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缺建筑师
中国不缺建筑师封面图

中国不缺建筑师

阿更,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第一本生动刻画当代建筑师群像脸谱、详尽记录中国建筑师生存状态的人文图书。所选人物,为中国具代表性的20位建筑师。

书籍目录:

刘家琨/亦文亦建筑

张永和/张永和的“女中音”

齐欣/齐欣的爱与不爱

周恺/建筑师四十之不惑

崔彤/传统极至是摩登

罗四维/十四楼的罗四维

王澍/盖房子就是造世界

张雷/帅老张的建筑哲学

王路/帽子下的秘密

胡越/两难境地

朱小地/受苦的眼睛

吴耀东/爱在烧

马清运/愿为一棵水草

吴钢/建筑若茶

赵小钧/“水立方”成名后

王辉/一个有意思的建筑师

李兴刚/想有一段安静的时光

梁井宇/别嫁建筑师

李忠/镖师李忠

刘珩/一夜无眠

齐欣版《英雄风范》

张雷版《各就各位》

崔彤版《我看同行》

周恺版《我看同行》

梁井宇版《我看同行》

胡越版《我看同行》

前言

中国不缺建筑师。缺的是投向建筑师生存状态的视角和将这种生态记录下来的方块字。所以,我尝试从这个视角,用汉字去呈现他们。

写他们,是我的福。生逢盛世,是他们的福。

表象里,他们书中的20位建筑师千姿百态。有的品红酒,有的抽雪茄,有的戴墨镜,有的声高亢,有的总皱眉,有的笑声朗,有的嗓子亮,有的一副嘻哈相,有的茶壶里煮饺子,就爱闷声不响…一他们或寡言,或多语,或经常抛头露面,或深隐难见。实际上,他们,拥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和类似的成长经历:全部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都是建筑学专业出身;全部受到过较为完整的良好教育;学业期间又先后遇到了一批文革后绽放青春的老师;校园环境相对单纯朴实;毕业后迎来改革开放,也正巧赶上红红火火的中国大建设时代;进入单位,由于文革时期造成的人才断层,百废待兴的建筑行业急切需要一批人来补缺,又顺理成章不必等靠,很快被委以重任,成为中流砥柱。正所谓,时也,命也,运也,一应俱全。

时代成就人。时代成就有准备的人。借用吴耀东先生的一句话“豆浆遇到盐卤才能成为豆腐,但最关键是你必须首先是豆浆”。纵观这个可“点卤为腐”的建筑师群落,他们年轻、活跃、稳健,有叫得响的已建成作品,且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和成长性。在这种共性背后,不言而喻的是个性的努力和积极。

但,就在他们的建筑作品被重视的同时,内心和生存状态是否受到同样礼遇?随便站在哪个书店,望一眼书架便知。在琳琅满目的建筑书籍中,写老一辈国内外大师的有之;建筑师为自己出作品集的有之;却唯独寻不到一本凝视他们面孔,关注当代建筑师职业生态、聆听他们心跳的薄本。更不用说是将一批性格、风格各异的建筑师,一并汇总出版的。

他们,玩笑着妄自菲薄“老板用形式包装商品,长官用形式包装政绩。我连建筑的颜色部确定不了。”“我们就是剃头的,修脚的,只要把活儿给业主伺候好了,自己是谁并不重要。”

这不由让我想起,当全世界纷至沓来享受盛大的紫禁城,却无人知晓这座世界之最的圣殿设计师、建造者到底姓甚名谁?蔡信?蒯祥?杨青?还是陆祥?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能工巧匠们是怎样一个活法?那组恢宏庞大的建筑群是怎样被设计出来的?为寻找灵感他们是怎样伴着如豆的烛火,煞费苦心,眉头紧锁?又是怎样提着一颗谨小慎微的心,与非技术性决定因素妥协或嗣旋?他们本身就是历史,但却因匠人的身份,无资格载入正史。他们的身躯、心灵、连同名字,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成了迷一样的千古咏叹。

比起几百年前默默无闻的先辈,如今的建筑师们,声誉地位与建筑捆绑在一起算是历史的进步吧。他们不仅台前有了身影,幕后有了声音。还会因纸上的作品、立起来的建筑实体受到瞩目、追捧,抑或遭受非议和咒骂。而在尚未健全的建设大环境里,这种或褒或贬的帽子扣在他们头上,是否就真的当之无愧地恰当?当一个本是单纯的建筑,被输入了政治、资本、利益、速度等多重指令,他们又有着怎样的苦辣甜酸?

抛开客观、中立、理性的职业信条,我也仅是个红尘俗世中的平凡女子。我为他们的中标、落选,或喜、或悲、或愤愤不平。为他们处事冷颜冷色、热情豁然、不温不火,唏嘘不已。在将他们集纳入书的漫长周折里,他们,不仅与我职业相关,更渗透进了我的人生轨迹,成为我感知世间冷暖的参照物。这也更坚定我通过写这些人,来呈现建筑师生存众生相的本意。

我深知,人如无形之水,百人百解,干人干样,没有定势。写人不同于写动物,更不同于写产品,只写外观、表皮和功能。笔不触心灵,便难表现人性的广袤、深邃与灵性。写一个人,比弄清一个世界要难得多。我也知草成急就的文字,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学识、胸怀、眼界、才情与性格。但我还是愿意走近他们,用4年的时间积累分布在大江南北的他们。用笨拙的手和最朴素方式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

我坦陈没有什么骄傲的资本,却很有自知之明。我仅写了我找到的,看到的。毕竟,放言鼓捣一桩类似中国大全、世界之最的狂事,我千不来,也不会干。而对于论资排辈、盖棺定论的牛事,我既不热衷,也觉得无趣儿。故而,完全以写人物为主,作品和主张只为烘托人物捎带安置。从未敢让这本书去背负什么大而全的学术包袱。进而,早就直视了它的浅陋、遗憾和不完满。缺儿,本身就是完满的一部分。不是么?

更何况,我仅希望它是一本能搁在竹摇椅上,放进背囊里,歪着,靠着,卧着,倒着,都能翻出欢快的枕边书、口袋书。且不论读者您是学生、业主、文学爱好者、建筑师同行、开发商…一尽可无需劳神费劲就能看图、瞧画、读字,识脸谱、按图索骥,备取所需。最好是您在又哭又笑的当儿,能嚼出一点咸淡味儿。

而我最期待的是,当拆房子、造房子的、写房子的人都已回归大地呼呼睡去,而字活了下来。她将让后人知晓,建筑师活在中国蓬蓬勃勃大建设时代里,未必如想象的那般好。时代给予他们的,不仅有机遇与欢欣、也有苦痛与困扰。

阿更于北京西郊

2009-8-2605:20

内容摘要:

  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天津滨海新区、一个人的纪念馆、五棵松体育文化中心……一座座卓然不群的时代标志性建筑;  刘家琨、张永和、朱小地、周凯、赵小钧、张雷、崔彤、齐欣、王路、李忠、刘珩、王澍、王辉……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  是什么风云际会,使他们结此因缘,发出了时代的声音,留下了时代的足迹……  他们是当今中国建筑界的领军人物,他们更因其鲜明的个性和建筑作品而走入大众的视野……  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中国当代建筑师群像脸谱集。  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关注中国建筑师生态的文字记录片。  书中所选20位建筑师,为中国当代最其代表性的建筑师。他们均为建筑学专业出身,有鲜明的建筑主张和受瞩目的建筑作品。但本书的立意并未纠缠于此。作者将视角延展于他们的出生年代、从业背景、创意背景、创作过程、灵感来源。着墨于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行韭中,他们各自选择的道路,以及从业过程中,体味到的困扰、惶惑、期待与苦辣酸甜。  本书打破以往说明书式的人物写法。将作者日志、同行评价、手绘草图、创意模型、个人漫画、照片等多要素有机整合。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将山南海北的20位建筑师集于一书,并用文字将他们变得有血、有肉、有趣、有个性、有人味儿,用了5年光景。可谓字字来之不易。  总之,这是一本类似怪味豆样的书。有点好玩、有点幽默、有点苦涩、有点嚼头的,有点……还是由您自己慢慢品吧!【作者简介】  阿更,女,北京人,生于:20世纪70年代  职业作品:任志强:谁说我不温柔,矶崎新、亚柏拉汗来华的背后等500篇。  文学作品:随笔集《风色》、短篇小说《地产圈里的破事》、长篇小说《耳朵上的枪声》、童话《八戒九妹奇遇记》、剧本《圈里圈外不是圈》  职场经历:参与过电视、报纸、杂志等不同媒体、不同时期的建设工作。换过不少大小“工地”。具体如下:梅迪亚电视制作中心编导、《建筑时报房产专刊》记者、《中国房地产报》资深记者、《北京晚报》地产版主笔、《东方人物周刊》高级记者、阿更工作室创始人、阳光卫视兼职策划撰稿人。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不缺建筑师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11278528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不缺建筑师》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50 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不缺建筑师是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09.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6.16 的主题关于 建筑师-生平事迹-中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