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18.0
这本书体现了作者在一分浮躁的时代对生活的严肃而又活泼的思考,其中每一篇文章可以说都是作者对自己的人生的审视。
编者的话
序言
人生感悟
敬畏读者
换位思考
自嘲是要有点底气的
调子再低一点
无表情交流
声誉
潜规则与正规则
分身术
阴阳平衡
下好每一步棋
操不完的心事
口无遮拦要不得
空中“地震”的体验
当官的代价
凭良心做事
决不再喝生死酒
小事糊涂一点好
目标就是力量
拒绝冗言
苦尽甘来
爱与死
持之以恒
少给人以威胁感
一蓑烟雨任平生
大词汇,小词汇
身外之物
人生路上总有不称心的事
和而不同
好汤是用文火慢慢熬出来的
激活生命
十年寒窗
自由自在的境界
讨巧
生命的节奏
高瞻远瞩是一种能力
“爱”是神圣的
做学问的规矩
人是要有点激情的
代沟
自由自在
缺乏艺术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高莽先生给了我一面镜子
接发球的艺术
让简朴成为一种时尚
捧场
“有型”
自我加压的乐趣
虚静的境界
名人的脆弱
爱的节奏感
礼仪
“家”的情结
人有时候是为别人而活着的
人可以改变失误,但不能改变个性
友情提示
DontPanic!
也谈钝感力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笨鸟先飞
小不忍则乱大谋
灵感
快乐工作
淡雅而高尚
用心说话,真心待人
找寻忘我的境界
“每分钟都不向党交白卷”
一步之遥
人无完人
“老有所学”
“认真”两字不可少
与人为善
当官的套路
知己知彼
学问与官衔不是一回事
荣誉与责任
永不言败
忌谎
大智若愚是一种境界
工夫在言语之外
学会“制怒”
气质是磨练出来的
我看“吃亏是福”
低调是一种美德
交友不求零距离
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
爱是力量的源泉
多给别人一点空间
享受生活(EnjoyLife)!
文选杂记
北京奥运的影响将使绝大多数中国人受用一辈子
士气
弘扬北京奥运的精神遗产
参加全球世博重要城市卫星双向传送上海与大阪篇录播
我们的空间,我们的作为
国际化能力
图书馆是灵感之源
图书馆是感知世界的知识剧场
数字图书馆高层论坛即将举行
关注“死角”
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政治家的长处
照镜子
天人合一
人类本性深处蕴藏着“情绪共鸣”的激情
国家的实力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群体的忠诚度
谁主导网络,谁就拥有话语权
居安思危
为年轻人撑腰
胸怀社会
发展你的强项
希拉呈有希望
后生可畏
“八股”不仅仅是文风问题
让短信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交流形式
加大对社会科学研发投入的力度
我的导师李芳馥先生
图书馆是人类分享知识的最佳伙伴
老学者的风范
在重庆图书馆作世博报告
话说舆论场
读青山七惠《一个人的好天气》有感
学习型的上海世博协调局
到农家乐轻松地读点书
影响世界的十本书
每个人都是一座图书馆
世界被格式化了
默克尔给国人的“震撼”
印刷和电子资源都是人类的智慧资源
澳门印象
南非、越南和澳门访问记
让简约流行起来
别让豪华书损害“悦读”权利
数字图书馆发展面临的课题
别让厚重的书压弯了读书人的腰
我看“阴阳八卦”
《中文元数据概论与实例》序言
关于“学派”的问题
城市的价值观
写在日文版《21世纪图书馆新论》再版之际
职业家和政治家的区别
图书馆与书店是功能互补的关系
规范化是资源共享的基础
科技情报服务的公益性问题
图书馆是民主社会不可缺少的社会机构
贵在坚持,难在坚持
恐怕今后当了贵族才能静下心来读书了
回青一博客
主流文化vs.主流媒体
无所不在(Ubiquitous)
利益相关者(Staketlolder)
信息力口油站(iGS)
印刷电子(PrintedElectronics)
遍布街头巷尾的还书箱
官总是越来越多的
《世界经典图书馆建筑》在国外的反应
劳动是快乐的
出席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有感
期盼崭新的一年
中华文化价值观
上海之窗
海归也要自知之明
日本图书馆协会理事长盐见升先生七十大寿贺信
上海市图书馆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期待学术性书评
多一门语言多一片天地
web2.0和长尾
贺卡也要创新
新年好!
公私合作模式(PFI)
社会实践也是一门课程
2006年度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
图书馆学情报学专家的优势
国际图联机关刊物介绍新书《世界经典图书馆建筑》
向年轻人学习!
散布知识,散布生命
政治正确
读张琪玉教授著作有感
国图又有大手笔
参加第四届世博论坛有感
读《文汇时评》“值得敬仰的科学隐士精神”有感
第三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开幕
静下心来读书
出席上海领军人才工作推进会议有感
老同学聚会
中文正式成为国际图联的工作语言
2006年七月俄美之行
《公共图书馆战略管理》序言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前言
当我看到《图谋博客》最近关于博文体的评论之后,突然有了想出版一本博文体图书的冲动。在上海大学出版社焦贵平老师的鼓励下,我决定做一个大胆的尝试。
三年前,我是在老槐、超平、图谋、尤其是斋主等一批博客先驱的鼓励下开博的。而一上手便欲罢不能,大约每周两次的写博频率,仅“人生感悟”的栏目就有120多篇。小时候喜欢写日记,所以这几年以写日记的方式积累了不少短篇心得。看了《图谋博客》关于博文的定义,突然发现自己写的这些短篇正可以归入时髦的博文之列,真是快哉,乐哉。
平时习惯写口语化的小文章,尤其喜欢写百来字的杂文,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十年前曾想写一本图书馆学概论似的专著,因为缺乏理论素养和文字功底,只得借口“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生动活泼的笔调”匆匆完成了《21世纪图书馆新论》。尽管本书出了两版,印了多次,并出版了日文、英文以及繁体字版,但总觉得登不上理论界大雅之堂。如果说它是一部“博文体专著”的话,那只能说是一种巧合。
所谓博文,有新老两重含义。以前凡是提到博文,肯定是指博学多才的人写的博大精深的文字(但也有人把博文与冗文联系了起来,比如说“百度百科”对博文的第二条定义就是“冗长的言辞”);现在所说的博文主要是指博客上的文章,是网络新名词,年轻人很少会把博文联想到前者的含义。
既然博文是一个新名词,就该有个定义。我查了不少资料,除了讲它是博客文章的以外,还没有找到一个确切的学术性定义。
本书收录的博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短小精悍,与手机短信的篇幅差不多,书中收录的博文大多数都在500字左右,最短的只有200-300来字。博文的特点是要满足现代网络快速传播和阅读的需要,文字太长的话,就不成其为博文了。
其次,文字简短,涵义深刻。每篇围绕某个事件或某个生活片段展开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比如,“高莽先生给了我一面镜子”中,我用以下文字开头:
高莽先生为我画了一幅像,要我也在画像边写一句话,我写道:人最怕的是看不到自己,幸运的是,高莽先生给了我一面镜子。
最后我用以下文字结尾:
我发现一个道理,凡是有才华的人都是很谦虚的,因为有才华的人总是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寻找自己的不足。高莽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一个卑以自牧、一身正气的人。
可见,首尾主题鲜明,从一件小事悟出一个道理。
第三,博文是自己的人生经历,就像日记一样,是自己经历过,而不是杜撰的事情。比如,“一蓑烟雨任平生”一文中,我从“今天,我收到福星法师的来信”展开。然后在结尾中写道:
福星法师提醒得对,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奔腾向上的气势和吟啸前行的精神。有了这种状态,人才会更超脱,更豁达!
这是指某一天发生的真实的事情。这样的话,既满足了日记的要素,又突出了人生的感悟。博文与日记不同,不能像记流水帐那样面面俱到,而是要突出思想性。
第四,博文是一种自由体,没有一定的规则。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自己的特色,以上三点就是自己三年多总结出来的一种写作模式。
网络博文是现代信息社会的新生事物,现在正处于自由发展时期。有人对博文的体裁进行过研究,如“博文也是一种文学体裁吗?”(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a96fd01009e3s.html)一文中提出了博文写作的基本要素;也有人对博文的风格进行过研究,“我们的博文该怎样往下写?”(http://www.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viewblog.do?id=1169720)一文推荐了一些流行的博文;也有人从历史中找依据,甚至把博文的历史追溯到2500年前孔子的时代,说《论语》是最早的博文体裁(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708),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有的网站、企业以及城市为推广网络文化,纷纷举办各种类型的博文大赛。总之,博文已经成为当今无所不在的一种文学现象,值得研究和探讨。
本书尝试创新一种简约便携的博文版图书形式,以适应网络时代的轻阅读需求。在编排方式上,将博文分成两大板块,即人生感悟和文选杂记两大类;在时间顺序上,按照人们网络阅读的习惯,先浏览最新的,然后向前追溯。每篇博文分为两部分,即正文和评论。本书忠实于评论的原文,除了少量错别字以外,基本上原样刊登。但对英语句子,作者添加了译文。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少错误,希望本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大家提供探讨的对象和批评的靶子,为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吴建中
2008年9月30日
《建中读书博客日志》是作者三年来《建中读书》博客的精选,尝试创新一种简约便携的博文版图书形式,以适应网络时代的轻阅读需求。在编排方式上,将博文分成两大板块,即人生感悟和文选杂记两大类;在时间顺序上,按照人们网络阅读的习惯,先浏览最新的,然后向前追溯。每篇博文分为两部分,即正文和评论。每篇文后有“博客回复”,老槐、超平、图谋、竹帛斋主、江南书生、图林丫枝、青一、金妮、方言、一子、河边、薄学多毛、图情牛犊、图有其表、游园、水石、雨僧等等熟悉的博友名字都在其中。 网络博文是现代信息社会的新生事物。所谓博文,以前主要指博学多才的人写的博大精深的文字,现在博文主要指博客上的文章,是网络新名词。尽管不少人对博文的体裁,风格和要素进行过研究,但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定义。今天,博文已经成为无所不在的一种文学现象,值得研究和探讨。 本书收录吴建中近3年来的网络博文约200篇,20万字左右。本书尝试创新一种简约便捷的博文版图书形式,以适应网络时代的轻阅读需求。在编排方式上,将博文分成两大板块,即人生感悟和文选杂记两大类;在时间顺序上,按照人们网络阅读的习惯,先浏览最新的,然后向前追溯。【作者简介】 吴建中,1956年生于上海。1978年华东师大外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该校图书馆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1985年任上海图书馆副馆长。1992年英国威尔士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2002年1月起任上海图书馆馆长和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政治学院硕士和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出版有《21世纪图书馆新论》、《世界经典图书馆建筑》、《世博会主题演绎》等专著十余部和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