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0.0
本书全面呈现治疗失眠的思路过程,引导读者从过程中发现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关键,从而最终靠自我的力量摆脱失眠。
第一章文化篇用中医生态文化为失眠者把脉
第一节谁有文化谁失眠
第二节接受失眠,与失眠共舞
第三节感受身体的信息
第四节整合紧张的两极
第五节追寻天真的本我
第六节失眠需要多向调节
第二章中医篇中医理法方药治失眠
第一节失眠的中医之理
第二节失眠可以这样治疗
第三节睡眠的时辰规则
第三章心理篇不药自愈话失眠
第一节睡眠先睡心
第二节“我”为何冲突
第三节拓宽自我,摆脱纠缠
第四节把握此时此地
第五节人性本善
第六节不安常在,为所当为
第七节真相并非永远的
第八节懂得“为何”,迎接“任何”
第九节整合身心,容受模糊
第十节感受意义,重塑体验
第四章故事篇生活真实案例话失眠
第一节高考是人生幸福快车的必经之路吗?
第二节惧怕别人咳嗽的男孩
第三节一位老总的苦恼
第四节公司单身白领的多梦与焦虑
第五节忧国忧民的领导的无奈
第六节把安眠药做“镇宅之宝”的女主持人
第七节资深炒股英雄的酸甜苦辣
第五章问答篇答疑话失眠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如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为失眠困扰?假如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沿着岁月之河逆流而上,回到人类的童年时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会是怎样的情景?我们会发现那时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睡眠节律固定下来,正是这种与昼夜和谐的寤寐节律为人类走到今天提供了保障。或许有人会认为,古人的生活方式是无奈的选择,在自然面前只能被动适应。的确有这样的因素,但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而原本于人类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东西,却为何渐渐地远去了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童稚未脱的小男孩问他的爸爸,“您的梦想是什么?”爸爸回答:“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爸爸,您怎么这么不认真,这是老师留给我们的作业题,每个同学都要认真做的。吃饭、睡觉什么的不能算梦想!”小男孩显然不满意爸爸的答案。但是因为爸爸就是这样回答的,所以他只好如实地记录下来,做好了迎接嘲笑式批评的准备,硬着头皮把答案交给老师,但老师看过所有同学的答案后,特别表扬了这个小男孩爸爸的梦想。原来这位老师的丈夫因为工作上的不顺利,有很长一段时间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总是愁眉苦脸搞得家里人都为他担心,整个家庭气氛很压抑。老师对学生们说:“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这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
看看我们眼前的世界,一方面是失眠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关于失眠的书越来越多。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关于失眠的书,接二连三的调查研究还是显示:当今失眠的人越来越多的势头难以遏制。为此笔者“博览”关于失眠的“群书”,并对广大的读者群进行访谈,发现这些书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内容上仅止于常识性的介绍,把学术界对于失眠的定义、分类等理论上的观点作为治疗失眠的药物。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专业知识对于失眠者并没有太多的作用:一个5岁的儿童不知道失眠的定义和分类,依然睡的香甜;一位在职的白领熟读失眠学,却夜夜辗转反侧。睡眠是人的本能,所以本书不以此类学术内容作为重点,以读者“用得上”为标准来建构全书。
2.措施上局限于功能性的雕虫小技,办法多,出路少。许多关于失眠的书推荐了“跑步、数数、听音乐”等办法,实践的结果却经常适得其反。我们承认,有的失眠者能够从以上的小办法中获益,但是几乎所有真正经历失眠煎熬的人诉说类似的办法屡试屡败,即使有极少数的成功者,也不能把少数人的偶然成功作为群体行为指导的依据。所以本书尝试从更深的层次来探讨失眠,结合中医和心理学的内容,让读者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
3.思路上奉行随波逐流的快餐文化,治标不治本。失眠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出现而加剧,失眠偏爱的人群正是现代文明的实践者白领。这群实践者读到的书又正是符合他们的文化口味的,诸如失眠简单疗法,五周走出失眠等等。因现代文明的思路而产生的问题,却企图采用相同的思路去改变,无疑是抱薪救火。快餐文化的特征是浅尝辄止,要告别失眠我们必须洞察内在的心性。因此本书设计了简约而不寻常的方案,使读者能澄清心灵,在现代文化的困境中求得根本的出路。
4.以人为本,却停留在满足读者感官的层面上。以读者为本是对的,但笔者认为,仅仅满足读者的感官是不够的,让读者时而感到痛苦也是正义者的责任。中医的苦口良药利于病,学术的逆耳忠言利于行。亮丽的画面、简单的头脑、罗列的条文,这一切难脱追逐商业利益之嫌。当今的失眠问题早已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作家和读者共同的努力和煎熬才能解决,所以这本书可能会让很多的读者感觉不舒服,因为它不允许你以失眠作为借口,无视自己生活中尚未解决的心理乃至伦理和道德问题。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大多数的失眠患者要想真正克服失眠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是一种针对自我心理的挑战,是心灵重生的转变,克服失眠的短期痛苦甚至比失眠更为痛苦。经历了由失眠到不再失眠的过程之后,痊愈者的体会是:明明白白的痛苦胜于稀里糊涂的失眠所带来的痛苦。
5.寻章摘句,只言片语难以使读者体会案例的转化过程。几乎所有的失眠书都是告诉读者失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排列,流畅的理论与现实的煎熬永远都是有鸿沟的,读者随之产生的疑惑是自己该怎么办,进退维谷。每一个失眠的人都有其独特性,我们主张应该重视这种个性。本书从中医和心理学两个方面人手,提供了详细的诊疗过程和思路,并提供了典型的失眠故事,使读者感受到失眠当事人的内心世界,以求得故事中的人与生活中真正失眠者的共鸣。
基于以上的情况,本书第一章拟从深层次的中医生态文化层面谈失眠,反思现代文化的困境,追寻失眠深层次的原因,找到告别失眠的根本出路;第二章从中医医疗实践的本身治疗失眠,明了失眠的中医之理,把中医辩证和心理治疗结合起来;第三章从心理学的层面思考失眠,简单介绍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于失眠的理解,以备读者从中得到适合于自己的心理资源,感受自己独特的生命意义,重新塑造自我的人生体验;第四章从当事人经历的生活故事的层面对失眠进行描述,偏重于对过程的叙述,意在引导读者从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关键,全面呈现治疗思路的脉络和过程。如果读者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汲取生命的力量,将是笔者最大的愿望;第五章从读者常见疑问的层面来全方位阐述失眠,给不同情形的失眠者以希望。
后记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笔者在各自的领域中精诚努力,可谓十年磨一剑。然后再将自己最心爱的剑共同投入一个大熔炉之中,为适应时代的需要而铸造出了一把利刃干将。当您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这把剑刚刚出炉。
干将为雄性,为乾卦,就是本书《与失眠者聊天》。对于整个时代的背景来说,失眠有它来自于这个时代的特征;对于个人来说,失眠是整个生活背景中多个要素的综合作用所致。由于其中的某个要素“病态的扩张”,导致了整个生活状态的失序,这正是乾卦六爻所言的“亢龙有悔”。当事人纠缠于其中,无法自拔。我们希望干将这把慧剑能够破除迷惑读者的心魔,让生活中的各个要素能够各就其位,生活变得灵动流畅。天行健,相信读者定能自强不息。
生活中各个要素的失序,引发的不只是失眠,同时也伴随着诸多的心理困惑和身体的症状,《与失眠者聊天》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心状态,甚至可以说,与失眠无关的其他非正常身心状态也可以通过本书的思维框架来得到启发。笔者只是把失眠作为一个引子来启发读者了解自己,理解自己,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实际上我们想说的不只是失眠。
笔者也深知,单单有干将这把能够破除迷雾的慧剑是不够的,在读者的生活和心态恢复正常,“斩魔破障”之后,我们还需要思考怎样“明心立命”的问题,这就是莫邪,为坤卦,卦辞日:“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君子要有所行动,一味争先前闯就会失去方向,误人歧途,顺应自然的规律,才会找到方向。面对现实中的繁杂环节,用庄子的话来说:“彼节者有间,而刀刃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莫邪之刃主要告诉读者的是不为现实所困,在保养自己的同时,纵横无阻,以深邃的心性哲学处世,保持一种游刃有余的姿态。因此继本书干将出版之后,笔者将集中精力铸造莫邪一把象征阴柔的剑,协助我们除去疯长的欲望的野草,让心灵找到回归的路。我们想给她起一个名字《心归何处》,不过在她未出炉前,我们的计划会随着各界友人的参与而不断调整,最终她会有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名字。
这本小册子能够完成,得益于多方面的援助,借此机会笔者谨向那些为本书提供营养的往圣先贤、当代同仁深表谢忱;衷心感谢为本书题写书名的中医界的老前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教授;感谢高颖博士后、李明博士、王国章副主任医师、邱薇医师为本书提出宝贵意见;感谢河南新乡医学院心理系杨磊、中鲁军二位老师的帮助;感谢经济日报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虹露女士为本书的付梓所做的大量工作;最后,感谢所有为本书的问世有所帮助的人们!
本书中所列药方仅做参考,身体有恙还应到医院就医。
如果读者有任何指导或者建议,敬请不吝赐教!请致信我们的邮箱:important666@gmaill.com。
王富龙张桂赫
张明明张丛
2008年8月8日于北京
全球近1/4的人受失眠困扰,每年近8.6亿人患失眠抑郁障碍,仅中国就有0.75亿。一天睡不够,第二天的免疫功能就会下降,而长期维持每昼夜不足6.5小时睡眠,则会形成“睡眠赤字”,缩短寿命。失眠多年的人,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2.5~3倍。为什么我们饱受失眠的折磨?抛弃“跑步、数数、听音乐”等雕虫小技,不再追逐“五周走出誊眠”等千篇一律的速食计划,扔掉“欲罢不能”的安眠药,请跟随自己纯粹的心,轻松的找到属于自己的失眠“自愈”方案! 如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为失眠困扰?假如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沿着岁月之河逆流而上,回到人类的童年时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会是怎样的情景?我们会发现那时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睡眠节律固定下来,正是这种与昼夜和谐的寤寐节律为人类走到今天提供了保障。或许有人会认为,古人的生活方式是无奈的选择,在自然面前只能被动适应。的确有这样的因素,但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而原本于人类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东西,却为何渐渐地远去了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童稚未脱的小男孩问他的爸爸,“您的梦想是什么?”爸爸回答:“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爸爸,您怎么这么不认真,这是老师留给我们的作业题,每个同学都要认真做的。吃饭、睡觉什么的不能算梦想!”小男孩显然不满意爸爸的答案。但是因为爸爸就是这样回答的,所以他只好如实地记录下来,做好了迎接嘲笑式批评的准备,硬着头皮把答案交给老师,但老师看过所有同学的答案后,特别表扬了这个小男孩爸爸的梦想。原来这位老师的丈夫因为工作上的不顺利,有很长一段时间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总是愁眉苦脸搞得家里人都为他担心,整个家庭气氛很压抑。老师对学生们说:“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这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 看看我们眼前的世界,一方面是失眠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关于失眠的书越来越多。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关于失眠的书,接二连三的调查研究还是显示:当今失眠的人越来越多的势头难以遏制。为此笔者“博览”关于失眠的“群书”,并对广大的读者群进行访谈,发现这些书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内容上仅止于常识性的介绍,把学术界对于失眠的定义、分类等理论上的观点作为治疗失眠的药物。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专业知识对于失眠者并没有太多的作用:一个5岁的儿童不知道失眠的定义和分类,依然睡的香甜;一位在职的白领熟读失眠学,却夜夜辗转反侧。睡眠是人的本能,所以本书不以此类学术内容作为重点,以读者“用得上”为标准来建构全书。 2.措施上局限于功能性的雕虫小技,办法多,出路少。许多关于失眠的书推荐了“跑步、数数、听音乐”等办法,实践的结果却经常适得其反。我们承认,有的失眠者能够从以上的小办法中获益,但是几乎所有真正经历失眠煎熬的人诉说类似的办法屡试屡败,即使有极少数的成功者,也不能把少数人的偶然成功作为群体行为指导的依据。所以本书尝试从更深的层次来探讨失眠,结合中医和心理学的内容,让读者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 3.思路上奉行随波逐流的快餐文化,治标不治本。失眠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出现而加剧,失眠偏爱的人群正是现代文明的实践者白领。这群实践者读到的书又正是符合他们的文化口味的,诸如失眠简单疗法,五周走出失眠等等。因现代文明的思路而产生的问题,却企图采用相同的思路去改变,无疑是抱薪救火。快餐文化的特征是浅尝辄止,要告别失眠我们必须洞察内在的心性。因此本书设计了简约而不寻常的方案,使读者能澄清心灵,在现代文化的困境中求得根本的出路。 4.以人为本,却停留在满足读者感官的层面上。以读者为本是对的,但笔者认为,仅仅满足读者的感官是不够的,让读者时而感到痛苦也是正义者的责任。中医的苦口良药利于病,学术的逆耳忠言利于行。亮丽的画面、简单的头脑、罗列的条文,这一切难脱追逐商业利益之嫌。当今的失眠问题早已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作家和读者共同的努力和煎熬才能解决,所以这本书可能会让很多的读者感觉不舒服,因为它不允许你以失眠作为借口,无视自己生活中尚未解决的心理乃至伦理和道德问题。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大多数的失眠患者要想真正克服失眠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是一种针对自我心理的挑战,是心灵重生的转变,克服失眠的短期痛苦甚至比失眠更为痛苦。经历了由失眠到不再失眠的过程之后,痊愈者的体会是:明明白白的痛苦胜于稀里糊涂的失眠所带来的痛苦。 5.寻章摘句,只言片语难以使读者体会案例的转化过程。几乎所有的失眠书都是告诉读者失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排列,流畅的理论与现实的煎熬永远都是有鸿沟的,读者随之产生的疑惑是自己该怎么办,进退维谷。每一个失眠的人都有其独特性,我们主张应该重视这种个性。本书从中医和心理学两个方面人手,提供了详细的诊疗过程和思路,并提供了典型的失眠故事,使读者感受到失眠当事人的内心世界,以求得故事中的人与生活中真正失眠者的共鸣。 基于以上的情况,本书第一章拟从深层次的中医生态文化层面谈失眠,反思现代文化的困境,追寻失眠深层次的原因,找到告别失眠的根本出路;第二章从中医医疗实践的本身治疗失眠,明了失眠的中医之理,把中医辩证和心理治疗结合起来;第三章从心理学的层面思考失眠,简单介绍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于失眠的理解,以备读者从中得到适合于自己的心理资源,感受自己独特的生命意义,重新塑造自我的人生体验;第四章从当事人经历的生活故事的层面对失眠进行描述,偏重于对过程的叙述,意在引导读者从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关键,全面呈现治疗思路的脉络和过程。如果读者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汲取生命的力量,将是笔者最大的愿望;第五章从读者常见疑问的层面来全方位阐述失眠,给不同情形的失眠者以希望。【作者简介】 王富龙博士,著名中医内科医生,第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王富龙主张以调整心态为根本,使失眠者充分发挥自我效能,逐步摆脱失眠困扰。他在临床过程中成功地救治过数以千计的奇证、难证、怪证患者。诊治过程中重视症状的意义,重视调动患者的自愈能力,被患者誉为“处方未下,病已去半”。著述颇丰。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与失眠者聊天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1809520 《与失眠者聊天》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