体系的多样性形态二、传统政治体系的现代性初始嬗变(一)初始嬗变的社会历史背景(二)初始嬗变的历史过程(三)初始嬗变的基本形态三、传统政治体系现代性演化的主要特征(一)浅表性(二)多元性(三)双重性第二章 新型乡村政治体系的建立一、新型乡村政治体系建立的历史必然性……第三章 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乡村政治体系第四章 “乡政村治”体制下的乡级政权体系第五章 “乡政村治”格局下的村社政治体系第六章 “乡政村治”体系中的村民政治参与和政治文化第七章 对乡村政治体系变迁与发展的回顾和前瞻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将民族政治学的民族国家建构与建设理论和民族政治体系概念相融合,建构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分析框架;同时借鉴和应用社会学、民族学的相关理论和田野调查方法,以一种全面、立体和动态的独特视角,对云南沧源佤族乡村政治体系的变迁和发展进行个案研究。试图通过对处于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建构与建设进程中的佤族乡村政治权力、政治角色、政治关系和政治文化的变迁与发展的描述分析,探析其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客观进程、动力机制、制约因素、模式转换和规律特点,深刻把握佤族乡村政治发展的脉络与进路,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对少数民族乡村政治现代化发展主题的理性把握,从而增强推动少数民族乡村政治现代化发展的理性自觉。【作者简介】  王丽华,汉族,山东省梁山县人。1984年获云南大学历史学学士,1998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研究生班,2011年获云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任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长期从事党史、党建和民族政治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著、主编、参编著作、教材8部;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省部级课题多项;在核心期刊和一般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体系的变迁与发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10106687
如需购买下载《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体系的变迁与发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体系的变迁与发展是人民出版社于20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93.2 ,K285.5 的主题关于 佤族-政治制度史-研究-沧源佤族自治县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