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研究
西部民族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研究封面图

西部民族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研究

杨蕴丽, 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6.0

书籍简介:

本书归纳研究成果分析当前问题。

书籍目录:

内容提要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节约溯源

第一节中国古代节约:“崇俭抑奢”到“开源节流”

一、原始社会劳动的大量耗费是生产力水平较低条件下的必然代价

二、奴隶社会战俘的劳动力被保存下来是劳动力节约的开始

三、封建社会部分人身自由和小额自有农产品激励农奴提高劳动效率

四、集权官僚制社会拥有人身自由和少量生产资料的农民“勤俭节约”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节约:“发展生产”到“高效利用”

一、国近代的“俭奢论”之争

二、毛泽东节约观指导下的勤俭建国方针与增产节约运动

三、新时期,党和国家适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

第三节国外节约观:“优化配置”和“劳动节约”

一、西方经济学中的节约观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节约观

三、列宁、斯大林的节约观及节约实践

第四节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劳动的节约

一、节约的涵义抑制奢望,减少浪费

二、节约的客体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力

三、节约的本质劳动的节约

四、劳动节约的基本规律

五、劳动节约的意义

第二章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

第一节资源约束下的社会发展类型

一、个体低代价生存型社会前资本主义社会

二、高代价高增长型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三、社会低代价发展型社会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

第二节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一、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国度性

二、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的主体是劳动者

三、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的主导是政府

第三节中国现阶段节约实践领域的主要矛盾

一、中国现阶段存在的主要浪费现象及其后果

二、导致中国现阶段浪费现象的主要原因

三、中国当前节约实践领域的主要矛盾

四、中国反浪费的长期性

第四节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的构成体系

一、构建社会主义节约制度

二、优化社会主义经济结构

三、培育多种节约载体

四、树立科学节约观念

五、完善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章西部民族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特殊背景

第一节西部民族地区面临的发展挑战

一、尚未完成市场化就面临全球化冲击

二、没有完成工业化又遭遇知识经济挑战

三、资源节约刚刚起步,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第二节辩证地看待西部的发展机遇

一、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二、行政集权体制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转变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东部产业转移

四、减免农业税、免费义务教育惠农

第三节“后发展”使西部可借鉴更多的国内外经验

一、国内经验

二、国外经验

第四章西部民族地区劳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第一节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的存在形式

一、劳动、劳动者和劳动力的关系及其特点

二、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的存在形式

第二节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浪费的根源

一、西部民族地区的劳动力浪费

二、西部劳动力浪费的后果

三、体制性根源劳动者权利缺乏保障,自由流动困难

四、结构性原因教育结构调整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第三节健全劳动者权利体系并提高其素质技能是劳动节约的前提

一、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确立并保证劳动者权利,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二、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三、以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优化劳动力结构

四、建立激发潜能机制,减少人才浪费和潜能闲置

第四节西部民族地区实现劳动力节约的途径

一、西方就业理论述评

二、以合作制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

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及其他第三产业,扩大城市就业容量

四、贯彻“两个平等保护”,改善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

第五章西部民族地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第一节西部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利用现状

一、西部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分布特点

二、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特点

三、主要矿产资源保证度下降

四、资源综合利用率整体较低、浪费严重、节约潜力大

第二节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利用问题的成因

一、对资源所有权的模糊规定导致资源价格扭曲

二、西部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缺陷

三、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落后

第三节西部民族地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支撑体系

一、强化西部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开发的法制化管理

二、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三、培育有利于资源节约的科技进步体系

第四节延长产业链,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交易成本节约

一、“双重封闭”的产业结构及其缺陷

二、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关联创建是节约交易成本自重要途径

三、西部地区培育产业集群的条件分析

四、培育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延伸资源工业产业链的对策

第五节改进技术,以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生产成本节约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传统“线性资源消耗模式”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三、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四、利用现代技术创新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第六章西部民族地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机制

第一节发挥民族文化现代化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导引作用

一、文化是经济的导引,节约文化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充分发掘传统节约思想的精华,发展生态经济,培养适度消费理念

三、转变观念,以民族文化现代化保障劳动者发展

第二节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保障社会低代价发展

一、以“加速发展战略”为指导

二、尽快把发展方式转到依靠劳动者素质技能提升上来

三、探索“公共产品+特色经济+科教兴区”模式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作者在她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全书以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为指导,采用综合系统法和必要的群体利益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经济学、民族学、史学、哲学等多学科角度,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华民族有优良的节约传统,新中国踏着勤俭建国的足迹走向繁荣。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和运用。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着民生普济、国家振兴和民族存亡。  西部民族地区肩负着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艰巨任务。西部民族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进程不仅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深刻影响着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自国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以来,有关研究迅速增加,但是多集中在探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上,缺乏对中国节约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总结,劳动力的节约更没有被纳入节约研究的视野。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本文运用实地调查研究、必要的群体利益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表象抽象具体的科学理论思维方法等对节约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以及西部民族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第一章,在总结分析中国各历史时期节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规定了节约及其本质。在中国,“节约”思想经历了从“崇俭抑奢”到“开源节流”、从“发展生产”到“高效利用”的逐渐演进过程。不同时期节约的重点由当时的主要矛盾决定,节约又深刻地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国外,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主张通过优化配置来节约资本,获得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则强调“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劳动的节约”,社会制度是节约的保障。因此,节约是减少浪费、节制超出人类生存和发展需求欲望的实践行动和经济伦理观,目的是提高使用效率,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节约的实质是劳动的节约,从战俘的劳动力被保存下来到小块土地所有制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再到劳动者权利体系逐步完善都体现了劳动的节约。  第二章,抽象考察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首先,从消耗与代价的角度,区分了资源约束下的社会发展类型,并认为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是低代价发展型社会。其次,阐释了中国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的国度性、主体性及主导力量。第三,归纳中国现阶段的主要浪费现象及其后果,分析其原因,规定了中国现阶段节约领域的主要矛盾。  第三章,具体考察西部民族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特殊背景,即挑战和机遇。挑战是全球化、知识经济冲击和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机遇是中国经济政治体制逐步完善、西部大开发、减免农业税和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等。后发优势使西部民族地区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第四章,着重探讨西部民族地区劳动节约型社会建设问题,包括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的存在形式、劳动力浪费的根源和实现劳动节约的前提、途径。劳动力浪费根源在于劳动者权利缺乏保障和教育结构调整滞后;实现劳动节约的前提是健全劳动者权利体系并提高其素质技能,途径是以合作制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发展教育和第三产业,改善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促进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合理配置。  第五章,阐述了西部民族地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问题,包括资源利用现状、成因以及民族地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支撑体系。重点分析了以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延伸促进交易成本节约、以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成本节约的可能性和对策。认为西部在经济落后的条件下仍能积极地建设节约型社会。  第六章,继承和创新西部民族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方向和方法是成败的关键,发展模式的选择是社会建设的保障。发展起点的特殊性决定西部民族地区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促进其现代化,更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发展模式。  本文的选题与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  一、在系统梳理节约的实践发展和理论演进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和劳动节约两个方面构建了节约型社会分析的理论框架。本文认为节约是减少浪费和节制奢望的实践行动和经济伦理观。目前对节约型社会的研究都集中在资源节约领域。然而,一切节约本质上都是劳动的节约。与劳动过程相关的因素或影响劳动效率提高的因素都应成为节约的客体,包括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本文从节约的本质入手,将劳动力节约当作重要研究对象,拓宽了研究视野。  二、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概念。认为它有别于高增长高浪费型的社会,是一种社会低代价发展型社会,并能充分保障劳动者的生存、促进劳动者的发展及价值实现。规定了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的构成体系与评价指标,为中国西部民族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  三、探索了西部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特殊背景下建设劳动节约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途径。中国基本经济矛盾决定了中国当前节约实践领域的主要矛盾,即公共利益缺乏有效保护主体与个体成本外部化的矛盾。因此,确认中国劳动者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健全劳动者权利体系并提高其素质技能是西部民族地区实现资源和劳动力节约的前提。在继承和创新中,选择“公共产品+特色经济+科教兴区”模式是西部民族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保障。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西部民族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1792177
如需购买下载《西部民族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经济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325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西部民族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研究是中国经济出版社于2009.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7 的主题关于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西北地区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西南地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