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评传
孔子评传封面图

孔子评传

匡亚明, 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54.0

书籍简介:

本书对孔子以仁的人生哲学为核心而展开的伦理、政治、经济、教育等思想全貌及两千多年来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和影响的曲折变化过程,都作了评述。作者以广阔的视野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朝着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孔子这个目标迈出了新的一步。书前所附画像,冠之以《布衣孔子三十而立像》,寓意颇深,耐人寻味。书后附有孔子年谱、人名索引、文献索引和词语索引,为读者阅读提供方便。

作者介绍:

匡亚明,1906年生于江苏丹阳,1926年入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长期从事教育和党的理论、新闻、宣传工作。历任《日日新报》主笔,《大众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华东政治研究院院长、中共华世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吉林大学校长、南京大学校长。现任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吉林大学名誉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会长、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主编。曾著《社会之解剖》、《血祭》、《农村工作论文集》、《学习列宁的风格》、《孔子评传》等专著以及大量学术性或政治性论文。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中国古代有重要贡献的人物为什么以孔子为起点

二、“以世论人”和“以人论世”

三、人类文化知识遗产的继承和发展问题

四、对孔子思想实行“三分法”问题

五、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和应注意的三个区别

六、关于文献资料等问题

第二章 生平概略

一、没落的贵族家庭

二、幼年在贫贱中成长

三、独立谋生,勤奋好学

四、“三十而立”至仕鲁之前

五、进入贵族统治集团——初次碰壁

(一)中都宰

(二)小司空

(三)大司寇

(四)堕三都的失败

(五)孔子诛少正卯实无其事考

(六)矛盾显露,弃官离鲁

六、访问列国诸侯——到处碰壁

(一)访问列国诸侯的目的

(二)访问列国诸侯的简要经历

(三)访问列国诸侯的三个阶段

(四)结束流浪,回到鲁国

七、“不知老之将至”的晚年

(一)关于反对季孙氏实行“田赋”问题

(二)关于“西狩获麟”问题

(三)关于陈恒杀君、孔子请讨问题

(四)妻、儿、弟子相继死亡

(五)孔子病逝

第三章 孔子时代的社会背景

一、西周是领主制封建社会(或初期封建社会)

(一)殷周间斗争不仅是两个王朝兴替之争,而且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大变革的斗争

第一,有了这一大变革的存在,就可以更好地说明五种生产方式(或五种社会制度在中国的递嬗

第二,有了这一大变革的存在,就可以正确说明中国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第三,有了这一大变革的存在,就可以科学地解释孔子思想产生的条件

(二)西周领主制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第一,西周各级领主对土地的占有

第二,主要直接生产劳动者的身份

第三,剥削形式

第四,分封、宗法、等级三位一体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

第五,意识形态

(三)从西双版纳解放前领主制封建社会看西周

第一,历史简况

第二,“土地王有”和“公田”、“私田”

第三,村寨制度

第四.地租形态

第五,直接生产者的社会身份

(四)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实际

二、春秋是从领主制向地主制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

(一)经济结构上领主制向地主制的急剧过渡

(二)政治结构上王权衰落和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

(三)思想意识上某些传统观念在动摇和某些新思潮在萌芽

第一,“天”和“天命”观念的变化

第二,“礼”观念的变化

第三,君臣观念的变化

第四,人才标准和人生价值观念的变化

第四章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

一、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哲学概括

(一)仁的出处和含义

(二)“爱人”是仁的出发点

(三)仁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剖析

第一,仁作为道德本身内容上的不同层次

第二,仁在个人修养上的不同层次

第三,仁在“为政”实践中的不同层次

(四)仁的实事求是精神

第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精神

第二,“三为”的区别和统一的知行一致精神

(五)仁的人生哲学思想的根源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仁的人生哲学思想的根源

第二,仁的人生哲学思想的历史意义

二、仁为核心礼为形式的仁礼观

(一)仁、礼关系

(二)尊尊、亲亲关系

(三)正名的意义

三、作为仁的人生哲学方法论的中庸

(一)中庸的本义

(二)中庸的主要特征

第一,“过犹不及”

第二,“和而不同”

第三,“时中”与“权”

第五章 伦理思想

一、孔子的伦理思想及其与当时各家伦理思想的异同和论争

(一)孔子伦理思想的主旨

(二)孔子和墨、老二家伦理思想的异同和论争

二、孔子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

(一)孝悌

(二)忠信

(三)恭敬

(四)智勇

三、孔子的义利观和中国历史上的义利之辨

(一)孔子的义利观

(二)中国历史上的义利之辨

四、好学是促进品德修养的关键

第六章 政治思想

一、政治思想

(一)关于大同思想

(二)关于小康思想

(三)关于《礼记·礼运》是否反映了孔子政治理想的问题

(四)关于小康时代文、武、周公之治的主要特征和正确对待大同思想的问题

二、政治主张

(一)忠君尊王

(二)仁政德治

(三)明“夷狄”、“诸夏”之别

(四)举贤才

(五)庶、富、教

三、孔子的政治品格和才略

第七章 经济思想

一、经济思想

(一)重视劳动生产的经济成果,却又轻视生产劳动本身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二)既照顾封建贵族阶级的经济需求,也关心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二、经济主张

(一)在农业上主张决不能耽误农民季节性劳动时间,主张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爱惜良田

(二)在手工业上主张招徕“百工”,按各人劳动成绩付给工资

(三)在商业上主张废关卡,统一度量衡,制止伪劣商品

(四)在消费上主张依“礼”而行,既反对奢侈,又反对吝啬

第八章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一、成效卓著的教育实践

(一)创办私学聚徒讲学的业绩

(二)从事教育活动的三个主要时期

二、“有教无类”和“诲人不倦”

(一)人人应受教育

('二)人人可以通过教育革新自我

(三)教育家的义务和职责

三、培养实现仁政德治的优秀人才

(一)政治理想与教育目的

(二)培养政治改革的人才

四、文质彬彬与德才并重

(一)品德修养

(二)文献知识

(三)体育锻炼和美育陶冶

五、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学、思结合的辩证原理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三)善于启发,触类旁通

(四)相互切磋,教学相长

(五)联系实际的人评和时评

六、体现了民主平等精神的师生关系

(一)一视同仁,平等相待

(二)平易近人,亲密团结

(三)尊师爱生的楷模

附:孔子弟子简介

第九章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文献整理家

一、孔予以前的文献概况

(一)古代文献鸟瞰

(二)“六艺”和“六经”

二、孔子与“六经”

(一)两种偏向

(二)整理“六经”的指导思想

(三)整理“六经”简况

三、不朽的历史功绩

第十章 孔子思想在国内外影响源远流长

一、在国内的影响

(一)孔子儒家思想的分化、演变和不同影响及后果

第一,孔子儒家思想的分化和不同学派的形成

第二,“独尊儒术”和对原始孔子思想的第一次大篡改

第三,今文经学派的衰落和儒、释、道的斗争及其相互渗透“

第四,宋明理学和对原始孔子思想的第二次大篡改”

第五,清儒对宋明理学的批判和力图恢复孔子本义

第六,近现代批孔运动的复杂背景和孔子真实面貌开始被注意研究

(二)孔子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导致了两种不同后果

第一,孔子思想的消极因素与历代腐败封建王朝相结合,是中国社会长期停滞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孔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与劳动人民、进步知识分子相结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传统和社会风尚

二、在国外的影响

(一)对东方国家的影响

第一,孔子与朝鲜

第二,孔子与日本

第三,孔子与越南

(二)对西方国家的影响

第一,孔子与欧洲

第二,孔子与美国

第三,孔子与苏联

第十一章 结论

附录孔子年谱

索引人名索引

文献索引

词语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作者匡亚明根据近年研究所得,在齐鲁版的基础上,除增写了《经济思想》一章外,对其他各章也分别作了较大修订,对孔子以仁的人生哲学为核心而展开的伦理、政治、经济、教育等思想全貌及两千多年来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和影响的曲折变化过程,都作了评述。作者以更广阔的视野对原著作了重大修改,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朝着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孔子这个目标迈出了新一步。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孔子评传(套装上下册)》书前所附画像,冠之以《布衣孔子三十而立像》,寓意颇深,耐人寻味。书后附有孔子年谱、人名索引、文献索引和词语索引,为读者阅读提供方便。

编辑推荐: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所以用“中国思想家评传”命名,主要是考虑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核心是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而历史事实也反复证明,凡是在各个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和学科中取得成就者,大多是那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和掌握了该领域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敏锐思想的人。这本《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孔子评传(套装上下册)》是其中一册,是一部研究他生平事迹及其思想学说的专门性著作。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孔子评传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9787305059070
如需购买下载《孔子评传》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南京出版单位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4.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6装帧平装
页数 330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孔子评传是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22.2 的主题关于 孔丘(前551~前479)-评传 的书籍。