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0.0
本书两位作者作为佛教和儒教的大家,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对超越文明的差异的对话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对话的必要条件、文化对话主义、和平文化的全球化等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对儒教和佛教的共同点、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等进行了全面的交谈。
第一章人生的道路学问的道路
1.和平行动的原点
对话是人生的喜悦
真正的对话不可欠缺的因素
对故乡感到自豪的人是幸福的
父母的爱和鼓励启发着孩子
家庭革命是社会变革的根本
2.拥有“伟大的导师”的喜悦
对话的三要点
与有魅力的老师的相遇
把青年当做一个人格予以尊重
3.探究学问与青春时代
变革现代世界的关键
留意细节的重要性
缔造日中友好的“金桥”
4.充满多样性的文化、人员的交流
哈佛大学的精神
美国式的学习
美国创价大学的尝试
充满“多样性”、“开放性”、“宽容性”
的交流
第二章超越文明的差异
1.开拓21世纪的对话的必要条件
《地球宪章》的制度
“宗教之间的对话”应有的态度
应当争取“自己和他人共同的幸福”
2.作为向变革挑战的“对话”
佛法倡导“多样性的光辉的世界观”
构筑“为人类的安全保障”
3.社会贡献是宗教的生命线
21世纪所要求的世界宗教的必要条件
笼罩现代社会的“心冷”
宗教领袖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职责
“宗教间对话”的意义
4.儒教与佛教的共鸣
“师生之心”是贯穿《论语》的支柱
儒教中搏动的“共同哲学”
“以直(公正、正义)报怨”
“人道竞争”的思想与“大同”的精神
5.向新的“文化对话主义”前进
思想的根源是“平民的智慧”
动的“和谐”的概念
积极创造新的现实
“自发的参加者”构筑大同的世界
6.“和平文化”的全球化
全球一体化的去向
活用多样性的“精神的全球化”
争取“共同的同一性”的视点
由内发的力量带来“创造性转化”
第三章儒教复兴与佛教人本主义
1.儒教与佛教的人本主义
人应遵循之道
立足于宇宙的视点的“入学”
“儒教伦理”兴衰的背景
“儒教人本主义”的复兴
2.作为“对话共同体”的《论语》
有志于变革现实的哲学
“孔子其人”的实像
弟子们使导师“永垂不朽”的斗争
迫害锻炼真正的师生
3.围绕“仁”和“慈悲”
孔子的人性的魅力
作为软实力的“仁”
“仁”的力量、“慈悲”的力量
转向“和平与非暴力的世纪”
4.“天人合一”与“宇宙即我”
“天人合一”的思想
从“天道”到“人道”
“天生、人作”
历史审判虚伪与真实
实现“宇宙论的使命”的菩萨道
5.争取伟大的人性开花
“礼”是表达意图的精神气质
超越自我中心的能力
“人道竞争”的理念
卓越人格的楷模地涌菩萨
中道的人生方式
第四章21世纪的亚洲与美国
1.两个大国美中关系的底流
长达两个世纪的美中交流
教养教育的远见
底流中的“人性的共鸣”
美国的理想主义和中国文化
2.争取“对话的文明”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存在感
争取“第三条道路”的中国
需要高尚的伦理的智慧
从“教文明”到“学文明”
青年交流是通向和平友好的道路
“对话”是从精神上熏陶众人生命中蕴藏的善的力量,自己与他人共同提高对和平与幸福的追求的“和谐”的王道。本书就是以这种“共生”与“和谐”的“对话”为题,深入进行的交谈。此外,本书还就中国的未来以及21世纪的美中关系和日中关系进行了交谈。
(日) 池田大作, (美) 杜维明, 著
王志成, 著
(英) 希克, 著
(美) 斯威德勒 (Swidler,L.) , (美) 莫泽 (Mojzes,P.) , 著
(英) 道金斯 (Dawkins,R.) , 著
(法) 费里, (法) 戈谢, 著
(印) 潘尼卡, 著
(法) 里克尔 (Ricoeur,P.) , 著
(英) 库比特 (Cupitt,D.)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