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头是道话中医
头头是道话中医封面图

头头是道话中医

于智敏, 于素敏, 于文瑞, 主编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4.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医事理学的专著,主要从事理学角度,对中医学蕴含的人文精神与科学思想进行阐发。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历代先贤精论,阐发中医学的疾病观,进而总结归纳中医治病的事理学原则。

书籍目录:

第一章中医学的疾病观

“疾,病也;病,疾加也。”《说文解字》

“一阴一阳谓之道,偏阴偏阳谓之疾。”《周易参同契发挥》

“人有所苦,谓之病。”《劝医论》

“习闲成懒,习懒成病。”《颜氏家训》

“心治则百节皆安,心扰则百节皆乱。”《淮南子.缪称训》

“过则为病”《养生要诀》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千金要方》

“因邪致病”《神农本草经集注》

“常不能慎事上者,自致百疴。”《真诰》

“若贪爽口而忘避忌,则疾病潜生。”《饮膳正要》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儒门事亲》

“五谷不节,变成疾病。”《备急千金要方

“强与不消,复成疾病。”《千金翼方》

“凡过用目力,皆致疾病。”《圣济总录》

“人之腑脏,皆因触冒以成疾病。”《鸡峰普济方》

“气流则形和,气盏则形病。”《圣济总录》

“嗜欲太过,疾病横生。”《圣济总录》

人有百病《遵生八笺》

第二章中医治病的事理学原则

无际大师心药方希迁和尚

和气汤《杂病广要》

快活无忧散《医灯续焰》

寡欲单方《履霜集》

医有百药《鲁府禁方》

二十四医《芦居浅语.解人颐》

不药之益寿丸《养生三要》

无价之药《养生三要》

不药之药《养生三要》

第三章医师、医事、医论

医师、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周礼.天官.冢宰》

带下医、耳目痹医、小儿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众医、良医、神医《列子.力命》

神医、圣医、工医、巧医《难经.六十一难》

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冠子.世贤》

上医,中医,下医《千金要方》

明医、良医、国医、庸医、巫医《古今医统大全》

“医之为言,意也”。《后汉书.方术列传.郭玉传》

“医者,易也。”《千金翼方》

“为医固难,而为名医尤难。”《医学源流论》

“据脉定症,是欺人之说。”《医医偶录》

“读书无眼,病人无命。”《通俗伤寒论》

“读书四误”《脉理求真》

“行医叹”《■溪道情》

第四章医道至要

大医习业《备急千金要方》

大医精诚《备急干金要方》

医德《初学记》

警医箴《古今医鉴》

疏五过《素问.疏五过论》

征四失《素问.征四失论》

医家十要《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医家五戒《外科选要》

名医十德《医论拾遗.杂说》

治病五难《苏沈良方》

不失人情《医宗必读》

病家两要《景岳全书》

医非人人可学《医学源流论》

医有彻始彻终之理《医学心悟》

涉猎医书误人论《医学源流论》

医贵问情《脉诀汇辨》

医生必读书目《医论拾遗.杂说》

为医精读之书《医学集成》

医家十知《外科选要》

医家十本《杂病治例.兰室集》

医师做派《医述》

郁离子论医《古今医统大全》

为医须明十弊《友渔斋医话》

医生六病《医验录》

治病八要《本草衍义》

劝医六则《本草新编》

人道至要《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医患通病《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第五章求医必读

却病十要《寿世青编》

病家十要《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尊生十二鉴《医灯续焰》

病家十误《医学心悟》

病家心态《古今医鉴.病家箴》

“病家十忌”《医述》

病家自误《医学源流论》

选择良医《医学源流论》

名医杂论

第六章不治之病与难治之人

病有六不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治病有四难《后汉书.郭玉传》

病有十不治《冯氏锦囊秘录》

病有六失《冯氏锦囊秘录》

养生有五难《古今医统大全.总论养生篇》

伤身四大患《冯氏锦囊秘录》

五脏难治之病《本草衍义》

第七章中医养生箴言

养生格言《鸡鸣录》

养生铭《养生铭》

保生四要《医学心悟》

戒忌保护《养老奉亲书》

卫生歌《卫生歌》

孙真人枕上记《枕上记》

养生四少诀《养生秘旨》

养生十二少《医心方》

伤生十二多《医心方》

养生有五难《养生论》

四时调理法《寿世传真》

延年二十箴《鲁府禁方》

五脏调养法《本草衍义》

养气训《友渔斋医话》

小儿无患歌《古今医统大全》

养子十法《医学入门.乳子调护》

护儿法《竹林女科证治》

先哲养生法《养生秘旨》

前言

中医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科学,其智慧的体现,就在于对天人之际的医理探求和人文社会事理的把握。本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后者的。

要想具备大智慧,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事?什么是理?什么是事理?事,《佛学大辞典》曰:“事,梵语artha。指宇宙间千差万别之现象。理,指道理。即一切事物之存在、变化所准据之法则。”事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的道理。”就是指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规律,也就是事物何以成为“那样”的道理,和我们通常所说的“物理”不同。

事理是通过人的观察、思考,从客观存在中提炼出来的,因此具有抽象性。这种抽象性常常通过形象性和通俗性来表达,因而使得事理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具体、形象、生动,表达的哲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一般而言,物理学是硬科学,事理学是软科学。自然科学属于硬科学的范畴;技巧、信息、组织和领导的知识体系则属于软科学范畴,而软科学是操纵、指挥硬科学的科学。不遵从硬科学,受的是明伤;不遵从软科学,受的是暗伤,“明伤易治,暗伤难疗”。

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事物本身的逻辑规律,这是中医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它的作用是规范思想,指导行动,为思想、行为、活动立“规则”,体现思维与存在的完全同一。思想行为的推进必须合乎规则,人们的各种活动,必须遵守各自的游戏规则。学习、研究、应用中医学也不例外。

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物的总和。中医学研究的是有病的人,而不仅仅是人的病,以人为本是中医学的核心原理。万事万物不能脱离它的“理”,以“理”为中心,万事万物皆在乎中。连接“理”和“事”的纽带是人,事理配合,事理相融,即是真理。

中医学属于复杂科学体系范畴,具有科学和人文的双重属性,囊括软科学和硬科学的诸多特征。概而言之,中医独有的理论体系、思想方法、诊疗技术和卓越的临床疗效具有硬科学的本质属性;“大医精诚”、“大医习业”、“五戒十要”,诊疗过程中强调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的“疏五过”、“征四失”、“不失人情”,治病过程中的“用药如用兵”等,又无不体现了其鲜明的软科学特征,是科学和人文的有机结合,是事理学的集中体现。诚如王永炎院士所说:“科学为人文奠基,人文为科学导航”,这是中医学的学科本质。

梁启超指出:“西洋人注重人同物的关系,所以物理学很发达;中国人注重人同人的关系,所以事理学很发达,这是中国人与西洋人不同的特点。

”中国人对“事理”的重视,远大于对“物理”的重视,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在中医学中表现得尤其突出,重人轻病,防重于治:事理贯通,法理圆融。

目前研究中医,多重视对其科学性的阐发,而忽视对其人文精神的弘扬,重视物理挖掘,忽视事理探寻,使得中医独特的事理学、人文学多被淹没。脱离中医植根的土壤去认识研究中医,难免管中窥豹,目无全牛。笔者认为,探讨隐藏于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能突出体现中医学人文科学精神的基本规律,是发展中医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生素质、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举措。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7大部分。

中医学的疾病观是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依据,是中医学治则治法确立的基础。中医的理法方药都是基于对疾病的独到认识而建立的,不理解中医的疾病观,就无法理解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医治病的事理学原则揭示中医“三分治,七分养”中的“养”,主张治病重在治“心”,治“心”在于修身养性,恬淡寡欲,文中所列举的诸多名医“方药”,虽然没有一味具体的药物,但方方明心见性,药药契合病机,实在是中医治病的事理至要。

医师、医事、医论主要通过对各类别、各层次医生的分类研究,了解各种医生的特点,探讨古代名医的最高境界,揭露庸医的基本特征。医道至要主要是研究名医之所以成为名医的成功途径,总结归纳名医所遵循的事理学原则,彰显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为现代医务工作者提供启迪与借鉴。求医必读主要针对患者人群,提出诊疗过程中必须戒除的不良行为习惯,建议患者遵从事理,与医生配合,才能早曰摆脱疾病的困扰。不治之病与难治之人主要列举了古代的“不治之病”和“难治之人”,并分析“不治”、“难治”的原因所在。中医养生箴言列举古代著名的养生保健原则,供读者借鉴参考。

本书所论述的内容,涉及和中医学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认知学等多学科内容。要想了解中医,达到较高的境界,要想领悟中医的前贤义蕴,阐发医道至要,体现中医学人文精髓,达到开发心性、启迪智慧、扶危济赢、弘道利生的目的,就必须领悟中医学的智慧。用心领会,自能从中悟出真谛,自能开中医之门而窥其玄奥,示人规矩而圆融贯通,悟岐黄之道而知常达变,入室登堂而臻于化境。

本书之论,皆先贤殚精竭虑,“读十年书,临千百证”之心悟所得,既重视医道,又不失人情,还蕴含事理。读者倘能仔细研读此书,用心思索,始则“闻而悟之”(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继则达到“慧然独悟”(《素问.八正神明论》)的高深境界。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深入领会、掌握、心悟中医学之理,把握中医学之道,终究能够实现“悟大光明法”(清.全祖望《梅花岭记》)的高深境界。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中医学理论高深玄妙,不是人人能够轻易理解的,由于年龄、文化、修养、兴趣、爱好、悟性、时间投入的不同,对中医的认识、理解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不足为奇。希望通过阅读本书,使我们能够反思,自己对中医学医理、中医学事理又能了解多少?欲为苍生大医,开启智慧为基!于智敏2007年9月,于北京

内容摘要:

  本书所论述的内容,涉及和中医学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认知学等多学科内容。要想了解中医,达到较高的境界,要想领悟中医的前贤义蕴,阐发医道至要,体现中医学人文精髓,达到开发心性、启迪智慧、扶危济赢、弘道利生的目的,就必须领悟中医学的智慧。用心领会,自能从中悟出真谛,自能开中医之门而窥其玄奥,示人规矩而圆融贯通,悟岐黄之道而知常达变,入室登堂而臻于化境。  本书是一部阐发中医学智慧的专著,主要对中医学蕴含的人文精神与科学思想进行阐发。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历代先贤精论,阐发中医学的疾病观,进而总结归纳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指出中医治病的最高境界;分析医师、医事与医论,把握中医的事理学规律;提炼医道至要,探索名医成功的最佳途径;列出求医必读,告诫患者就诊时要知所避趋;分析不治之病与难治之人,主张医患之间要相互理解沟通;汇集分析中医养生箴言,系统全面地阐述中医学的内涵与人文科学精髓。  雅而不俗、雅而有趣、发人深思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本书所选的古代文献,都具有格言、警句性质,哲理深邃,思想精辟,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具有鲜明的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并附有作者的注释与解析,适合于广大医务工作者,教学、科研工作者,在校学生以及对中医药学有兴趣的人群阅读,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头头是道话中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2357665
《头头是道话中医》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4.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头头是道话中医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于2007.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R2 的主题关于 中国医药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