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书写
民间的书写封面图

民间的书写

韩鸿, 著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从影像生产的方式、历史回顾到文本与功能的研究,讲述民间百姓用DV拍摄自己的故事的演变历程。

作者介绍:

韩鸿,1969年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副教授。从事传媒实务11年,先后就职于重庆有线电视台、成都商报社、四川电视台,历任记者、制片人、部门负责人。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文艺研究》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现执教于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书籍目录:

前言

一、研究的缘起

二、影像与影像生产

三、民间影像与大众影像

四、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第一章 影像生产的本体观照

第一节 影像生产方式

第二节 摄像(影)机、影像与影像生产

一、摄像(影)机:解放与去蔽的工具

二、影像:生存之镜与心灵之镜

三、影像生产:一种文本建构与话语生产

第二章 历史钩沉:百年中国大众影像生产闪回

第一节 史前史:早年的中国个人影像生产

一、萌芽期的民间影像团体和个人影像生产活动

二、30年代的电影大众化与左翼电影运动

三、抗战、解放战争时期的民间影像生产

四、1949~1978:个人影像生产的断裂

第二节 从新纪录运动到大众影像生产

一、第一阶段:萌动

二、第二阶段:潜行

三、第三阶段:亮相

第三章 文本研究:解读大众影像生产

第一节 大众影像生产:对主体与历史的另类书写

一、大众影像与个人影像

二、大众影像的文本解读

三、个人影像的语境

四、价值发现--个人影像的意义

第二节 底层与边缘化:一种新的生产视角

一、关注转型期的中下层社会

二、民间影像的人文关怀

三、底层关注的价值呈现

第三节 解构话语权力:一个新的生产向度

一、解构:从解码到编码

二、建构:抵抗的意义生产

第四章 功能研究:影像大众生产的意义解析

第一节 影像思维的启蒙

一、影像传统的反思

二、影像思维的启蒙

第二节 新的传播主体的生成与双向传播形态的确立

一、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与批判理念

二、新的影像传播主体与传播方式

三、大众影像传播的文化意义

四、民间影像传播的可能选择和现实路径

第三节 影像社区与公共领域的构建

一、当下中国公共领域的建设与大众影像运动

二、影像生产与社区、族群亚文化的维护和构建

第五章 对策研究:大众影像的培育机制和发展路径

第一节 大众影像生产力的发展与影像生产关系的调整

一、影像生产关系的新变局

二、制播分离及其困境

三、大众影像生产与制播制度改革

第二节 大众影像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影像观念的误区

二、大众影像的困境

第三节 大众影像的培育机制与发展路径

一、大众影像的定位

二、大众影像的拓展方向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民间的书写: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全景透视中国民间影像的学术专著,是国内首次对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的深度理论解读。书中对影像生产的本体观照,对中国大众影像生产史的梳理,对大众影像生产的意义解读,对影像生产关系可能产生的变革及国内大众影像发展路径的探讨,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影像生产是视觉文化生产的一个主要内容。在百年影像史中,影像生产始终是一个充满权力斗争的场域。从电影诞生之初西方电影商品对中国的文化入侵到1905年丰泰照相馆的本土电影生产;从1919年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戏部”反抗外国影片“刺取我国下等社会情况,以资嘲笑”的行径,到1920年旅美青年梅雪俦等人愤激于美国影片对华人侮辱而回国组建“长城制造画片公司”;从1926年田汉“深感现实世界被压榨之苦闷”而组织“南国电影剧社”自筹资金从事电影生产,到30年代左翼电影对软性电影鸳鸯蝴蝶派的斗争,以及后来抗战电影、国防电影乃至当今对好莱坞大片冲击的抵制,我们无不感受到其中深刻的意识形态含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民间的书写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影视学术前沿
9787810858762
《民间的书写》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 320 印数 3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民间的书写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于2007.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29.2 的主题关于 大众化(文艺)-电视文化-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