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在法华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在法华工封面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在法华工

徐国琦, 著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50.0

书籍简介:

本书讲述一战华工缘起、中法英有关华工访谈、华工在法国的生活、华工对一战的贡献、华工与中国的国际化。

书籍目录:

序/吴建民

前言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

2.“以工代兵”战略的出笼和法国招工团

3.英国招工团

4.华工数字问题

5.华工在法国的生活

6.华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贡献

7.华工与中国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

结论

注释

鸣谢

附录一:惠民公司招工合同

附录二:英国招工合同(仁记公司)

附录三:一战英招华工死亡名录(1917-1920)

前言

1914年夏,人类历史上一场所谓的“大战争”(GreatWar)在欧洲打响。当这场美国人在自己参战后称为“终结所有战争的战争”(thewartoendallwars)的炮声在1918年11月11日11时终于沉寂时,已有约200万美国人先后奔赴战场。其中5万余人捐躯,20万人受伤。然而,美国只是36个卷入战火的国家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中,全世界共有6500万军人参加作战。以几个主要参战国而言,每三个年龄在03-30岁之间的法国男人中就有一个死于战火,年龄在15-49岁之间的法国男人死亡率达13.3%;英国军人死逾72万,伤160万,死亡率在15-49岁男人中达6.3%以上;德国死200万,伤420万。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总人数高达900万,每8个士兵中至少有1人阵亡。在四年多的战争中,平均每天的士兵死亡人数为6046人。此外,仅到1917年底,一战战俘就达350万。这场战争还造成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的瓦解,英、法老牌大国亦随之衰落,而美国、日本在世界舞台上开始异军突起。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无论从何种角度上说,这都是一场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战争,是对西方文明的一次血与火的残酷考验。

在这场决定西方文明生死的大战之紧要关头,十几万中国农民在中、法、英等国政府的安排下,背井离乡,来到法国,为英、法的生存,为西方文明的存亡,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丁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一幅壮丽图画。虽然这些大多目不识丁的中国农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赴法的主要动机是谋生,但他们用自己的血与汗甚至宝贵的生命,参与拯救西方文明,并通过同西方文明的直接接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中国观,从而进一步为中华民族逐步走向国际社会,为中国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然而,标示着东西方文明交流辉煌一幕的这段往事,似乎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在世界史、中国史、世界军事史乃至中外文明交流史中,很少提到一战华工。在众多捐躯欧洲的一战华工墓碑上,大多刻有下列四个成语中的一个:“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的确,他们在欧战的前线或后方,固然“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流芳百世”,而是被人类集体遗忘了。他们的祖国很少有人还记得这一批特殊的农民,更不用说表彰他们了。国际学术界对一战华工的系统研究,也大致尚付阙如。相关国家政府对一战华工贡献的承认,更是姗姗来迟。迟至1998年,法国政府才在巴黎13区中国城内树立了一座纪念碑:“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和战士”。20世纪90年代,法国的影视导演奥列维.纪顿(dOlivierGuiton)鉴于法国人民对这一中法交流史上的壮丽篇章几乎忘却,拍摄了近一个小时的记录片《一战中的14万中国人》(140000ChinoispourlaGrandeGuerre),向法国人民介绍一战华工及其历史贡献。该片的重要价值在于采访了一些定居法国的华工后代,通过他们的讲述,展现了当年一战华工及其后代融入法国社会的故事。通过这部记录片,一般法国民众才意识到一群中国农民曾参与创造法国历史的杰出贡献。

当华工同法国人民、英美军队一起,在法国以不同的方式同德国军队浴血奋战时,这些华工不但未受到应有的尊重,反而被英国人、美国人和法国人叫做“苦力”(coolies),蔑称为“中国佬”(Chinamen,Chinks)。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英国外相贝尔福(ArthurBalfour)声称一战期间中国为战争“未花一先令,末死一个人”。这是明显违背历史事实之论。一战期间中国为英、法两国提供了14万精壮青年华工。这实际上间接为英、法提供了14万大兵,因为有这些人驶赴欧洲大陆,才让英、法腾出至少14万自己人走上战场。更须一提的是,这些华工至少有约3000人或在赴欧途中死于德国潜艇攻击,或捐躯欧洲.血染沙场。本书的目的就是向中国人及使用过华工服务的法国人、英国人、美国人,以及世界一切关注人类文明进程的人们,介绍这一群中国人如何用他们的“苦”和“力”参与东西方文明的重建,重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就是在中国,他们也是一群非常普通的中国人,但他们的经历,他们的人生,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传奇。他们的命运,甚至他们的生命,同中国及世界前途息息相关。因此,要完整地讲述他们的故事,我们必须要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格局谈起。

后记

本人之所以愿意在诸事纷繁之际,毅然接受出版社重托,撰写此书,实为一战华工的业绩所感动,觉得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他们的事迹彪炳史册,介绍给世人。但本书的完成与五洲传播出版社高磊先生的敬业精神是分不开的。没有他的坚持和督促,该书即使最终问世也要待以时日。不仅如此,本书的许多精彩图片也是高磊先生不辞辛苦找到的。

同诸多学术著作一样,这本小书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长期任职于台湾“中央研究院”的陈三井先生及其团队在欧战华工研究上的开创性贡献。陈先生的《华工与欧战》一书及其牵头编辑的《欧战华工史料》、《旅欧教育运动》、《勤工俭学运动》等资料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榜样。

多年来本人一直致力于国际史及中国的国际化研究,本书的写作也直接受惠于学术的国际化。本人在哈佛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时的导师入江昭教授是西方国际史的奠基人,长期以来,他的言传身教,让我得以一窥国际史学术门径。香港中文大学的刘青峰先生对我时常勉励有加,并早在2000年即鼓励并督促我完成有关一战华工的学术论文。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张力教授对本人的学术研究历来关怀备至。这次也是一样,他在百忙之中以最快的速度帮我复制了全套《华工周报》,解我燃眉之急。人民出版社的王亚男博士热情帮我查访中国大陆的华工资料。青岛大学的唐致卿教授为我在山东省寻找一战华工史料时,穿针引线,竭尽全力,劳苦功高。加拿大学者JudyMaxwell主动同本人联系,介绍其研究华工的兴趣及其同道,其情可感。在香港科技大学任教的英国学者Gregory.1ames对我的华工研究非常关注,并热情地同本人分享他几年来研究华工的卓越成果特别是其所编的一战华工死亡名录及所拍华工墓地照片。明尼苏达大学YMCA图书馆的DagmarGetz费心为本人寻找珍贵资料及图片。英国的帝国战争博物馆(0mperialWarMuseum)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珍贵图片。加拿大的DavidLivingston先生慷慨同意本书发表他父亲HarryLivingston上尉同华王一起工作时拍摄的照片。HarryLivingston(1888-1967)为军医,1917年9月和10月在英国设在山东威海卫的华工招募基地工作,随后即陪同部分英招华工经加拿大赴法国。由于HarryLivingston的摄影爱好,我们得以一睹当时华工生活的宝贵镜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一流的条件。中心行政负责人熊景明女士的热情帮忙更为本书的按时完成贡献甚巨。复旦大学历史系的马建标先生受上海三联书店之托,慨然将本人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著作ChinaandtheGreatWar一书翻译成中文。本书的部分中文文字即直接受惠于马先生的翻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鱼宏亮博士拨冗为本书修饰文字。

对上述个人及单位的关爱及支持,特此深表谢忱。不言而喻的是,本着文责自负的精神,本书的任何缺点及错误之处,与出版社及他人无关,概由本人负责。

徐国琦

内容摘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十几万中国农民在中、法、英等国政府的安排下,背井离乡,来到法国,从事最艰苦的劳动,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冒着生命危险,支援了战火中的法国。作者以翔实的史料介绍了华工赴法工作的情况,介绍了他们在法国的生活以及对法国的贡献,并且从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角度,探讨华工赴法造成的影响。这段历史不应被忘却,值得后人进一步发掘。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是根据作者多年的研究所撰写的,在书中,作者用翔实的史料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4万华工赴法工作的情况,介绍了他们在法国的生活以及华工对法国的贡献,并且从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角度,探讨华工赴法造成的影响。徐先生的这项工作是值得赞许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是一段不仅不应被忘却,而且很值得进一步发掘的历史。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作者简介】  徐国琦:安徽枞阳人。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美国KalamazooCollege历史系讲座副教授,是西方研究中国国际化历史的著名学者。主要著作有:《奥林匹克之梦:中国与体育,1895-2008》(OlympicDreams:ChinaandSports,1895-2008,哈佛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ChinaandtheGreatWar:ChinasPursuitofaNewNationalIdentityandIntemationalization,剑桥大学出版社2005年英文版;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中文版)、《美国外交政策史》(合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目前正从事《文明的交融:一战华工与中国的国际化》一书的研究和写作。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在法华工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8511450
如需购买下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在法华工》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五洲传播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5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00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在法华工是五洲传播出版社于2007.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34.356.5 的主题关于 华工-史料-法国-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