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年代:2009
定价:28.0
本书主要将目光投向了一个很有趣也很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的课题,即将戏剧表演的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用戏剧研究的模式来考察、分析、观照、指导社会上的各种职业、各色人等在公开场合的言谈举止和形象展示,即舞台之外的各种表演。作者为此创立了一个学科——社会表演学,即有关舞台以外各种各样的表演的研究。本书即是作者对自己正在建构的社会表演学所做的一种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和概括。
导论:表演与时代——从“齿轮和螺丝钉”到“我秀故我在”
作秀与表演
表演的两面
雷锋式好事的悖论
社会表演与舞台表演
社会表演与虚拟现实
社会表演与信息时代
第一章 社会表演与西方哲学:存在主义、马克思
主义及其他理论
社会表演学与人类表演学
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社会表演学与行为主义
以吃饭的规范为例
社会角色与面具
人际交往的面具与符号
社会表演学与交往行为理论
自我与角色
前台与后台
脚本与即兴
第二章 社会表演与中国传统:《礼记》、戏曲和“国学”复兴
儒家的“礼”和道家的“游”
读经的争议与文明教育
孔孟之礼、社会秩序及其变通之法
戏曲的程式规范和有限发挥
表演是艺术还是生活?
第三章 法政领域的社会表演:规范与训练
法庭是个小剧场
法庭表演的利弊与对策
法庭表演能力的培养
官员的形象规范
政治表演的基本功
媒体形象与戏剧动作
戏剧课与角色感
政治人物的角色定位
第四章 服务型专业领域的社会表演
推销员
媒体人
医师、护师
教师
结论:社会表演与人的全面发展
自从“社会表演学”这个概念于1999年提出以来,经常听到各种质疑。最常听到的是:人要是一天到晚都要表演,那不是太虚伪、太累了吗?关于是否“虚伪”的问题,读者应该从本书前几章里得到了解;至于“累”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解答:任何表演者总是需要一个后台,可以比较放松地休息。后台并不是绝对的概念,不一定非得一人独处不可。人来到后台意味着改变角色,例如从工作单位回到家里这个后台,就变成了家庭成员;从会场来到球场这个后台,就变成了球员。虽然还是在扮演角色——不同的角色,还是有人在看着,但任务和压力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